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4篇
  免费   1177篇
  国内免费   1331篇
测绘学   232篇
大气科学   582篇
地球物理   1471篇
地质学   3299篇
海洋学   433篇
天文学   150篇
综合类   240篇
自然地理   52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5篇
  1921年   1篇
  1908年   1篇
  1900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干旱区植被生态需水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植被生态需水的概念及其内涵,评价了植被生态需水的主要研究理论——生态适宜性理论、系统阈值理论、水文循环水量平衡理论、农业气象学理论,评析了各种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优缺点。指出在未来的植被生态需水研究中应加强生态体系健康标准建立、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数值模拟模型构建,研究中还必须注重植被生态需水的时空特性,充分利用“3S”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科学试验设备,全方位、多角度获取不同研究区域的基础信息,为建立植被生态需水理论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2.
北京市地铁暗挖施工沉降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猛 《北京测绘》2008,(3):67-71
仅以北京市地铁4#线张自忠车站主体暗挖施工的沉降监控项目为研究背景,对穿越城市主干道的车站结构暗挖施工进行连续性的沉降变形监测;从地下构筑物暗挖施工的工序变化与地表沉降的关系进行试验研究.在预测基础上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多层次的统计与分析,以研究其变形规律与稳定性,实现了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83.
黑河中下游荒漠区植物多样性分布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对黑河流域中下游荒漠区植被和土壤生境的调查分析,以土壤水分在各调查样地中的差异来反映研究区的生态水文特征,采用种的丰富度和多度来代表荒漠植物多样性研究了荒漠植物,包括隐花植物多样性分布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土壤水分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着荒漠植物的多样性,而通过影响其它生境因子又间接地影响着多样性的维持。因此,如何维持中下游相对稳定的土壤水分来源是该区荒漠植物多样性保育今后所要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4.
黑河流域水环境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近几十年来诸多学者对西北干旱区典型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水环境演变诸方面研究成果,综述了上游山区成水环境、中游绿洲用水环境和下游荒漠天然绿洲水成环境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通过对各种古环境代用指标的对比研究表明:在大尺度上,流域上下游表现出阶段性的一致性水环境演变趋势;在小尺度上,则表现水环境演变的时空异质性。驱动机制方面,在空间上,流域上、中、下游水环境演变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驱动作用各有侧重;在时间上,表现为不同尺度上气候变化与流域人类活动耦合作用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85.
以边坡极限平衡理论及框架预应力锚杆边坡支护结构的圆弧滑动破坏模式为基础,在考虑框架、锚杆对土体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情况下,基于圆弧滑动条分法的思想利用积分法建立了内部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模型和最危险滑移面搜索模型。确定滑移面圆心坐标为几何控制参数,推导了安全系数计算模型中各变量与滑移面圆心坐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从而获得了滑移面几何控制参数与内部稳定性安全系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网格法对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最危险滑移面的圆心坐标进行动态搜索和求解。最后采用Matlab语言编制了框架预应力锚杆边坡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程序,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验算,讨论了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明适用,较传统的经验分析方法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86.
西南某坝区中缓倾角结构面具有分别倾向上游和下游的空间分布规律。根据结构面接触情况,首先将结构面分为刚性结构面和软弱结构面两大类。其中,刚性结构面属于裂隙型;软弱结构面根据其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可以细分为岩块岩屑型、岩屑夹泥型、泥夹岩屑型3个亚类。断层类结构面具有垂直于断层走向,由高高程到低高程,由泥夹岩屑型岩屑夹泥型岩屑砾型裂隙型逐渐过渡的发育规律。最后在分析抗剪试验资料和分类及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抗剪强度指标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87.
钻孔揭示,该水电站河谷谷底发育着深厚覆盖层及卸荷松弛带。深厚覆盖层纵向上可以分为3层:下部和上部为正常的河流相,中部为多成因堆积物加积层;谷底浅表部岩体结构松弛,完整性差,裂隙张开、泥质充填,裂面严重风化锈染。研究表明,谷底松弛是由于河流切至谷底时造成应力集中,导致岩体剪切破坏;并经过漫长的卸荷回弹及风化作用在谷底形成一定厚度的松弛带。  相似文献   
88.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Group K-Nearest Neighbors (GKNN) queries in spatial network databases, and suggests a novel approach based on real network distances. This approach essentially uses network Voronoi diagram properties together with a progressive incremental network expansion for determining the inner network distances that are needed to obtain GKNN queries.   相似文献   
89.
大别山南部宿松群的组成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对大别山南部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对宿松群的组成和形成时代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论证了宿松群可解体为以变质侵入岩为主的蒲河杂岩和变质沉积岩为主的宿松岩群两部分。前者主要分别在原宿松群虎踏石组和蒲河组的范围内,组成岩石变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其原岩主要为形成于新元古代的花岗岩类和基性侵入岩;后者主要分布在原宿松群大新屋组和柳萍组范围内,组成岩石主要为变质碎屑岩和化学沉积岩,可分为大新屋岩组和柳坪岩组,是不整合在古元古代二长花岗片麻岩之上,时代为中元古代早期。  相似文献   
90.
A geological study of the hitherto poorly described Neoproterozoic Gifberg Group, with emphasis on lithogeochemistry and O, C and Sr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carbonate-dominated Widouw Formation (Vredendal Outlier, westernmost South Africa) revealed that the entire group is an equivalent of the relatively well constrained Port Nolloth Group in the external, paraautochthonous part of the Pan-African Gariep Belt further north. Thus, the Vredendal Outlier can be regarded as the southern extension of the Port Nolloth Zone. Two diamictite units are recognised in the Vredendal Outlier, which can be correlated respectively with the c. 750 Ma Kaigas Formation diamictite and the 583 Ma, syn-Gaskiers Numees Formation diamictite in the Gariep Belt proper. The dominating carbonate unit in the studied area is post-glacial with respect to the older of the two diamictite units. The combined textural, structur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parts of the variably dolomitised limestone succession represent former evaporite beds. Sedimentation in a restricted, very shallow and proximal basin led to a wide range in C isotope ratios (δ13CPDB from − 4.2 to + 4.8‰), very high Sr concentrations (derived from original anhydrite) and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that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0.70785) than those of coeval seawater. As C and Sr isotopes are commonly used for chem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high Sr concentrations in Neoproterozic carbonates are often interpreted as evidence of former aragonit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uld be used as warning against uncritical use of 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parameters for describing ancient seawater composition. Thus C and Sr isotope ratios alone in Neoproterozoic carbonates may be less powerful proxies of ancient seawater composition, and high Sr contents are not necessarily indicative of an “aragonite sea”, as previously infer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