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7篇
  免费   1490篇
  国内免费   3368篇
测绘学   321篇
大气科学   1036篇
地球物理   2558篇
地质学   5925篇
海洋学   883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355篇
自然地理   52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486篇
  2018年   420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450篇
  2014年   562篇
  2013年   641篇
  2012年   601篇
  2011年   603篇
  2010年   523篇
  2009年   596篇
  2008年   526篇
  2007年   549篇
  2006年   579篇
  2005年   457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远区台风对河口波浪动力场的影响问题,利用第三代波浪模式SWAN计算了远区台风"三巴"期间长江口波浪动力场分布,分析了陆架至河口区的波浪能量耗散和波致泥沙侵蚀的时空分布,发现波浪由外海向近岸传播过程中,波-波相互作用导致能量由高频向低频转换,周期和波长逐渐增大,近底层轨道流速增大,能量密度增高;阐明白帽破碎是维持深水区波浪能量平衡和限制波高成长的主要机制,底摩擦耗能和水深诱导的破碎耗能是长江口横沙东滩和崇明东滩邻近海域波高衰减的主要原因;提出波浪产生的底部切应力与相对水深有关,当波浪传播到浅水区时,波长和周期越大,波浪切应力越大。研究揭示了与河口相距数百公里的远区台风能够对长江口波浪动力场产生明显影响,河口水下三角洲前缘是最容易受到波浪侵蚀的区域,研究成果弥补了目前关于陆架远区台风对河口波浪动力场影响研究的不足,对深化认识远区台风对长江口动力环境、地貌演变、航运安全和滩涂保护等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2.
于1992年4-10月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前湾育苗场和胶南市红石崖镇邵家村养殖场,采用载玻片挂片和对中国对虾现场取样的方法,研究中国对虾育苗池和养成池载玻片挂 表面和对体表微型污着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3.
In respect of an offshore berthing pillar, the test study result of current force acting on mooring ships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Empirical and semi-empirical relationships of current force coefficient ar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angle between the flow direction and the ship's longitudinal axis, which are coincident with the result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34.
南沙海域万安盆地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在南沙海域万安盆地所采集的地震、重磁资料及钻井、地质资料,对该盆地的地震反向特征,沉积特征、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构造发展史进行了的简要的论述,本文以该区Tg深度资料为基础,并利用CCOP年刊发表的新生代基底深度资料,初步圈定了万安盆地的边界,并对盆地二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将盆地划分为5坳3隆、坳隆相间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35.
海洋湍流观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湍流在海洋能量和水体的交换演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海洋湍流研究的发展和海洋湍流观测仪器的研发密切相关。世界上湍流观测仪器的研发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但是我国在湍流观测设备方面到目前为止仅仅处于起步和引进国外设备阶段。针对我国的情况,文中对海洋湍流观测的平台、探头测量原理及其数据修正、资料后处理等关键技术做一个总结性的介绍,为我国使用引进的海洋湍流设备和自主开发海洋湍流测量设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本文描述简易测试平台的原理与制作,对马哈克MAIHAK MDS-820型扭力仪检测模拟负载的准确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7.
At pesent,it is very popular to estimate pile bearing capacity by use of empirical formula andphysical indexes of soil provided in the design codes for civil construction in China.This paper attempts toapply mechanical indexes of soil and semi-empirical formulas,which are based on soil mechanical theoriesand were summarized and presented by Meyerhof in 1976,to calculate the axial pile bearing capacity.Lo-ading test results of 24 single piles in Tianjin area have been collec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proposed cal-ulation approach.  相似文献   
38.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odel tests for determining the axial friction and the lateral resistance of sand to pipeline by using fine sand and prototype pipeline,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based on limit analysis theory is verified. The effect of cyclic loading is considered in the test.  相似文献   
39.
Shear Failure of a Clamped Dented Tubular Beam Under Lateral Impac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The shear failure of a rigid-plastic dented clamped tubular beam under the lateral impact of a mass is investigated. Both the denting and the impact point are in the middle span of the beam. It is assumed that denting does not spread during the shear sliding.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xial force and lateral deflection of the beam are very small at the moment of the occurence of shear failure, which means that the finite deformation effect can be neglected in the shear failure analysis. Also, some aspects of the initial impact energy a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40.
海水冷却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城市用水中约 5 0 %是工业冷却水。海水代替淡水作为工业冷却用水——海水冷却 ,是解决我国沿海城市和地区淡水资源危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海水冷却技术包括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和海水循环冷却技术 ,目前我国基本具备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直流、循环 )冷却关键技术。寻求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加强有关行业、院所、企业的“强强联合”,适时借鉴国外先进的海水冷却塔技术 ,加快产业化技术示范 ,是推进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