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4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650篇
地质学   607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1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刘蓓  杨可  张晨  顾科伟  皮健伟  段晓 《探矿工程》2021,48(S1):39-46
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针对现有固体矿产地质调查(勘查)项目,积极探索和实践绿色地质勘查工作技术方法,因地制宜应用全液压履带钻机、便携式模块化钻机实施“一基多孔”,采用背包钻实施“以钻代槽”,通过优选环保型冲洗液,净化处理废弃冲洗液,控制临时占地规模等具体措施。与传统机场规格相比占地面积减少了80%~85%,临时便道修筑减少了60%~65%,工后复垦复绿达到了80%以上。通过绿色勘查成本费用分析,人员、临时用地(青苗)补偿、绿色环保材料及复垦复绿等费用成本总和降低了40%左右。最后探索实践了绿色勘查工作保障措施,对下一步绿色勘查工作提出了建议,为加强绿色勘查工作理念、完善相关的制度法规、激发绿色勘查工作活力提供了积极的导向。  相似文献   
72.
渗透反应格栅(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场地尺度的地下水污染修复,因其无须外源动力、不占地面空间、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不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物类型、污染羽分布具有差异性,前期场地调查、反应材料的筛选、反应墙尺寸结构的设计对于PRB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本文以PRB修复河南某Cr(Ⅵ)污染场地为例,详细阐述场地调查、材料筛选、材料反应参数确定、PRB结构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过程及成果,可为后续PRB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PRB修复技术适用于该场地,铸铁与活性炭混合材料为最佳修复材料;反应门长40 m(反应材料厚2 m,上下游分别为2 m厚砾石层),东西两侧隔水墙长为60 m的U型漏斗-门系统型PRB,可有效捕获并修复污染羽,工程成本远低于连续反应墙式PRB,为该场地修复最优PRB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73.
基于SRTM数据的天气雷达探测环境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景号然  谢晓琳  郑伟  彭涛  刘娟  刘宗庆 《气象》2019,45(6):871-876
利用SRTM高程数据作为选址基础数据,结合天气雷达工作方式和探测方法,计算得到天气雷达在0.5°、1.0°、2.4°仰角上地物遮挡情况;利用高程格点数据获得3个仰角的地物剖面数据,提高了SRTM数据利用精度和运算速度;分析中结合地球曲率和电磁波折射影响,改进算法获得站点遮蔽角图,站点上空1 km、海拔3和6 km等射束高度图及数据,该分析结果充分体现了SRTM数据的高分辨率特点。最后将结果数据与GIS地图结合,完成了四川省天气雷达网探测环境分析,并给出了各个台站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74.
75.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lluric method and of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s including experimental and model data on the localization of tectonic disturbance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sites for nuclear plants.  相似文献   
76.
本文根据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的部分大地测量资料应用反演方法研究了区内活动断裂带的现今活动段。结合地震活动和地震地质资料对地震危险区作了进一步的估计。  相似文献   
77.
A resistance model to calculate the deposition of cloud droplets on a coniferous forest and some improved parameterizations of the indispensable input parameters are described. The deposition model is adapted to the coniferous forest at the Kleiner Feldberg site and verified by the data of a drip water monitoring station below the forest canopy. The measurements of liqud water content, wind speed and trace substance compounds in cloud water of the Ground-based Cloud Experiment (GCE) at Kleiner Feldberg in 1990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cloud water deposition fluxes and the deposition of trace substances via cloud water interception. The calculated deposition of trace substances via cloud water interceptions is three to six times higher than via rain during the experiment. On a long term data basis the yearly amount of cloud water deposition is 180 mm year–1 at Kleiner Feldberg site (840 m a.s.l.) while the precipitation amount is 1030 mm year–1. Due to higher trace substance concentrations in cloud water compared to rain the ionic deposition via cloud water interception and via precipitation were assessed to be of comparable magnitude.  相似文献   
78.
根据大量的考古出土实物,以及依据古籍中涉及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解理、断口、味感和某些化学性质的描述,我们认为中国古代认识的主要含铜矿物已达13种。它们是:自然元素一种:自然铜;硫化物三种: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硫盐三种:硫砷铜矿、车轮矿、黝铜矿;氧化物二种:黑铜矿、赤铜矿;硫酸盐二种:水胆矾、胆矾;碳酸盐二种:孔雀石、蓝铜矿(详见正文附表)。  相似文献   
79.
滇西试验场重力潮汐观测及其地震响应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瑞浩  刘贵安 《中国地震》1995,11(2):161-167
本文使用Nakai预处理、Venedikov调和分析和滑动滤波等方法,对滇西地震实验场下关台GS15-227重力仪1987-1992年 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该地区最佳重力潮汐参数及潮汐和非潮汐动态变化背景,并对观察期间的6个震例进行清理,分析了重力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获得了该地区重力潮汐和非潮汐信息的地震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80.
滇西实验场两次中强地震前后尾波衰减的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秦嘉政  刘祖荫 《中国地震》1995,11(3):212-221
本文在地方震尾波散理论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1992年12月发生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永胜期纳地区的两次Ms5.4,5.1地震前后的序列地震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尾波Q^-1值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尾波衰减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小区域范围的非均匀性,在主震震中附近的近场区内,主震期间的β值是0.0076s^-1,相应的Qc^-1值是0.0056;余震期间的β值是0.0209s^-1,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