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05篇
地质学   1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模式识别在强余震等早期综合判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渭宾  王虹 《地震》1994,(4):1-6
本文利用所收集到的29个6级以上地震序列,探讨将模式识别CORA-3算法用于5级以上强余震或震群或再发生更大地震的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早期综合判断的可能性及具体方法。文中参与学习和训练的25个地震序列中,8个I类序列全部被正确识别,17个II类序列中有16个被正确识别,只有1个被误判为I类,预报评分V值达0.92。对于留作外推的4个地震序列中,2个II类序列全部被正确识别,2个I类序列,1个  相似文献   
72.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的震源特征及其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澜沧-耿马地震序列余震分布图像的变化,以及用复合型法反演主震破裂过程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澜沧-耿马地区北北西走向顺向雁行型双断层力学模型.用断裂力学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字模拟研究表明:模型中的两个内端点区之间是主压应力的相对低值区,而剪应力分布在两个内端点区为高值区且以较大梯度向中心衰减,两次7级地震后接连发生的4次近东西走向的6级余震主要发生在这一带.由于压应力的减弱、剪应力的增加,使近东西走向的断层上摩擦力减小,有利于发生剪切错动,引发近东西走向分布的强余震;当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取北北东向时,断层的理论滑动矢量图显示出右旋走滑性质,与震源机制及地表考查结果一致.当区域主压应力方位取值在NE25°附近且北部7.2级震区的弹性模量相对南部7.6级震区足够大时,北部断层1的相对滑动矢量可比南部断层2大,从而导致7.2级地震的震中烈度大于7.6级地震的烈度异常分布.  相似文献   
73.
为系统评估青海地区余震短期发生率的预测效能,以及构建适合地震活动特点的余震早期预测策略和预测指标体系,利用国际上当前较为前沿的时间序列ETAS模型和"瘦化算法"对青海地区2009年以来的8个地震的早期余震序列参数进行拟合,并利用N-test检验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回溯性的效能评估。研究表明:ETAS模型和"瘦化算法"对青海地区的余震发生率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建议采用3天的预测时间窗,且对序列早期阶段进行应用,或可取得"最佳"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74.
爆炸余震波形持时和余震事件频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封闭爆炸发生后常常产生大量的余震事件,本文对3次爆炸余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结果显示,余震波形持时很短, 70%以上的余震波形持时在2~7 s之间,持时频度衰减指数约为-1.6. 幂函数模型较好地描述了余震序列频度的整体变化特征, 爆炸后约两星期内,余震序列的频度衰减较快,衰减指数约为-1.0. 早期余震以群发式为主,后期余震以单发式为主. 对于同强度的爆炸, 因介质和地质构造的差异产生的余震数量相差几倍; 对于一次里氏震级为5.5级的爆炸,爆炸后约一个月内, 余震事件频度就接近了本底,此后仍有少量的余震发生.   相似文献   
75.
IntroductionThesouthernpartofKhorasanProvinceineast-centralIranisoneoftheseismicallyactiveregionsintheMiddleeast.Historicalreportsindicatedseveralearthquakeshavecausedseveredestructionsandhumanlossinthisregionduringthepastcenturies(Ambraseys,Melville,1982).Theinstrumentallyrecordedearthquakesaswellastheexistenceofseveralactivefaultsalsosug-gestedthattheregionhadahighpotentialofseismicactivities.OnMay10,1997at07:57:29.6GMT,12:27:29.6localtime,ashallowdestructiveearthquakewithoutanyfeltfores…  相似文献   
76.
大同晚期强余震前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取层状介质中一点源位错模型,由计算综合地震图得到P、S各自最大振幅,通过其最大振幅比值与观测资料拟合的方式来确定震源机制。大同遥测地震台网较好地记录了大同地震序列的大量小震。经系统地查阅台网和周围其他台站1990-2002年的全部记录,读取垂直向的P、S最大振幅数据,反演计算得到620个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这些解的优势取向和华北构造应力场的方向相同。定义各个震源机制解的P、N、T轴和构造应力场的3个应力主轴在3维空间的夹角之和为一致性参数,发现在1991年和1999年发生的晚期强余震前2-8个月,一致性参数出现显著的下降。我们认为,这是具有短期预测意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77.
用矩张量反演的方法,通过对1982年10月19日河北卢龙MS6.1地震的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求解,认为卢龙盆地的主压应力轴方位角为N74deg;E,近东西向;而盆地的北边变为N43deg;E;在盆地中心有些部位主压应力轴转为北西方向,与盆地周边的主压应力轴方位几乎垂直. 这说明在卢龙地震中构造的不同部位地壳应力方位很不一致,反映出卢龙地区构造活动的复杂性. 一方面,由于卢龙位处中国大陆东部,受到来自东部的日本海盆地在太平洋板块驱动力作用下的挤压;另一方面,卢龙又夹持在燕山地块与华北板块之间,因而受块体边界的限制也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78.
丽江地震场地响应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叶建庆 《地震研究》1998,21(2):115-121
对丽江大霞后地震现场4个PDR-2数字化地震台记录的30个中小余霞的垂直分量P波和水平分量S属波进行振幅谱分析,表明观测振幅谱形状依赖于观测场地。利用频谱比方法,将丽江地震台视为基岩场地,宾馆台和白沙台为沉积层场地,玉龙变电站台为风化层场地,求得沉积层和风化层场地相对基岩场地相对基岩场地的放大或吸收量级。衰减系数t^*值的分析研究各场地地震波误减与震源距相关微弱,但有灵敏反映传播路径的变化,表明衰  相似文献   
79.
丽江7.0级地震的余震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从PDR-2数字化近源(6.2km≤△≤42km)台网记录的丽江余震中初选了74个地震,初定了震中位置,震中方位角。用相应的台网数据处理技术,研究了丽江地震序列的体波谱。对震级2.5≤M≤5.7、地震矩21.40≤longM0≤23.28的地震,得出了丽江地区地震系列的震源参数;以及P波、S波的logM0与Md的关系式分别为:logM0^p=0.62Md+19.93;logM0^s=0.59M  相似文献   
80.
Introduction An M=8.1 earthquake occurred to the west of the Kunlun Mountain Pass on November 14, 2001 (Kunlun Mountain earthquake for short). It is the largest earthquake during the latest 50 years in Chinese mainland since the 1951 Dangxiong, Tibet M=8.0 earthquake, and it broke the status that there had not occurred any M7.0 earthquake during the subsequent 4 years since the 1997 Mani, Tibet M=7.5 earthquake. Hereafter, the prepar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large earthquakes, the 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