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956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沉积相模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东部大多数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的开发阶段,为了解决我国后备油气储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开展了东部深层(>3500 m)的油气勘探工作。近年来的广泛研究表明,深层异常高温、高压区或其附近的良好储集砂体常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域,因而深层储集砂体的空间分布则是深层隐蔽油气圈闭的主要研究内容。根据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的沉积特征,划分出3种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湖湖底扇体系。对两个地区沉积层序旋回性和砂体韵律进行了统计研究,详细分析了两个研究区砂体在时空上的展布规律,并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探讨了地层的沉积充填过程,建立了沙河街期一、二、三亚期的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92.
钻孔岩心声速Cp垂向变化与地质历史中的海进、海退事件有关;南海北部大陆架及东海大陆架的钻孔岩心声速垂向变化曲线,为揭示西太平洋边缘海在更新世以来至少发生过3次海进和3次海退的3次沉积旋回事件提供了佐证。海进时所带来的海相沉积物的声速较低(1450—1510m·s-1),海退时所形成的陆相沉积物的声速较高(1650—1720m·s-1)。  相似文献   
993.
阳泉矿区煤系地层形成于海陆交互相的过渡环境,其煤层的形成、赋存、厚度变化、分布均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和影响。根据分析成煤环境、预测煤层赋存变化情况,为煤炭资源补勘和开采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王成善  寿建峰 《沉积学报》1999,17(4):499-508
对中国南方二叠纪时期不同沉积盆地类型的沉积层序进行了深入研究,综合各种盆地类型的沉积层序,该期可识别11个层序单元(S1~S11),其中,栖霞、茅口、吴家坪三阶分别含三个层序,长兴阶两个层序,S1、S6、S7、S11为Ⅰ型,其余为Ⅱ型。层序对比显示,上、中、下扬子的层序数量相近,界面特征各不一致,靠近古陆处在P/C、P1/P2界线间缺少层序1~2、3~5个不等;华南太平洋构造域影响区层序体系域具HST>TST结构,特提斯域控制区则具HST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奥陶纪碳酸盐台地、台缘斜坡和盆地三个不同相区典型剖面的沉积学、生物地层学及岩石地层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在该地区奥陶系中识别出时限为2 ~5 Ma 的18 个正层序和相应的19次海退事件,将其与塔里木、华北及北美、澳洲等大陆对比结果表明,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奥陶纪的绝大部分三级以上海退事件及沉积层序有着良好的全球可比性。  相似文献   
996.
黄土隧道村砌后,回填密度差、空隙多,潜在隐患大。本文以太峪黄土隧道为例,介绍了充填注浆的实践经验,质量检验表明,注浆起到了充填、加固、止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7.
安徽南部广泛分布着扬子型二叠纪合媒岩系(龙潭煤系),根据该区沉积特征可划分两种沉积亚型印象即巢县亚型和宿松亚型。本文着重从沉积环境、岩石类型及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等方面叙述各沉积相特征,根据沉积相垂向序列组合及时空演化,建立了皖南地区二叠纪四种沉积模式和三种成煤模式。分析了不同环境下的聚煤特征,指出富煤中心对该区今后找煤和资源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测定了湘西及邻区晚震旦世—早二叠世25个黑色岩系样品的La-Ce和Sm-Nd同位素数据。它们的εCe(t) 和εNd(t) 值分别变化在- 1.6 ~+ 2.6和- 1.4 ~- 11.0范围内,δCe值为0.28 ~1.68 ,T2 DM 年龄为1358 ~2207 Ma。在εCe(t)-εNd(t) 图上,全部数据点可以分成3个区,不同的分区显示了黑色岩系的不同沉积环境与构造背景。在沉积环境研究中Ce同位素是有用的地球化学示踪器。  相似文献   
999.
粤东及琼东北第四纪老红砂分布于全新世和现代海岸风沙强烈作用带,其野外产状、沉积构造与海滩砂不同,粒度、石英砂磨圆度、石英砂表面微结构统计、孢粉和硅藻等分析证明这些老红砂与海岸沙丘砂有着成因上的联系,热释光年代为距今1.62—5.19万a,故它们是毗邻海滩的海岸风成砂,形成于未次冰期的低海平面期,其形成和分布与盛行风和向岸风的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The Maesan fan-delta-fed slope system in the Miocene Pohang Basin occurs between two Gilbert-type fan deltas. Detailed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bed geometry reveals that the sequence is represented by 13 sedimentary facies. These facies can be organized into three facies associations, representing distinct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alluvial fan (facies association I), steep-faced slope (facies association II), and basin plain (facies association III). Subaerial debris flows and dense, inertia-dominated currents were transformed into subaqueous sediment gravity flows in steep-faced slope environments. Further downslope, these flows were channelized and formed lobate conglomerate and sandstone bodies at the terminal edge of the channels (or chutes). Interchannel and interlobe areas were dominated by homogeneous mudstone and muddy sandstone, deposited by suspension settling of fine-grained materials. Part of the steep-faced slope deposits experienced large-scale slides and slumps. The chutes/channels, lobes and splays on the steep-faced slope of the Maesan system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modern subaqueous coarse-grained fan-delta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