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8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233篇
地质学   392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以苏州古城区内的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上覆水体不同富营养化程度对底泥中P释放/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截断外源污染后,苏州河道底泥对水体中营养盐P呈现吸收状态;随着上覆水体磷酸盐浓度的增大,单位面积底泥累积吸收的磷酸盐就越多;上覆水与底泥比值越大,底泥对P的吸附率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2.
海洋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释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溶解有机碳(DOC)是海洋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其中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成分大部分来自海洋浮游植物的释放。简要回顾了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释放研究的发展历史,从光合作用合成的溶解有机碳(PDOC)释放占初级生产力的比重,PDOC的化学组成,浮游植物DOC释放的途径与机制,PDOC释放的环境调控,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对PDOC释放的影响,以及浮游植物释放DOC对异养细菌的生态意义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讨论了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释放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PDOC初级生产力测定的推广和相关研究的深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3.
采用盐酸-硝酸混合酸(盐酸-硝酸-水体积比3∶1∶4)水浴浸取地质样品,在样品消解后的母液中直接加入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以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砷和汞。方法检出限为砷0.033 6 ng/mL,汞0.003 7 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n=1)为砷1.1%,汞3.0%。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07109~GBW 07114、GBW 07301~GBW 07312、GBW 07401~GBW 07408中的砷和汞进行测定,测定值与标准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84.
采用平均离子强度下30年雨量的模拟酸雨淋滤珠江三角洲潮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重金属元素,研究潮土0~90 cm处各节土壤柱中重金属镉、钴、铜、锌、铅、砷、钛、钒、铬、锰等元素的释放情况。研究表明,在高强度模拟酸雨淋滤下,潮土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长期的酸雨淋滤,土壤中的镉、钴、铜、锌和铅在不同深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失;砷、钛、钒、铬、锰等元素不会造成大量的淋失。利用这种差异可以评估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为农田生态系统的预警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Yan ZHENG 《中国地质》2010,37(3):723-729
研究表明饮用水中微小数量的砷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世界上居住在贫穷地区的人数超过了100万,目前他们正直接饮用来自含水层中砷离子含量(>10μg/L)非安全标准的地下水.砷有时称为毒中之王,在水环境中常常以五价氧化物形式出现.自2000年以来,许多国家开始执行更为严格的10μg/L(WHO认可的居民安全饮水标准)饮用水标准,可以确定地说,在世界范围内的饮用水中检测到砷的情况越来越多.亚洲地区砷中毒的人数比世界其他地区总和还多.最受影响的地区位于南亚和东南亚富砷带,环绕恒河一雅鲁藏布江-梅克纳河三角洲及恒河平原上游的冲洪积扇含水层、红河三角洲、湄公河和伊洛瓦底江;在中国境内包括内蒙黄河冲积盆地,山西大同盆地、新疆准噶尔盆地,其中的地下水富含砷和氟化物而引发砷中毒和氟中毒.尽管还未完全掌握其中的水文地质及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详细过程,但对大多数沉积介质含水层,在还原条件下砷离子容易从沉积介质转移到地下水中.孟加拉研究实例表明地质时期尺度的冲刷降低了沉积介质中的As和有机物含量从而形成低砷地下水.这一认识为孟加拉国的降砷策略提供了科学指导,是未来水文学,矿物学,地质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方面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并有利于地砷病区低砷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6.
1990年报道了在中国内蒙古河套平原由于饮用污染的地下水而患砷中毒的病例.估计目前内蒙受到砷中毒影响的居民已超过41万人.从1997年至2004年,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我们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地质调查和医学调查,并装置了管道输送的供水系统.这些调查揭示了河套平原地下水受砷污染的机理:由于被吸收的砷释放进入地下水,蓄水层中不断加强的还原环境造成铁氢氧化物的溶解.为了防止砷中毒病人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停止饮用污染过的水和供应安全的饮用水是重要的.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来了解砷污染的机理.  相似文献   
87.
原子荧光测定食品中总砷方法的改进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标《GB 5009.11—200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中的原子荧光-湿法消解测定总砷的方法中存在的难于控制完全消解样品、测定结果不稳定,试剂用量大的问题,对原方法进行了3点改进。一是利用浓硫酸沸点高,能脱水碳化破坏有机物的特性,通过高温浓缩硫酸对样品进行两次脱水碳化消解,使样品消解的更完全,且节省试剂;二是针对样品中砷形态的多样性,加强温度控制,低温消解、降低易挥发砷化合物的损失,高温加速样品消解,缩短操作时间;三是加盖小漏斗制造回流,减少易挥发砷化合物的损失,使方法易操作、节省试剂。用改进的方法测定菠菜粉(GBW10015)、海带粉(GBW08517)和虾粉(CNAS T0442)中的总砷,不少于6个平行样的测定结果均位于参考值范围的中间部分,且RSD值均小于7%,表明改进的方法准确、稳定。结果还表明,200℃的硫酸、高氯酸的混合酸和高温浓硫酸均能有效消解样品中砷甜菜碱和砷糖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8.
Water sensitivity phenomenon occurs during saline aquifer freshening process in seawater intrusion area, and clay particles released in the phenomenon can damage the infiltration capacity of the aquifer.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and mechanisms for clay particle release, laboratory column infiltration experiments simulating saline aquifer freshening process were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critical conditions(critical flow velocity, critical salt concentration and critical ionic strength) and force analysis for clay particle according to DLVO electric double layer theory was employed to illustrate the mechanisms for particle releas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critical flow velocity for clay particle release is influenced by salt concentration of injecting solution. When salt concentration of injecting solution is very high, clay particles are not released, indicating that there does not exist a critical flow velocity in this situation. As salt concentration of injecting solution decreases, particles start to be released. The critical salt concentration for clay particle release is 0.052 mol L-1 in our work, which was determined by a constant-flux experiment for stepwise displacement of high concentration Na Cl solution. The critical ionic strength for clay particle release decreases as Ca2+ molar content percentage of the mixed solution of Na Cl and Ca Cl2 increases following the first-order exponential decay equation y = 0.0391e-0.266 x + 0.0015.  相似文献   
89.
统计2008-2013年以来崇左市下辖江州区、扶绥县、天等县、大新县、宁明县、龙州县、凭祥市七县(市、区),几种常用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现状以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谈论,探讨预警信号发布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并提出新形势下预警信号发布工作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从而更好的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工作,减少气象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90.
We simulated the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heat release (AHR) on the regional climate in three vast city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nested high-resolution modeling.Based 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quality land use data,we designed two scenarios to represent no-AHR and current-AHR conditions.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 two numerical experiments,changes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ue to AHR were quantified and analyzed.We concluded that AHR increases the temperature in these urbanized areas by about 0.5℃-1℃,and this increase is more pronounced in winter than in other seasons.The inclusion of AHR enhances the convergence of water vapor over urbanized areas.Together with the warming of the lower tropospher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ascending motions caused by AHR,the average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in urbanized areas is increased.Rainfall amounts in summer over urbanized areas are likely to increase and regional precipitation patterns to be altered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