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0篇
  免费   1790篇
  国内免费   1658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237篇
地球物理   2362篇
地质学   5724篇
海洋学   905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07篇
自然地理   83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469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470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339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267篇
  1997年   245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51.
采自阿尔金断裂西南端、沿郭扎错—龙木错—空喀山口一线展布的郭扎错断裂内的糜棱岩样品中同构造黑云母~(40)Ar/~(39)Ar同位素测年的坪年龄分别为105.9Ma±0.5Ma、121.5Ma±0.6Ma、150.4Ma±0.9Ma,表明其早期韧性变形事件发生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晚期,与阿尔金断裂带主期活动的时期基本一致,为阿尔金断裂带西延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表明,郭扎错断裂与阿尔金断裂带具有一致的变形年代学特征、构造特征等属性,前者是后者的西延部分,二者为同一构造带,均是拉萨地块整体向北运动的动力环境下所产生的脉冲式构造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2.
岩浆侵入的流体流动模拟表明.侵入体上方是流体聚焦流动的位置,流体通量远大于旁侧围岩,流体在此产生沸腾作用.随温度降低,侵入体上方渗透率逐渐增大,最大渗透率出现在侵入体的顶部.含水岩浆侵位后在其顶上带发生二次沸腾和减压过程,释放出的巨大机械能远大于围岩的抗张强度,足以引起围岩发生脆性破坏.岩浆岩顶上带的水饱和外壳及其围岩发生破裂形成陡倾裂隙和水力破裂.直立长椭球状岩浆体的侵入会在岩浆岩顶上带产生放射状和同心圆状裂隙,同时产生爆破角砾岩筒.因此侵入体顶上带的岩钟、岩枝、岩脉,放射状、同心圆状裂隙和角砾岩筒均为构造弱化带,是热液矿脉密集发育的部位.矿床地质学研究已充分证明.岩浆岩顶上带确是容纳与中酸性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床的最佳部位.在开展深部成矿预测和找矿的过程中,探寻隐伏岩体项上带和/或岩钟.是寻找深部与花岗岩类有关的多金属矿床的捷径.  相似文献   
953.
淮南板集煤矿F512断层导水性分析及地面注浆加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集煤矿F512断层落差70m,存在着导通上覆新生界松散层水与下伏太原组岩溶水的威胁,同时,断层带的破碎岩体也将对巷道掘进和支护带来困难。该矿先后施工了3个水文地质钻孔进行抽水和压水试验,根据岩心鉴定成果和岩石RQD值,认为断层带的岩心较为破碎;依据抽水过程中的流量变化、水位降深值和水位恢复值等指标及压水试验中透水率分析,发现该断层的导水性较差,具有弱渗透性。参考相邻矿区的经验,决定对断层破碎岩体采用地面注浆方法进行加固。整个工种注入水泥浆1 600m3,破碎岩体得到了有效加固,巷道掘进顺利通过了F512断层。  相似文献   
954.
徐庄滑动构造是河南省荥巩煤田主要构造之一,对区内二1煤层的赋存特征影响较大。经对大量计河井田勘查资料分析,发现滑动构造破碎带厚度与其下伏二1煤层厚度相关程度较高,表现为两者在中、浅部厚度变化大,并沿倾向呈薄、厚相间的条带状展布,大致在二1煤层-300m水平附近,滑动构造破碎带厚度变薄尖灭,煤层厚度亦相应变小且趋于稳定。通过对钻孔数据的回归分析,认为二1煤层厚度与其上滑动构造破碎带厚度呈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对后期矿山开发中工作面的布置及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5.
通过研究峰峰煤田山西组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将山西组划分为四个沉积旋回,根据沉积环境的演化,分析了其对成煤作用的影响,认为区内山西组为典型的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该沉积体系中的聚煤作用较强,尤其是分流间洼地持续发展的部位形成了较厚煤层,由于分流河道的迁移作用,煤层分叉现象,而且成煤后遭河道冲刷导致变薄或缺失。  相似文献   
956.
山西炼焦煤资源不仅分布广泛,煤类齐全,而且资源丰富,粘结性强、结焦性好。大量分析数据显示山西霍西煤田霍州矿区粘结性较好,特别是南部的霍州—乔家湾区,煤的粘结指数为80~100,胶质层厚度为24~33mm;沁水煤田东部潞安矿区煤的粘结性较差,为全省最低,一般在13~68,胶质层厚度在0~7.5mm。单独炼焦性能最好的是西山古交矿区、霍西汾西矿区和柳林三交矿区的主焦煤,其次是霍西的肥煤和乡宁的焦煤,比较差的是大同的气煤,潞安和西山的瘦煤。  相似文献   
957.
