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31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930篇
海洋学   86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ABSTRACT

South China is famous for its poly-metal deposits, with more than 50% of global W and Sb reserves, 20% of global Sn reserves, as well as abundant Cu-Mo-Pb-Zn-Au-Ag, Ta, Nb, REE and U deposits. This special issue consists of 21 papers, reporting recent progress on Yanshannian tectonic evolution, magmatism and ore deposits in South China, aiming at better understandings on the Mesozoic large-scale magmatism and mineralization events.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在下扬子西缘地区厘定的一系列新元古代火成岩,为认识该区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历史与规律提供了窗口。结合本次与前人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指示下扬子地区张八岭群、肥东杂岩与董岭杂岩内变火成岩的原岩时限分别为767~748 Ma、812~745 Ma和829~754 Ma。这些新元古代火成岩分别是峰期为750 Ma、800 Ma和825 Ma岩浆活动的产物。下扬子地区峰期为825 Ma的岩浆活动只出现在靠近江南造山带的南部。锆石年代学信息显示,下扬子地区还发生过峰期为840 Ma、2010 Ma和2454 Ma岩浆活动,但缺失1000~860 Ma的岩浆活动。通过区域对比表明,攀西—汉南弧没有延入下扬子地区。下扬子地区南部受到峰期为840 Ma的弧岩浆活动的影响。扬子板块上峰期为825 Ma的岩浆活动及早阶段的南华裂谷应是江南造山带后造山伸展的产物;而峰期为800 Ma和750 Ma的岩浆活动与相应的南华裂谷扩展,代表了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全面影响。  相似文献   
63.
关于巴罗式变质带的最新研究及其对研究秦岭杂岩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留东  李崇  王彦斌  李淼 《岩石学报》2018,34(4):913-924
本文对苏格兰高地Grampian造山运动中产生的经典巴罗变质带进行了讨论,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关于其变质作用的特征及发生机制认识方面的重大变化。强调巴罗变质作用仅发生在整个造山运动过程中的部分时段,纪录了短暂的加热过程,时空上与区域内大规模的双峰式岩浆活动有关。经典的巴罗变质系列并非形成于地壳增厚及其热弛豫,而是代表了中地壳内大规模的接触变质作用。参考经典地区的变质特征,对发育巴罗式变质作用的秦岭杂岩进行了初步对比分析,指出其中与夕线石有关的变质P-T-t轨迹可能是等压冷却过程,而不是等温降压的顺时针演化模式。秦岭杂岩的变质作用时间仍需要进一步准确厘定。结合其它相关地质特征的分析和对比,得出如下推论:巴罗式变质带发育地区的变质作用、混合岩与花岗岩均属于同一动力系统作用的结果,花岗质岩体不是变质作用的原因;基性岩浆可能提供了巴罗式变质作用发生所需要的热能,但不是必要条件;巴罗式变质作用可以发生在正常地壳厚度情况下,不是碰撞构造的标志;伴随热异常的变形过程中产生了变质带的梯度分布(巴罗式变质带)和一些花岗岩,形成类似于底辟的冲起构造。  相似文献   
64.
辽宁赛马碱性岩体早年因产铀矿而闻名,该岩体主要由响岩、霞石正长岩和异霞正长岩组成,其中铀、锆和稀土等元素矿化主要集中于异霞正长岩岩浆阶段。异性石是异霞正长岩中特征的锆-稀土矿物,主要分为两期,晚期异性石表现出更加富集Nb、REE等高场强元素的特点。早期异性石经历了一系列的热液蚀变,根据蚀变强弱程度,蚀变矿物组合可分为:(1)异性石+钠锆石+霓石±钠沸石;(2)异性石+钠锆石+锆石+钠沸石±霓石;(3)异性石假晶,假晶主要由残余异性石+钠锆石+锆石+钠沸石+霓石+钾长石+铈硅磷灰石组成。相比于岩浆锆石,蚀变组合中次生锆石具有富Ca、Al、Fe的特点,与异性石本身化学成分和流体性质密切相关。通过对异性石及其蚀变组合的精细矿物学研究,我们得知假晶的形成可能是异性石"溶解-再沉淀"的结果,致使假晶形成的流体至少包括:(1)占主导的富Na(±K)、Al、F的自交代流体;(2)少量晚期富Ca流体。假晶中次生锆石和铈硅磷灰石的结晶说明了Zr和REE等高场强元素的热液活动性,自交代碱性流体和富Ca流体在此过程中起到"搬运"和"提纯"的作用,这对认识碱性岩稀有、稀土成矿机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5.
