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27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1497篇
海洋学   71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鑫  周立宏  金凤鸣  付立新  楼达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23-67z1124
正黄骅坳陷古生界潜山是大港油田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近年来,先后在王官屯、乌马营潜山古生界发现油气流,且均为石炭—二叠系煤系源岩供烃成藏,如王官屯潜山王古1井二叠系石盒子组发现天然气,同位素特征判断为煤成天然气。这些发现拓展了古生界潜山的勘探领域,表明了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的油气充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石炭—二叠系的碎屑岩储层也可以充注成藏,证实了古生界潜山具有更大的油气勘探价值。随着勘探进程与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52.
孟伟  隋风贵  郝雪峰  张守鹏  秦峰  伍松柏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07-67z1108
正碳酸盐矿物是砂岩储层中主要的成岩产物之一。碳酸盐胶结物较为活跃,其溶蚀及沉淀广泛发育于砂岩储层内。碳酸盐的溶蚀及沉淀是砂岩储层改造的重要成因之一。明确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机制对预测深部储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采用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明确碳酸盐胶结物的产状。对不同产状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  相似文献   
53.
张世杰  胡修棉  郜周全  赵永强  马安林  许艺炜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13-67040013
西昆仑山新生代隆升变形过程对于中亚的地貌与水系演化、资源和能源矿产分布、气候及环境变迁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至今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西昆仑山新生代初始隆升与变形的时间存在三种不同观点,分别为古新世、中—晚始新世、渐新世末期—中新世早期。本文通过对塔西南地区地层学、沉积学、物源分析和热年代学的研究综述,详细讨论了西昆仑山古新世、中—晚始新世隆升变形的时间、证据、解释和争议。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西昆仑山在古新世发生了隆升变形,中—晚始新世是新生代变形中的一个加速节点。这两期隆升变形分别对应于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断离的远程响应,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的碰撞拼贴与持续挤压的过程。  相似文献   
54.
油气储层流动单元在高、中、低渗储层表征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但在特低渗储层研究中仍然很少涉及。以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升554断块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扶余油层特低渗储层为例,划分出E、G、P三种流动单元类型,从E类至P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逐渐减小。流动单元物性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均表明流动单元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分析了沉积相及开启型正断层对流动单元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在特低渗储层尺度内,流动单元自身的渗流能力对油藏开发的作用已经很小,而不同流动单元之间的渗流能力差异引起油藏开发效果的不同也已不明显,开发效果主要取决于砂体射开厚度、注水效果等开发因素以及断层渗流通道、泥岩渗流屏障、砂体厚度等地质因素。这与以往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中普遍认为的"流动单元渗流能力越强,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越好"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通过本文以期为特低渗油气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提供一定借鉴,为特低渗油藏开发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5.
为了明确辽河西部凹陷曙北地区沙河街组四段薄砂层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从岩心、测井响应和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总结了各类成因薄砂层的识别标志,并预测了各砂层组的砂体展布,探讨了砂体发育的控制因素,总结了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曙北地区沙四段为扇三角洲-湖泊的沉积体系,薄砂层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低隆滩坝、沿岸浅滩4种成因类型,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低隆滩坝为主.古地貌、古物源和古水深控制了各类砂体的展布.以曙光和兴隆台古潜山一线为界,南部为扇三角洲体系沉积区,主要发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北部(包括低隆区)为无明显水流注入的半封闭湖湾区,主要发育低隆滩坝砂体和灰/云坪,在西侧沿岸局部地区还发育沿岸浅滩.储量区外大面积发育的低隆滩坝砂体,是下一步碎屑岩增储上产的潜在接替区域.  相似文献   
56.
“十三五”期间,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地质调查以"开辟新区,探索新层系,联合攻关新类型、新领域,支撑百年大庆油田建设"为目标,紧密围绕"松辽盆地陆相页岩油、外围中小盆地、石炭-二叠系与中新元古界深层系"三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发现与进展:一是以基质型页岩油为主攻方向,实施页岩油参数井获工业油流,揭示松辽盆地陆相页岩油巨大资源潜力;二是阜新盆地辽阜地2井获工业油流,实现久攻不克区勘探突破,为传统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三是以深层系、非常规为指导思想,实施石炭-二叠系与中新元古界油气资源调查取得新进展.结合新形势、新需求,提出"全盆地、大地质、多资源"综合调查等下阶段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57.
58.
Frontier exploration in the Kuqa Depression, western China, has identified the continuous tight-sand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and Lower Jurassic as a major unconventional gas pool. However, assessment of the shale gas resource in the Kuqa Depression is new. The shale succession in the Middle–Upper Triassic comprises the Taliqike Formation (T3t), the Huangshanjie Formation (T3h) and the middle–upper Karamay Formation (T2–3k), with an average accumulated thickness of 260 m. The high-quality shale is dominated by type III kerogen with high maturity and an average original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of about 2.68 wt%. An improve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model was applied to this self-contained source–reservoir system to reveal the gas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intensity, efficiency and volume)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Upper Triassic source rocks. The maximum volume of shale gas in the source rocks was obtained by determin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volum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urce rocks reached the hydrocarbon expulsion threshold of 1.1% VR and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reached their peak at 1.0% VR and 1.28% VR, with the maximum rate of 56 mg HC/0.1% TOC and 62.8 mg HC/0.1% TOC, respectively. The volumes of gas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from Middle–Upper Triassic source rocks were 12.02 × 1012 m3 and 5.98 × 1012 m3, respectively, with the residual volume of 6.04 × 1012 m3, giving an average gas expulsion efficiency of 44.38% and retention efficiency of 55.62%. Based on the gas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characteristics, the predicted shale gas potential volume is 6.04 × 1012 m3, indicating a significant shale gas resource in the Middle–Upper Triassic in the eastern Kuqa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59.
冀中拗陷古潜山油田水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宝平 《地质科学》1989,(3):263-273
冀中拗陷油气田87%的储量产于海相碳酸盐岩古潜山中,在油气生成、运移、集聚和散失的过程中地下水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50个试样的水化学分析资料,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冀中拗陷古潜山油田水进行了分类并初步探讨了水化学成分演化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0.
伸展盆地转换带分析──以松辽盆地北部为例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转换带可划分为5种类型:离散型转换带,汇聚型高凸起与低凸起转换,同向型高凸起与低凸起转换带。其中当伸展增加时,高凸起转换带可能发展为低凸起转换带。转换带的形成是由于变形地壳物质组成的不均一笥或区域张应力场的不均一性,而使伸展断层呈侧列或雁列式发生。松辽地发育种类型转换带,而以同向型高凸起低凸起转换带最为发育,推测高凸起转换带是盆岭式裂谷系的典型转换带。转换带是油气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