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9篇
  免费   478篇
  国内免费   485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159篇
地球物理   735篇
地质学   1292篇
海洋学   182篇
天文学   597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路用探地雷达的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19  
有效、无损、快捷、简便是公路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当前国内外先进的浅层勘探技术——路用探地雷达检测,以其无损、快捷以及浅层高分辨率的优势被迅速应用于公路检测。本文对近年来路用探地雷达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详细分析了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结构。就探地雷达在公路建设、维护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72.
1996年阿图什6.9级地震参数与宏观震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成荣 《内陆地震》1997,11(2):154-159
对通过计算机定位得到1996年3月19日阿图什6.9级地震基本参数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并对该次地震微观震中与宏观震中差异较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3.
付载波频偏测量对于保证调频系统传输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我们设计制作的付载波频编测量仪。该仪器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精度送±10^-3*f0+1赫该精度满足模拟传输台网的需要。  相似文献   
74.
国外中期数值预报业务模式的性能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学胜 《气象》1997,23(1):3-10
作者简单介绍了国内预报员较为熟悉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和日本气象厅三个中期预报模式的性能及预报效果,包括近几年颇为流行的半拉格朗日时间积分方案,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完善和改进,中期数值预报业务模式的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75.
次生孔隙是戴南组一段(E2d1)砂岩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其分布与油气聚集关系密切。本文在沉积、成岩作用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次生孔隙成因机理,指出有机酸的溶解作用是形成戴南组一段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并根据有机质成熟生烃和粘土矿物的转变导致的泥岩压实异常特征,进行次生孔隙的横向分布预测,取得了凹陷不同构造带次生孔隙分布与油气聚集规律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76.
陆相盆地沉积作用主要受构造作用及古气候的控制,所以从区域构造背景出发,结合地层、古生物、沉积、地球化学等方面资料,对小洼油田东营组的沉积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沉积物源来自北东方向的中央凸起,古气候属于半干旱—半潮湿的温带气候条件,水介质是弱还原性的淡水滨浅湖泊沉积环境。此时中央凸起上丰富的风化剥蚀产物经过河流的搬运和分异作用,进入湖盆中形成三角洲沉积体  相似文献   
77.
The phase velocity and th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compressional seismic waves, propagating in poroelastic, fluid-saturated, laminated sediments, are computed analytically from first principles. The wavefield is found to be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medium heterogeneity. Impedance fluctuations lead to poroelastic scattering; variations of the layer compressibilities cause inter-layer flow (a 1-D macroscopic local flow). These effects result in significant attenuation and dispersion of the seismic wavefield, even in the surface seismic frequency range, 10–100 Hz. The various attenuation mechanisms are found to be approximately additive, dominated by inter-layer flow at very low frequencies. Elastic scattering is important over a broad frequency range from seismic to sonic frequencies. Biot's global flow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 solid frame and fluid) contributes mainly in the range of ultrasonic frequencies. From the seismic frequency range up to ultrasonic frequencies, attenuation due to heterogeneity is strongly enhanced compared to homogeneous Biot models. Simpl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the P -wave phase velocity and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are presented as functions of frequency and of statistical medium parameters (correlation lengths, variances). These results automatically include different asymptotic approximations, such as poroelastic Backus averaging in the quasi-static and the no-flow limits, geometrical optics, and intermediate frequency ranges.  相似文献   
78.
79.
80.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汪集Yang 《地学前缘》1996,3(3):96-100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在自然界和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这类地热系统在阐明地区构造活动性、地热资源形成、分布以及水-岩相互作用和有用元素富集成矿等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重点介绍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特点及其形成模式、在我国的分布,并以漳州地区为例作出实例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