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544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256篇
地质学   1563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利用将建筑实体进行高度抽象,提出了建筑点群,以GIS的空间分析理论为依据,通过实体高度、起伏度、空间聚集度三个指标对城市的3维形态进行量化与分析。选取南京市主城区为实验样区,提取该区域的建筑点群,用三个指标对实验样区内3维形态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发展特点进行定量分析与描述。实验结果证明,这三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建筑实体在区域内的组合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3维形态的基本特征,有助于对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及城市历史演变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2.
143.
海洋沉积物中残留的硅壳、甲藻孢囊、类脂类化合物及生物硅等生态参数被广泛应用于反演和指示海洋古环境特征.本研究通过测定烟台四十里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硅藻化石、甲藻孢囊、菜籽甾醇、甲藻甾醇及生物硅5种生态参数,比较不同生态参数的相关性及它们在反演海洋环境中的功能差异,建立了多参数综合应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沉积物中的硅壳丰度与菜籽甾醇含量及生物硅含量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菜籽甾醇含量与生物硅含量可以较好的佐证与提高沉积物中硅壳对硅藻生物量指示的准确性;甲藻孢囊与甲藻甾醇含量相关性不明显(P>0.05),相较而言,甲藻甾醇可以更准确的反演甲藻的生物量.因此,生物与化学参数的结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物量指示的精确性,而且有助于从物种组成角度更好的了解藻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44.
西菲律宾海沉积物铁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取自西菲律宾海区的三个柱状沉积物岩芯的铁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元素的含量及剖面变化、元素的相关性及组合特征,铁族元素与主元素的关系以及元素的赋存状态等方面探讨了物质来源、沉积作用和古气候,并据此进行了地层划分。沉积物有4种来源:海底火山源、生物源、自生源和陆源。海底火山物质提供了较多的铁族元素,相形之下,自生沉积作用较弱。元素地层学研究表明,在全新世温暖期和晚更新世寒冷期铁族元素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尤以Mn和亲生物(Ca)元素对气候的反映灵敏。WP_2孔和WP_(40)孔铁族元素特征相似,与WP_1孔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45.
地球生物相是地球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之一.地球生物相是地史时期地球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记录的一系列生物(有机) 特征的综合.这些生物(有机) 记录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可以反映出其动力学过程.地球生物相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物有机质形成、沉积到埋藏过程中的演化, 并由此可以定量恢复有机质变化的动力学过程.本文主要讨论地球生物相中有机质形成的基础, 即反映初级生产力的生物化石的类别、生物的丰度和分异性、生物的保存状态、生物类群结构分析(如生物的优势类群、特征类群、生物组合或生物群落、生物依存关系等) 等为基础的群落、生境型及初级生产力研究, 提出了碎屑岩海滩、潮坪、障壁-泻湖体系和碳酸盐缓坡、潮坪生境型模式, 并编制了生境型柱状图、断面图和平面图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6.
本文报道了新近发现于河北宣化地区土城子组的恐龙足迹化石及沉积环境。为确定足迹化石的地质年代、土城子组的沉积环境及足迹化石属种,本文在对恐龙足迹化石层及其上、下地层进行剖面测制、沉积相划分和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化石层上覆凝灰岩层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并对保存较好的足迹化石进行了测量和对比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土城子组底部为冲积扇扇中沉积环境,足迹化石上、下地层则表现为河流相沉积环境,而足迹化石的赋存层位形成于滨湖相沉积环境,发育暴露构造并含有大量裸子植物碎屑化石。凝灰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2.3±0.3 Ma(MSWD=0.00106),说明化石层位于土城子组一段,时代属于晚侏罗世钦莫利期(Kimmeridgian)中晚期。已发现的足迹化石以兽脚类三趾型足迹为主,包括跷脚龙足迹属(Grallator)、安琪龙足迹属(Anchisauripus)和实雷龙足迹属(Eubrontes),其次为一些疑似蜥脚类恐龙足迹,是华北北缘土城子组中群落丰富度最高的恐龙足迹点,其中一处或许为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的恐龙足迹点。因此,我们认为宣化-下花园盆地土城子组一段以河流、湖泊...  相似文献   
147.
江西周潭群同位素年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对江西弋阳、余江两地周潭群变质岩系中斜长角闪的Sm-Nd、锆石同位素研究,确认周潭群的形成时代为1100~1200Ma,属中元古代地层,而不是晚元古代地层,该岩系形成后经受了晋宁(900Ma左右)和印支运动(200Ma左右)的区域构造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48.
A bette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linkage between paleo-CO2 and climate during geological history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in plant physiology since the 1980s has led to the realization that fossil plants can serve as a proxy for paleoatmosphere and paleobiosphere. As a relict gymnosperm with evolutionary stasis, Ginkgo is well suited for pal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fossil Ginkgo species from integrated strata in the north of China using anatomic data of plant physiology. Using stomatal parameters, a trend for the paleo-CO2 level during the Early-Middle Jurassic and the Early Cretaceous was obtained,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stimates by GEOCARB. The trend is also similar to that of Mean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 in geological time. Compared with three other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parameters, the trend of paleo-CO2 level based on the stomatal parameter of the fossil Ginkgo specimens from three contiguous strata is more exact.  相似文献   
149.
辽东草河群由北向南,可以分出比较完整的中压型巴罗式变质带、变质带的分界线或等变质度线和面基本上与地槽褶皱的构造方向一致,显示出带型区域变质作用和复合变质作用的特点。区域变质相带的矿物共生组合、斜长石号码、岩石类型、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具独自的特征。变质相带的变泥质岩石中的石榴石均属铁铝榴石,随变质度的增高,石榴石成分中的Al2O3、MgO、FeO Fe2O3含量增加,CaO、MnO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0.
Bulk (elemental composition, IR, CP/MAS 13C NMR) and molecular (GC-MS) analyse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a series of ambers and resin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Dominican Republic, Philippines, Canada, Israel, New Zealand, Chile) having diverse botanical affinities (Araucariaceae, Hymenaea) and variable age (from Holocene to Early Cretaceous). No major differences have been observed from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the spectroscopic data; however, the molecular analyses of the solvent extractable fraction show that a specific mixture of components is present in each sample. These are mainly diterpenoid products that in general are also found abundantly in the higher plants from which the ambers and resins originate. Nevertheless,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major terpenoid constituents in fossil resins and precursor plant materials can only be established for the younger samples.Irrespective of the geographical or botanical origin of the ambers and resins, several common age-dependent molecular transformation trends can be recognized: (1) progressive loss of olefinic bonds (especially those located in exocyclic positions), (2) decrease of functionalized products, and (3)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aromatized components. However, even in the samples of older age (Cretaceous) the degree of aromatization is very low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other higher-plant related materials such as fossilized woods or low rank coals. This indicates that maturation must involve essentially olefin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instead of extensive aromat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