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369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海上多波多分量地震烃类直接检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岩石实验结果证明,YGH盆地的岩石含气后,会导致①岩石的体积模量明显降低,剪切一基本不变;②纵波速度明显降低,横波速度基本不变;③多波地震属性参数比(如速度比和泊松比)出现明显异常。从纵横波剖面的对比来看,浅妄动支要纵波冲面上表现为亮点,在转换横波剖面上表现正常。利用多波多分量地震信息计算了已知气层的纵横波参数比,气层的纵横波参数比的变化规律与岩石实验结果完全一样。基于此,我们提出:①联合利用多波  相似文献   
802.
用于地质勘查中的双频激电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义生 《铀矿地质》2000,16(4):243-246,250
笔者近年来采用S 3B双频激电仪在 3个地区铀、金和地下水的地质勘查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不同电极排列的测深方法以及采用双频激电仪在不同地质体上测量、获得的视幅频率Fa 和视电阻率 ρa 断面图的不同特征。其中 ,在铀钼矿体部位显示为中阻高激电特点 ;在碎裂蚀变型的金矿赋存部位反映为低阻高激电效应 ;在富水地段则为低阻负视幅频率特征。验证结果表明 ,铀钼矿体一般工业矿化的Fa 为 3% - 6 % ,富矿体Fa 大于 6 % ,最高可达 15% ;金矿品位在 5× 10 - 6 以上者 ,Fa 为 3% - 6 % ;含水层Fa 为负值 ,视电阻率低于 30Ω·m。  相似文献   
803.
804.
裂缝密度是定量预测裂缝性储层的重要参数之一。Varela利用方位角上的反射系数,运用SVD方法反演HTI介质裂缝密度。笔者将不同方位角测线中两两相交测线的反射系数做差,对反射系数差值运用SVD方法反演HTI介质裂缝密度,各向异性参数在做差后的反射系数中具有更显著的作用。笔者首先针对2种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进行数值计算,并对反射系数存在随机扰动情况下2种方法的反演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对笔者提出的改进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反演结果显示:噪声较小时,2种方法的反演结果都接近真实值,然而当增大噪声时,改进的方法比原方法反演结果更好,因此改进的方法比原方法更具有抗噪能力;随着相交测线夹角的增大,改进的方法受随机扰动影响的稳定性增强,在方位正交时受随机扰动的影响最小;纵波高信噪比AVA数据越多,反演的结果越稳定。  相似文献   
805.
地震频发区域背景噪声提取格林函数的反褶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这一地震频发区域记录到的地震背景噪声数据,设计了一种"最大值均一化"算法,该算法能有效地消除背景噪声中的地震信号、畸变信号及其它干扰信号。应用此算法对记录到的背景噪声数据进行预处理,对处理后的数据利用多窗谱反褶积计算方法可获得其具有较高信噪比和保留了相对幅值信息的格林函数。  相似文献   
806.
选取江苏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部分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波形数据,通过波形对比分析、震幅比以及频谱等方面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不同之处。把这些不同的方法应用到数字地震台网实际工作中,能够快速有效地分辨出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为今后震相的识别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07.
通过函数形式Bt·exp(-At)来拟合单台初至P波前2s时间窗内数据的包络线,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A和B,并提出三种绘制波形包络线的方法。应用实际地震记录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一种绘制包络线的最优方法,改进利用波形包络求取震级的方法。利用山东数字化地震台网小于100km的垂直向记录,经过处理和统计,得到震级与包络参数B、P波前2s最大速度值之间的统计关系,内检结果表明与实际震级的偏差较小,为0.36;lgB和震中距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与震级大小无关。因此,可以由P波触发后2s时间窗内最大振幅和参数B通过经验公式来快速估算地震震级,有效增加预警时间,大大缩小预警盲区。  相似文献   
808.
罗飞  何依婷  赵淑萍  朱占元  毛磊 《岩土力学》2015,36(11):3143-3149
利用MTS-810型振动三轴试验机对不同加载频率、围压和温度下冻结黏土和冻结黄土的阻尼比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频率、围压和温度下,对于冻结黏土,随动应变幅的增大,阻尼比呈先减小再缓慢增大的变化趋势;对于冻结黄土,阻尼比随动应变幅的增加先减小再逐渐保持不变。相同动应变幅下,冻结黏土和冻结黄土的阻尼比随加载频率的增加而减小,随围压的增加变化不大,温度为?0.2~?1℃时,阻尼比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温度为?2℃时,阻尼比的取值显著小于?0.2~?1℃时的阻尼比取值。当动应力水平较低时,阻尼比受频率的影响程度较大;当动应力水平较高时,阻尼比受温度的影响程度较大;在整个加载过程中,阻尼比受围压的影响程度最小。当动应变幅较小时,频率对冻结黄土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冻结黏土,随动应力水平的增高,冻结黄土受频率的影响程度逐渐小于冻结黏土。在整个加载过程中,温度对冻结黄土的影响程度大于冻结黏土,而围压对冻结黄土的影响程度小于冻结黏土。  相似文献   
809.
以内蒙地区某煤田三维地震资料为例,对煤层下部地震成像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资料处理环节,对影响煤层下部成像效果的面波和多次波,根据空间和频率等特性进行压制和衰减;在地表激发条件差、震源能量衰减迅速、煤层对下部反射有强烈屏蔽作用的情况下,对弱信号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和保护。实际资料处理,得到了较满意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810.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array recorded microtremors at 14 sites, close to the edges of the Mygdonian basin in northern Greece (Euroseistest). These measurements were made in order to better constrain the geometry and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basin as the soil layers taper out close to rock outcrop, where geology is complex and we may expect significant changes of the subsoil structure over short distances. The 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the SPAC method and HVSR. The first interprets the measurements as Rayleigh waves (for the vertical component we analysed) and allows to invert a phase velocity dispersion curve from comput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The second estimates a local transfer function directly, from ratios of Fourier amplitude spectra. A phase velocity dispersion curve could be derived for 12 of the 14 measurement sites, and at three of the sites no resonant frequency was observed in the HVSR. It is encouraging that we obtained good results at most of our sites, in spite of the lateral heterogeneity expected close to the edges of Euroseistest. Our results allow us to obtain shear wave velocity models at most of the measurement sites (12 out of 14). They are also useful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size of the array and wavelength range for which a dispersion curve may be estimated, which in our case has strong limitations. We identify the frequency of resonance of the sediments as a small loss of coherency in SPAC’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inally, we also consider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joint inversion of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determined using HVSR and the phase velocity dispersion curve obtained from SP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