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7篇
  免费   957篇
  国内免费   1435篇
测绘学   284篇
大气科学   928篇
地球物理   1437篇
地质学   2283篇
海洋学   634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327篇
自然地理   92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仅改变模式下垫面的地形资料,对西南地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试验,通过模拟结果的分析对比,我们认为1)不同地形资料(或是对地形资料进行平滑处理),在地形突变处的差异最为显著。2)地形细微的变化最直接影响的是降水位置,其次是降水强度。3)地形变化之后,短波辐射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是此消彼长。4)盆地有降水过程时,低层一般盛行东南风,且会在盆地内部产生气旋性弯曲,气流在迎风坡存在明显的辐合,而背风坡则存在明显的辐散。5)地形梯度同样影响对流的发生发展,在地形陡峭处更容易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地形梯度越缓,气流的爬升能力也越强。总之,地形的微小变化已经可以对降水的落区和强度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层状半空间中洞室对平面SH波的放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间接边界元法,求解了弹性层状半空间中洞室对入射平面SH波的放大作用问题,并以基岩上单一土层中洞室对入射平面SH波的放大作用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本文模型的特点之一是考虑了层状场地的动力特性,因而更接近于实际工程;特点之二是计算精度非常高。研究表明,层状半空间中洞室对波的放大作用与均匀半空间中情况有着本质的差别;层状半空间中洞室附近地表动力响应由土层动力特性和洞室对波的散射二者共同决定。土层动力特性不仅影响洞室附近地表位移的幅值,还会影响地表位移的频谱。在土层的前几阶共振频率附近,随着基岩与土层剪切波速比的增大,土层的影响随之增大,而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层的影响随之减小,并逐渐趋于均匀半空间情况。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收集了苍山地震周围断层的几何参数和运动学参数, 选择不同的接受断层, 研究了苍山地震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及周边断层活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 苍山地震正的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活动有促进作用, 大部分苍山余震分布于库仑应力变化增加区域, 应力增加量值为0.003~0.005 MPa。 通过对比该地区苍山地震前后16年的地震资料, 发现苍山地震正的库仑应力变化对苍山断裂附近地震活动增强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对于周边其他断层, 由于距离较远, 库仑应力变化量较小, 苍山地震库仑应力变化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994.
化工储罐爆炸产生的抛射碎片击中并破坏相邻罐体后,将引发多米诺效应。N guyen破坏概率模型认为,当罐壳受撞击后,残余壁厚小于某个临界值时就会被破坏,并假设该临界残余壁厚为定值,存在不合理之处。本文基于储罐壳体损失面积安全评价方法AP I 579,把撞击形成的复杂凹坑简化为圆锥形,分别针对圆柱储罐、球罐推导出圆锥形凹坑剩余强度系数的求解方法,并根据塑性失效理论确定了罐壳的临界剩余强度系数,由此建立了新的破坏准则。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法进行模拟,建立了新的爆炸碎片对目标储罐的破坏概率模型,与N guyen模型相比,得出的破坏概率偏大,结果更为安全保守。通过对剩余强度系数与无量纲撞击深度和凹坑锥角的变化关系进行分析,证明N guyen模型中临界残余壁厚为定值的假设并不合理,而新的基于剩余强度系数计算的破坏概率更为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995.
地下空间开发引发了大量的补偿基础问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岩土技术难题。对结构荷载已完全被开挖土重所替代的等补偿和超补偿基础而言,理论上基础将不会出现工后沉降,但大量实测数据表明,等补偿甚至超补偿基础往往在竣工后均出现沉降变形,南京地铁隧道基础便是典型实例。为此,探讨了深基础与浅基础间的异同点,并推导出考虑埋深的坑底土体应力计算方法;然后围绕基础的整个施工过程,详细分析了开挖卸荷和施工找平对基底变形的影响,发现找平过程中多挖了与隆起量体积相等的土体,而该缺失的土体将导致基础后期发生沉降变形。据此思路计算地铁隧道基础的变形量,并与工程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考虑了高山峡谷基岩场地的深度衰减效应,假设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的水平峰值加速度的所在位置,选用攀枝花—会理地震波,通过基线校正和高频滤波作为实际地震动输入,利用FLAC3D软件对某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进行了地震水平加速度传播特性的研究。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厂房周围监测点水平加速度时程和输入地震水平加速度时程相似,但存在0.08~0.12s的滞后时差,输入地震动水平峰值加速度向上传播时具有放大效应,在洞室群附近放大两倍左右。所得结果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动传播特征问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7.
Short-leg shear wall structures are a new form of building structure that combine the merits of both frame and shear wall structures. Its architectural features, structure bearing and engineering cost are reasonable. To analyze the elastic-plastic response of a short-leg shear wall structure during an earthquake, this study modified the multiple-vertical-rod element model of the shear wall, considered the shear lag effect and proposed a multiple-vertical-rod element coupling beam model with a new local stiffness domai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potential energy and the variational principle, the stiffness matrixes of a short-leg shear wall and a coupling beam are derived in this study. Furthermore, the bending shear correl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to describe the structure, such as the beam height to span ratio, short-leg shear wall height to thickness ratio, and steel ratio are introduc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ight to span ratio directly affects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and the short-leg shear wall height to thickness ratio should be limited to a range of approximately 6.0 to 7.0. The design of short-leg shear walls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rong wall and weak beam" principle.  相似文献   
998.
Amplification of in-plane seismic ground motion by underground group cavities in layered half-space is studied both in frequency domain and time domain by using indirec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BEM), and the effect of cavity interval and spectrum of incident waves on the amplification are studied by numerical examples. It is shown that there may be large interaction between cavities, and group cavities with certain intervals may have significant amplification to seismic ground motion. The amplification of PGA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and its PRS (peak response spectrum) can be increased up to 45.2% and 84.4%, for an example site in Tianjin,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Taft wave and El Centro wave; and group cavities may also affect the spectra of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ffect of underground group cavities on design seismic ground mo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999.
几种鱼礁模型对真鲷诱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方  唐衍力  唐曼  张萍萍 《海洋科学》2012,36(11):85-89
观察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对4种不同结构模型礁的行为反应,并对不同结构模型礁的诱集效果进行了比较,进而选择诱集效果最好的1种模型礁,研究该模型礁在不同光强下诱集效果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未投放礁时,真鲷在水槽中的分布无选择性,呈随机分布;而投礁后各种模型礁均能对真鲷产生诱集效果,真鲷在鱼礁标志区的分布率从6%提高到17.89%~21.50%,其中以表面积大且无孔的 D型模型礁的诱集效果最好;双模型礁投放后对真鲷的聚集率均在20%以上,其中表面积大且有孔的2个模型礁聚集率最大;随光强增强,真鲷的聚集率不断下降,研究发现这可能与真鲷的领域行为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NCEP全球数据同化系统(GDAS)1°×1°分析资料,对0917号台风"芭玛"折向东南向移动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环流调整是"芭玛"折向东南向移动的根本原因;0918号台风"茉莉"通过改变外围环境场的强度、形状对"芭玛"台风产生间接影响,而两台风之间逆时针互旋以及台风"茉莉"外围强大的环流对台风"芭玛"的直接作用是台风"芭玛"折向东南向移动的关键。对台风"芭玛"经纬向UV最大风速变化诊断分析表明,"芭玛"经纬向UV最大风速中心的转移对"芭玛"折向东南向移动有重要影响,经纬向UV最大风速差的变化对"芭玛"转向具有预示作用,经纬向最大风速差的合成风方向与台风中心未来移动方向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