Saline alkaline lakes that precipitate sodium carbonate evaporites are most common in volcanic terrains in semi‐arid environments. Processes that lead to trona precipitation are poorly understood compared to those in sulphate‐dominated and chloride‐dominated lake brines. Nasikie Engida (Little Magadi) in the southern Kenya Rift shows the initial stages of soda evaporite formation. This small shallow (<2 m deep; 7 km long) lake is recharged by alkaline hot springs and seasonal runoff but unlike neighbouring Lake Magadi is perennial.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modern sedimentary and 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Nasikie Engida and to assess the importance of geothermal fluids in evaporite formation. Perennial hot‐spring inflow waters along the northern shoreline evaporate and become saturated with respect to nahcolite and trona, which precipitate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lake, up to 6 km from the hot springs. Nahcolite (NaHCO3) forms bladed crystals that nucleate on the lake floor. Trona (Na2CO3·NaHCO3·2H2O) precipitates from more concentrated brines as rafts and as bottom‐nucleated shrubs of acicular crystals that coalesce laterally to form bedded trona. Many processes modify the fluid composition as it evolves. Silica is removed as gels and by early diagenetic reactions and diatoms. Sulphate is depleted by bacterial reduction. Potassium and chloride, of moderate concentration, remain conservative in the brine. Clastic sedimentation is relatively minor because of the predominant hydrothermal inflow. Nahcolite precipitates when and where pCO2 is high, notably near sublacustrine spring discharge. Results from Nasikie Engida show that hot spring discharge has maintained the lake for at least 2 kyr, and that the evaporite formation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local discharge of carbon dioxide. Brine evolution and evaporite deposition at Nasikie Engida help to explain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ncient sodium carbonate evaporites formed, including those in other East African rift basins, the Eocene Green River Formation (western USA), and elsewhere.  相似文献   
66.
新特提斯洋长期俯冲消减作用在早白垩世可能经历二次俯冲启动或板片俯冲几何形态的重大转换。确定西藏南部冈底斯岩基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作用方式是甄别上述过程的关键,对理解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演化过程至关重要。本文就冈底斯岩基东段朗县杂岩中保存的各类早白垩世岩浆岩,开展了锆石U-Pb地质年代学和Hf同位素、全岩元素和同位素(Sr-Nd)组成分析。数据结果表明:1)基性岩侵位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103.6~100.8Ma),为高钾钙碱性偏铝质岩石,锆石εHft)=+0.3~+5.7,全岩εNdt)=-0.8和-0.3,暗示其岩浆源区具有大量俯冲沉积物或流体的混入,为沉积物熔体和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角闪石分离结晶作用;2)中性岩形成于99.8~97.6Ma,略晚于基性岩,其主量元素与基性岩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全岩εNdt)=+1.1,具有较多的地幔物质参与,为基性岩浆进一步演化形成;3)酸性岩(脉体)记录了多阶段岩浆作用(124.1~95.3Ma),根据同位素组成不同进一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具有较低的全岩εNdt)值(-8.3~-6.0),其岩浆源区显示富集特征,tDM2=1385~1586Ma,由古老地壳物质的再熔融形成;第二类的锆石εHft)值(-2.8~+3.2)变化较大,岩脉的锆石εHft)=+0.4~+8.1,tDM=428~906Ma,全岩εNdt)=+0.1和+0.8,表明岩浆源区具有不均一性,为古老地壳物质被富流体地幔岩浆改造形成;和4)镁铁质包体的主量元素与寄主花岗岩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εHft)=-9.3~+4.1),变化范围可达13个ε单位,为岩浆混合成因。寄主花岗岩和角闪辉长岩分别作为酸性和基性端元,是基性岩浆与其诱发古老地壳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经混合形成。结合冈底斯岩基早白垩世岩浆岩的研究结果,朗县杂岩在早白垩世(124~97Ma)的岩浆作用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现象,锆石Hf和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可达13个ε单位,其岩浆源区复杂且富含流体,代表了新特提斯洋在早期(240~144Ma)经历漫长的俯冲之后,在早白垩世时期(~120Ma)俯冲带发生跃迁或俯冲角度达到临界点,导致大量俯冲沉积物和流体沿俯冲带俯冲下去,与发生部分熔融的地幔楔物质混合,底侵导致上覆古老地壳物质的再熔融,形成早白垩世复杂的岩浆岩组合,很可能是新特提斯洋二次俯冲开始的标志。  相似文献   
67.
