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79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07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塔里木盆地吐依洛克组发现沟鞭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吐依洛克组化石罕见,以前依据岩性将其定为晚白垩世。郝诒纯等(2001)、郭宪璞(1990)根据在该组所产的有孔虫、介形虫等化石组合,将该组时代划为古新世,并将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划在该组与依格孜牙组之间。本次在该组命名剖面—吐依洛克剖面上部岩性段发现了20余种沟鞭藻化石,增添了新的古生物门类和生物地层材料,这是带有白垩纪与古近纪过渡色彩的沟鞭藻化石组合,其所反映的古环境是温暖的近岸滨海—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72.
多金属结核海底照片图象处理结果的地质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照片微机处理系统(NIRS)是多金属结核海底照片的处理系统,该系统可高效率地处理大量的海底照片,提高了照片的清晰度,获取了更多的地质信息,根据DY8501及DY85-3航次照片处理结果,划盼出五咱照片类型,讨论照片处理质量的评价方法,在海氏分布状态,用照片估算丰度评价校正抓斗采样丰度的方法。DY85-3航次全部单次照片的处理结果表明,在抓斗采样丰度中,埋藏型结核所占的比例很小;抓斗采样丰度受诸  相似文献   
73.
为探究陆相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生物扰动特征,以辽河拗陷大民屯凹陷沈检5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对生物遗迹化石进行了鉴定,统计了垂向剖面上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的分布特征。依据主微量元素参数反映的沉积条件,探讨了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与沉积环境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沈检5井S34Ⅱ和S34Ⅰ油层组发育生物扰动构造,生物遗迹化石以古藻迹(Palaeophycus)和漫游迹(Planolites)占优势为特征。生物扰动构造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间湾微相沉积物中,扰动层厚度在5~51 cm,扰动指数以3~5级为主。主微量元素参数分析表明S34Ⅱ和S34Ⅰ油层组沉积期的古气候、古生产力、古盐度和古水深条件相近,即为相对温湿的古气候、低古生产力、淡水—微咸水盐度条件和浅水沉积环境。沉积环境变化幅度小是造成S34Ⅱ油层组与S34Ⅰ油层组发育的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研究还难以明确单个油层组内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变化的主控因素。该项研究加深了对陆相浅水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遗迹化石组成和生物扰动指数变化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74.
安玉钏  陈雁  黄玉楠  李平  蒋裕强 《地质论评》2021,67(6):67112001-67112001
介形类化石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古湖泊和古海洋的研究、古环境的重建以及海底石油资源的勘探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识别化石颗粒的方法费时费力,准确率也有待提高。鉴于介形类化石颗粒的类别具有科、属、种的层次结构,种类数量庞大,所以本文提出了一种层次化识别方法。首先进行目标检测,实现介形类化石的定位与属类划分;之后在目标检测模块的基础上进行智能识别,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提取属类下更细微的种类特征,实现化石种类划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层次识别模型能检测出化石图像中所有化石颗粒的位置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分类准确率可达95%,且相较于未进行分层次识别的模型,能将识别准确率提升1.8%~5.8%。  相似文献   
75.
潘时妹  冯庆来 《地球科学》2021,46(1):136-147
对湖北宜昌地区滚子坳剖面寒武系纽芬兰统幸运阶顶底界线的位置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通过切片法及酸蚀法对61个样品进行系统处理,获得了大量的小壳化石、疑源类化石及其他分类位置未定化石.系统鉴定和描述了23属44种.根据具刺疑源类化石Asteridium和小壳化石Protohertzina sp.的首现位置以及无机碳同位素BACE曲线最大负值位置可以推断出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应该位于第1层底部往上约10.5 m处;根据Zhijinites longistriatus的首现位置以及无机碳同位素ZHUCE曲线最大值位置可以推断出幸运阶与第二阶的界线位置大致为第4层底部往上约2.78 m.此外,还将峡东地区的小壳化石Ⅱ带和Ⅲ带重新定义,即将Purella antiqua组合(Zone Ⅱ)修订为Purella antiqua-Siphogonuchites triangularis组合;将Aldanella yanjiahensis组合(Zone Ⅲ)修订为Aldanella yanjiahensis-Zhijiniteslongistriatus组合.   相似文献   
76.
The Jianchang Basin is one of the main localities of the precious fossils of Jehol Biota in western Liaoning. The fossil-bearing horizons are mainly in the Yixian- and Jiufotang formations. In the Weijialing- Yaolugou of southwest Jianchang Basin, many precious fossils have been found at Luojiagou Bed of the 2nd Member of the Yixian Formation and at Xidian Bed of the 1 st member of the Jiufotang Formation. The geologic setting,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paleogeography of the precious fossil-bearing beds were also studied.  相似文献   
77.
山旺国家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国务院批准公布,面积1.2km2,位于临朐县城东22km处,该区为玛珥湖,蕴藏古生物化石丰富,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10多个门类700多种,形成于新近纪中新世,距今约1800万年。  相似文献   
78.
The NW–SE shortening between the African and the Eurasian plates is accommodated in the eastern Betic Cordillera along a broad area that includes large N‐vergent folds and kilometric NE–SW sinistral faults with related seismicity. We have selected the best exposed small‐scale tectonic structure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Huércal‐Overa Basin (Betic Cordillera) to discuss the seismo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such structures usually developed in seismogenic zones. Subvertical ESE–WNW pure dextral faults and E–W to ENE–ESW dextral‐reverse faults and folds deform the Quaternary sediments. The La Molata structure is the most impressive example, including dextral ESE–WNW Neogene faults, active southward‐dipping reverse faults and associated ENE–WSW folds. A molar M1 assigned to Mimomys savini allows for precise dating of the folded sediments (0.95–0.83 Ma). Strain rates calculated across this structure give ~0.006 mm a?1 horizontal shortening from the Middle Pleistocene up until now. The widespread active deformations on small‐scale structures contribute to elastic energy dissipation around the large seismogenic zones of the eastern Betics, decreasing the seismic hazard of major fault zone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9.
高家山生物群化石组合面貌及其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元古代末期的高家山生物群 ,经系统研究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 3个化石组合带 ,即 :以蠕形动物爬迹为代表的 Shaanxilithes- H elminthopsis组合带 ;以锥管虫类和瓶状化石为主 ,并见大量软躯体蠕形动物和宏观藻类的Conotubus- Gaojiashania- Protolagena组合带 ;以多种管状骨骼化石共生为特征 ,并伴生有杯 (钵 )状、分枝管状及球状化石等的 Sinotubulites- Cloudina组合带 ,代表了高家山生物群鼎盛时期的产物。进一步的研究揭示高家山生物群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所发现的最早且最为多样化的骨骼化石组合。  相似文献   
80.
在红嘴子首次发现猛犸象等哺乳动物化石和石核、石片及刮削器等旧石器。其中刮削器为目前吉林省境内发现最好的两刃刮削器。旧石器和猛犸象等哺乳动物化石一起出土,表明其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该发现证明早在1~4万年前长春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为在该区寻找古人类化石和古文化遗存提供了佐证,对研究当地第四纪气候、古地理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