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239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01.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辽河研究区滩海地区古近系主要构造沉积旋回和关键层序界面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4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结果显示:古近系层序的发育特征主要受构造活动的性质、强度及沉积旋回控制,二级层序界面为构造格局、沉积环境转换界面,控制沉积体系和相类型;三级层序界面为层序叠加样式或沉积环境转换面,控制层序内的体系域特征和演化。平面上,砂体分布受古地貌、坡折带性质和规模控制;纵向上,砂体发育受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或体系域控制。储盖组合分析,表明,二级层序和最大区域湖泛面控制成藏组合,三级层序及体系域控制油气层纵向分布。  相似文献   
102.
基于ESPRIT算法的极化干涉SAR植被高度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存在着去相干分量,利用ESPRIT(旋转不变技术)算法对植被区域的极化干涉SAR(PollnSAR)数据进行反演的结果有较严重偏差.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极化干涉相干最优理论及其物理散射机制,引入新的散射矢量——相干最优化散射矢量,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ESPRIT的植被高度反算法.最后,利用欧空局(ESA)提供的模拟L波...  相似文献   
103.
为提高多尺度灾害风险地图表达中高风险区承灾体的准确、有效、快速识别,基于灾害风险理论,运用地理学规律,在GIS等技术支持下,结合数据挖掘和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在尺度转换过程中点状承灾体的制图综合问题,并结合承灾体自身及在灾害系统中的属性特征,抽象概括了点状承灾体在灾害地图中的制图综合类型,即重要性综合、特殊性综合、邻近性综合、条件性综合、完整性综合、随机性综合。针对每一种综合类型,给出了可能的灾害情景假设及制图综合方法,并进行了技术实现及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基于上述6种类型的点状承灾体制图综合,不仅有效解决了尺度转换过程中的数据冗余问题,而且还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孕灾环境下高风险区承灾体的空间分布,同时也为灾害风险地图的制图综合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研究为区域灾害风险识别、风险防范与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进而为区域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深、浅部矿体特征对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焦家特大型金矿床由以往提交的焦家金矿床、马塘金矿床、寺庄金矿床和近年来发现的寺庄深部金矿床、马塘深部金矿床、焦家深部金矿床组成,金资源储量大于600吨.该矿床由4个矿体群组成,深部矿体有306个.深部Ⅰ-1号、Ⅱ-1号和Ⅰ-12号主矿体相互平行且在水平投影图上部分叠合,深部Ⅰ-12号、Ⅰ号主矿体与浅部Ⅰ号、1号主矿体相...  相似文献   
105.
在海相碳酸盐岩勘探中,生物礁滩的识别对确定储层有利相带具有重要意义.方差技术是检测地下断层、地层不连续变化现象及异常地质体卓有成效的一种技术,这里首先介绍了它的基本原理,然后重点展示和分析该技术在YB生物礁识别,沉积相带刻画中的应用成果,证实其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Displacement ratio (Dr) is the ratio between salt thickness (Tv) and sub-salt normal fault displacement (D) (Dr = Tv/D), and it is typically used to predict the degree of geometric and kinematic linkage between sub- and supra-salt fault populations,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al style in salt-influenced extensional settings. However, we currently lack natural examples of how Dr and the underlying geological controls vary, and how these may control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y and evolution of salt-influenced normal fault systems. Furthermore, it is currently unknown if kinematic coherence in salt-influenced extensional settings can be maintained over relatively long length-scales (101–103 m) and for relatively long timeframes, and how this may impact the growth and geometry of large-throw (>500 m), salt-influenced normal fault systems. In this paper we use a 3600 km2, high-quality 3D seismic reflection dataset and borehole data from the Stavanger Fault System (SFS), Egersund Basin, eastern North Sea Basin to investigate; (i) how pre-rift salt thickness (Tv) and sub-salt fault throw (T) control the structural style and evolution of a basin-bounding, salt-influenced normal fault system; and (ii) the role salt plays in maintaining kinematic coherence in normal fault systems. We demonstrate that; (i) pre-rift salt distribution (Tv), specifically its presence in the proto-footwall (i.e., when Tv > 0), is the primary control on partitioning of faulting and (forced) folding along the fault system, and the style of linkage (i.e., hard- or soft-linkage) between sub- and supra-salt fault populations; and (ii) sub- and supra-salt fault populations represent brittle elements of a single, geometrically and kinematically coherent structure, the geometry and evolution of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ductile translation of strain on a scale (up to 8 km) and duration (c. 65 Myr) that believe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and longer than previously documented.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以济阳坳陷埕东油田北坡馆陶组河流相砂岩为例,详细阐述了河流相砂体的沉积微相研究方法,将研究区内的河流相砂体划分为曲流河、网状河和辫状河三种沉积相,并进一步划分为七类主要的沉积微相。通过单井剖面和井间剖面对比分析,结合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编制了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相似文献   
108.
通过野外露头、钻井获取大量沉积地层、沉积岩、火山岩地球物理参数,初步分析火山岩重力、磁力、电阻率分布规律.以1∶5万高精度重、磁力资料及电法MT资料为基础,开展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的重磁异常垂向二次导数对石炭系火山岩异常体边界进行约束,结合残差法模型反演提取电性异常体及二维地震解释石炭系火山岩地震相分析,开展综合地球物理勘探.石炭系火山岩主要属性特征为重力高、磁力高、高电阻;局部为重力中高、磁力高、中低电阻,对应的地震反射波阻外形呈扇状,内幕同相轴为中振幅、中高频、弱连续的火山岩储集体.研究区共解释石炭系有利火山岩体10个,受控于EW向断裂,为火山岩油气勘探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9.
针对复杂断块的断裂地震特征,笔者利用超道构建技术,并与基于小波变换的相干技术集成,再进行相干计算。超道构建技术具有不改变地层的原有信息而保留了地层的倾角特征、降低属性分析的平均效应的优势,试算结果证明,该方法不仅计算速度快,而且抑制噪声能力强。通过与传统相干算法实际应用对比,该算法有效地突出了地层的高连续性特征,提高了识别断层的分辨率,地质特征信息丰富,有利于断层解释,尤其适用于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地区。  相似文献   
110.
文章利用Vulcan和Datamine三维可视化软件建立了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的三维实体模型、块体模型及地层三维实体模型;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虎头崖矿区67线以东和117线以西矿体的Pb,Zn品位空间变化结构,得出搜索椭球体,实现了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地层形态和铅锌品位变化形态的空间分布展示;结合三维建模结果和铅锌矿体空间变化结构,总结出矿体空间分布规律,并用三维可视化软件对矿体分布规律进行显示,指导隐伏矿体的预测,寻找有利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