根据山西宁武煤田某煤矿2#煤层采掘及钻孔揭露情况,发现该井田中部和南部存在古河流冲刷带。通过对比基于优选的4个地震属性的四元一次、四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决定将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煤层厚度数据应用于整个测区古河流冲刷带的预判工作。首先利用GeoFrame系统和Landmark公司Poststack模块,提取2#煤层反射波的各类沿层切片,分析并圈定出2#煤层古河流冲刷带的大致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垂直时间剖面中2#煤层反射波的各种波形特征,进一步判别2#煤层古河流冲刷带解释的可靠性,然后结合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获得的2#煤层厚度变化趋势图,最终解释出2#煤层古河流冲刷带范围:勘探区内2#煤层厚度变化范围0~5.3m,根据其煤层厚度变化趋势,将全区划分出一大二小3个古河流冲刷带。  相似文献   
958.
Sea ice growth and consolidatio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heat and momentum exchange between the atmosphere and the ocean. However, few in situ observations of sea ice kinematics have been reported owing to difficulties of deployment of buoys in the marginal ice zone (MIZ).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a ice kinematics from MIZ to packed ice zone (PIZ), eight drifting buoys designed by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ere deployed in the open water at the ice edge of the Canadian Basin. Sea ice near the buoy constantly increased as the buoy drifted, and the kinematics of the buoy changed as the buoy was frozen into the ice. This process can be determined using sea ice concentration, sea skin temperature, and drift speed of buoy together. Sea ice concentration data showed that buoys entered the PIZ in mid-October as the ice grew and consolidated around the buoys, with high amplitude, high frequency buoy motions almost ceasing. Our results confirmed that goo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monthly scale between buoy drift and the wind only happened in the ice zon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buoys and wind was below 0.3 while the buoys were in open water. As buoys entered the ice zone, the buoy speed was normally distributed at wind speeds above 6 m/s. The buoy drifted mainly to the right of the wind within 45° at wind speeds above 8 m/s. During further consolidation of the ice in MIZ, the direct forcing on the ice through winds will be lessene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value increased to 0.9 in November, and gradually decreased to 0.7 in April.  相似文献   
959.
海岸带盐度过渡区域水体中氮、磷的准确测定对陆海统筹及海岸带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究盐度对氮、磷测定准确度的影响,进而明确河口海岸带淡水-咸水盐度过渡区不同形式氮、磷测定方法的选择依据,分别采用淡水和海水的相关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不同盐度下不同质量浓度氮、磷的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水样中氨氮、亚硝氮、总氮、活性磷酸盐和总磷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盐度对某些氮、磷的淡水法和海水法测定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氨氮的测定,当S≤4.0时淡水法或海水法均可准确测定水体中的氨氮,S>4.0时应对水样进行pH 调整预处理后用海水法进行测定;对亚硝氮的测定,淡水法和海水法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对总氮的测定,当S≤5.0时应采用操作简单、测定准确的淡水法测定,S>5.0时应采用海水法。对水体中的活性磷酸盐的测定,在低盐低磷(S≤35.0且ρPO3-4 ≤0.2mg·L-1)的情况下盐度对淡水法和海水法测定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对于高盐高磷(S>35.0且ρPO3-4 > 0.2mg·L-1)的水样选择灵敏度更高的海水法测定更准确;对总磷的测定,选取海水法测定准确度更高。研究结果为海岸带水体不同形式氮、磷质量浓度的准确测定与方法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0.
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南海珊瑚岛礁自然资源丰富,准确、高效地提取珊瑚岛礁信息对南海岛礁监测、管理、规划与保护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我国海洋一号C卫星(HY 1C)遥感数据,对西沙永乐群岛珊瑚礁信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基于HY 1C遥感数据的珊瑚礁地貌分类体系。采用全卷积神经网络U Net模型,依次通过下采样、上采样操作提取西沙永乐环礁地貌特征,实现原始影像的像素级语义分割。结果表明:基于HY 1C数据建立的地貌分类体系对活珊瑚覆盖及珊瑚生长发育条件具有指示作用,提出的基于U Net模型的珊瑚岛礁地貌信息自动提取方法,能够为我国南海珊瑚岛礁生态系统的全自动、大范围监测和评价提供相应理论基础,在珊瑚礁生态管理与评价中发挥关键作用。精度验证结果表明:U Net模型可以有效提取珊瑚礁地貌信息,采用的地貌信息提取方法具备时空泛化能力,泛化精度高于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