为查明甘肃北山前红泉一带地层、岩浆岩、构造等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进行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和成矿预测,开展了1∶5万前红泉等三幅矿产远景调查工作。通过4个年度工作,重新厘定了工作区地层系统,建立了区内岩浆岩演化序列,在构造解析的基础上探讨区域构造演化史。将"O-S"地层(敦煌岩群)解体为4个填图单元,首次发现了黑山头埃达克岩,新发现各类矿产地、矿(化)点17处。通过综合研究,圈定6处找矿远景区和10处找矿靶区;对北山地区"O-S"地层(敦煌岩群)进行了重新认识,对北山韧性剪切带金矿找矿前景及钴矿找矿方向等提出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68.
前寒武纪微陆块是北山—阿拉善北部增生造山带的重要组分,旱山、雅干和珠斯楞—杭乌拉地区的前寒武纪基底是否存在学界尚存争议.居延海介于北山造山带北部和阿拉善地块北缘的构造衔接部位,受限于巴丹吉林沙漠覆盖,岩石露头极少,我们通过钻井工程,钻遇一套晚石炭世碱性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揭示,该花岗质岩浆锆石结晶年龄为(312±1)Ma(MSDW=0.46,n=18)和(315±2)Ma(MSWD=0.93,n=15),具有正的εHf(t)值,介于+0.8~+4.4之间,平均值为+2.2,对应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048~1267 Ma,平均值为1183 Ma,具有古老地壳的源区属性.通过与旱山构造带、雀儿山构造带、雅干构造带和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的晚石炭世花岗质岩浆对比分析,结合旱山构造带、雅干构造带和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0.9 Ga花岗质岩石的出露以及区域上的重磁资料解译,我们认为旱山、雅干和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存在中—新元古代地壳,且可开展进一步的衔接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69.
米仓山碱性岩中的主要矿物研究及其成因信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米仓山碱性岩中的主要矿物为富铝的(次硅)铝铁质透辉石、钙质角闪石、霞石等,且大量出现霞石,但无或极少有碱性暗色矿物。研究表明:氧逸度低是碱性岩浆不能结晶出碱性暗色矿物的原因。本区这种无碱性暗色矿物的碱性岩是在封闭体系及深成条件下结晶的,而其它地区含有碱性暗色矿物的岩石则是在开放体系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70.
内蒙古中部二叠纪碱性花岗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95,自引:0,他引:95  
洪大卫  肖宜君 《地质学报》1994,68(3):219-230
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白音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带的碱性花岗岩(Rb-Sr年龄276-286Ma)生成于张性的构造环境,较西伯亚板块同中朝板块之间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碰撞事件晚约60Ma,属于造山后的A型花岗岩,可作为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但在中朝板块北缘晚石炭世-二叠纪只发育钙碱性的晚造山花岗岩,直到三叠纪才出现碱性正长岩。相邻两大板块边缘之间岩浆活动的非对称性可能是受板块间面积和质量差别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