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梁晓  王根厚  杨广全 《地质通报》2009,28(9):1342-1349
滇西景谷县澜沧江沿岸出露的下古生界内发育一套构造片岩,空间上呈NNW—SSE向展布,岩性以绢云母石英构造片岩为主。岩石发生了强烈的塑性流变,大量发育有细脉状、透镜状的石英脉。石英脉的宏观与显微构造变形特征反映其为同构造分泌结晶脉,形成机制与韧性剪切带中物质的溶解、迁移、重结晶作用密切相关。石英原生气液包裹体显微测温实验表明,石英脉形成时的温压条件为:T=500℃,p=0.498GPa,反映构造片岩的变质程度达到了中、高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12.
The Heqing area, located in the Sanjiang ore belt, China, consists of the Beiya gold orefield related to the alkaline porphyry, the Emeishan volcanic mafic rocks and a series of sedimentary rocks. Thirty-nine elements of stream sediment samples taken in the 1:200,000 geochemical survey in the Heqing are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groups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wo fractal models, i.e., the concentration–area model and the number–size model, are applied in determination of the thresholds for the representative elements in the four groups. The thresholds obtained from the two models are similar. According to the thresholds, the element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3 segments, each of them is mainly correlated to one type of rocks, including the alkaline porphyry related to gold-mineralized rocks, mafic rocks and sedimentary rocks. 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e various geological events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the different fractal models of element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马关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的地幔包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并首次进行了包体的Re-Os同位素测试。马关地区的橄榄岩包体主量成分上表现为饱满肥沃的特征;具有不同程度的轻稀土亏损特征,亏损Nb、Ti和Zr等高场强元素(HFSE)以及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橄榄岩包体的Nd同位素特征表明橄榄岩包体代表的是不均一的亏损地幔。5个橄榄岩全岩样品的Re-Os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Os含量总体较高(3.29×10-9~3.78×10-9),接近于造山带橄榄岩体的Os含量,Re含量变化范围较大(0.24×10-9~0.54×10-9),与Re的迁移能力较强有关。样品的187Os/188Os值在0.12295~0.12530之间变化,与187Re/188Os值和Al2O3含量之间都不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说明Re-Os体系不单纯由熔体抽取过程所控制。橄榄岩包体的Re亏损年龄tRD为254~604Ma,说明马关地区岩石圈地幔形成的时代应该在新元古代之前。马关地区岩石圈地幔并非是由软流圈上涌新增生的地幔,而是经历了如下演化历史:在新元古代之前,由原始地幔的部分熔融和熔体抽取作用形成了岩石圈地幔,之后经历了熔/流体交代和改造而发生了再富集作用,导致部分地幔橄榄岩逐渐从亏损难熔的特征向饱满肥沃转变,而未遭受熔/流体的改造的橄榄岩仍然保持了难熔亏损的特征。这种熔/流体交代和改造作用很可能与晚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的活动有关,而新生代以来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导致地幔物质向东南方向的侧向流动,诱发软流圈上涌和马关地区的钾质岩浆的活动,也对马关地区岩石圈地幔的改造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喷发时间较新对Os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还未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周恳恳  许效松 《地质论评》2016,62(5):1125-1133
寒武纪—奥陶纪之交的郁南运动是华南重要构造事件,但以往研究与认识局限于中国东南部。同期构造运动对扬子陆块的影响尚不明确,制约了对郁南运动的全面理解。本文以扬子陆块西部为例,分析芙蓉统(末寒武统)至下奥陶统地层接触关系,特别是地层不整合面分布,重建了古隆起演化过程并初步探讨其机制;在各期沉积相和岩相古地理演化基础上,总结了盆山耦合与沉积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寒武纪—奥陶纪之交的构造运动在扬子陆块西部有显著表现,反映为大规模古隆起形成、相对海平面和沉积相配置变化;其机制与克拉通边缘基底古陆对地壳位移、变形的阻挡有关,从板块尺度上看,可能是扬子陆块东南侧构造挤压在陆块西部的同步响应。据此笔者提出,寒武纪—奥陶纪之交的华南存在广义的、可对比的"郁南运动",可能是早古生代构造—盆地性质由拉张向挤压转型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5.
西南大旱百年不遇,山东找水专家组紧急驰援云南抗旱。通过对云南抗旱找水定井实例的分析,总结了高原岩溶水和红层基岩裂隙水的找水勘察工作思路,并联系云南、四川、山东等贫水区找水定井实践,阐述了贫水区找水定井心得与感悟。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文山县官房钨矿床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文山县官房钨矿床是华南西部右江成矿带新近发现的大型钨矿床之一,产于滇东南褶皱带文山-富宁褶皱束薄竹山穹窿南翼。该矿床的形成与薄竹山S类花岗岩有关,形成于燕山期陆内碰撞体制。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与寒武系碎屑岩-碳酸盐建造的外接触带,矿石构造主要是浸染状和网脉状。围岩蚀变类型复杂、蚀变分带明显,自花岗岩体向外依次为金云母-绿帘石化带→透辉石-透闪石化带→镁橄榄石化带。成矿过程包括矽卡岩阶段(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中阶段)和石英-碳酸盐(晚阶段)阶段。早阶段矽卡岩矿物(透辉石、石榴石)中发育含CH4的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中阶段石英中发育含CO2、CH4、N2的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晚阶段石英中发育含CO2的水溶液包裹体。各阶段矿物中不发育含石盐子晶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379~550℃,盐度为3.17%~9.86%NaCleqv;中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50~370℃,盐度为8.95%~10.61%NaCleqv;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5~221℃,盐度为1.74%~5.71%NaCleqv。估算的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为45~90MPa和10~30MPa,推测最大成矿深度为3km。上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由早阶段高温、低NaCl的H2O-CH4-NaCl岩浆热液,演化为中阶段中温、低NaCl的H2O-CH4-CO2-NaCl热液体系,最终转化为晚阶段低温、含CO2的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7.
赵慈平  陈有丽  王云  周挚 《岩石学报》2014,30(12):3645-3656
思茅中生代红层盆地中央的宁洱和通关两地在第四纪均发生过小规模的玄武岩浆喷发,喷发渣锥至今清晰可见,而同属于该盆地中央的思茅-普洱地震区百年来6级地震密集发生。思茅盆地中央断裂发育,新构造隆升显著,壳幔速度和电性结构意味着该地区现今仍有可能存在着岩浆活动。然而,对宁洱-通关火山区目前到底有无壳内岩浆房和岩浆活动,以及岩浆活动与思普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关系仍知之甚少。利用该地区的温泉资料和水化学分析数据,我们对宁洱-通关火山区及邻区范围内的36个温泉的热储温度进行了估算,得到了36个点的热储温度数据,通过克里金插值方法获得了宁洱-通关火山区的热储温度空间分布。结果发现:在宁洱火山和通关火山附近存在2个热储温度在220℃以上的温度场高值异常区。综合考虑我们的地热场结果、前人的速度和电性结构等深部探测资料,我们认为:宁洱-通关火山区现今仍存在2个岩浆房,第1个岩浆房位于宁洱县城一带,第2个岩浆房位于墨江通关火山区附近;但宁洱火山和通关火山已不在现今岩浆房的正上方,各反向错开约18km,由此推断把边江断裂(F2)为右旋错动,其中更新世以来的右旋错动速率为18mm/y;宁洱地区频繁而密集的中强地震活动与深部岩浆活动及其产生的深源流体活动密切相关。岩浆的存在使上部地壳与下伏地壳充分解耦并产生应力集中,深源流体活动则有利于断层发生错动。  相似文献   
18.
廖微  姚琪  廖林  张微  姜祥华  杨文 《中国地震》2021,37(3):695-703
传统的地震统计学多局限于规则的统计范围,或是需要较多的人工干预,本文引入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统计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地震空间统计中,能够高效、快速地挖掘含有地理信息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文以川滇地区2019年发生的ML≥1.0地震数量的空间统计为例,详述了对地震数据进行空间统计的流程。统计结果表明,0.5°×0.5°是最适合该地震数据集空间统计的矩形范围,发生地震次数最多的区域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的威远?长宁地区,此外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与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交汇处、丽江?小金河断裂沿线以及滇南地区均为地震发生次数较高的区域。此外,还利用该方法计算了2015—2019年全国各省地震能量释放情况。结果显示在该时间段内,释放地震能量总量最多的省份为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次之,而台湾地区陆地区域、四川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区具有较高的每万平方公里地震能量释放量和每万人地震能量承受量。并通过上述应用实例,探索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震统计领域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该矿区含矿地层特征、矿石物质组分、有关元素含量的综合分析,以及中三叠世该区岩相古地理的研究,说明在中三叠世法郎期,随着海平面的快速上升,来自越北古陆和上地幔的含锰热液中的锰质,在海平面进入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半封闭的五凤海湾而聚集成矿。  相似文献   
20.
浅析云南省生态旅游业的核心优势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云南省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种类最多的省份,拥有特色突出的人文旅游资源;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云南也有着特色鲜明的生态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使云南成为中国西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是云南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分析这些核心竞争优势的同时,指出了加强生态旅游建设,是促进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