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9篇
  免费   1456篇
  国内免费   2157篇
测绘学   153篇
大气科学   4374篇
地球物理   855篇
地质学   1167篇
海洋学   358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19篇
自然地理   1048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550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Nea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es are required for many applications including weather forecasting, flood forecasting, crop management, forest fire prevention, hydropower production, and dam safety. Since April 2011, such a product has been available from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Canada for a domain covering all North America. This product, known as the Regional Deterministic Precipitation Analysis, is generated using the Canadian Precipitation Analysis (CaPA) system. Although it was designed for near real-time use, an archive of pre-operational and operational products going back to 2002 is now available and has been used in numerous studi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the various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that have reported either using or evaluating CaPA products. We find that the product is used with success both for scientific studies and operational applications and compares well with other precipitation datasets. We summariz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system a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 also provide users with information on how the system works, how it has changed over time, and how the archived and near real-time analyses can be accessed and used. We finally briefly report on recent and upcoming improvements to the product based, in part, on the results of this literature review.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2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1月24日广州白云机场出现的一次强冷空气过程的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以及期间降水多相态转换的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天气过程来源于一次横槽转竖型寒潮,冷锋、中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给华南地区带来了较长时间的降水天气;白云机场上空存在多条0℃等温线和逆温层,探空廓线多次穿过0℃等温线,使得地面出现了雨和冰粒的相态转换;降水相态变化时暖层温度、0℃层高度、位势厚度、边界层高度、气柱云水量和地表抬升指数等指数均发生较大变化;当降水相态为雨时,暖层温度≥2℃,0℃层高度≤975 h Pa;当降水相态为冰粒时,暖层温度≤0℃,0℃层高度≌1000 h Pa。  相似文献   
993.
Xinyu LI  Riyu LU 《大气科学进展》2018,35(10):1231-1242
There is a well-known seesaw pattern of precipitation between the tropical western North Pacific(WNP) and the Yangtze River basin(YRB) during summer. This study identified that this out-of-phase relationship experiences a subseasonal change;that is, the relationship is strong during early summer but much weaker during mid-summer. We investigated the large-scale circulation anomalies responsible for the YRB rainfall anomalies on the subseasonal timescale. It was found that the YRB rainfall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tropical circulation anomalies during early summer, i.e., the anticyclonic or cyclonic anomaly over the subtropical WNP associated with th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over the tropical WNP. During mid-summer, the YRB rainfall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extratropical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both the lower and upper troposphere.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the northeasterly anomaly north of the YRB favors heavier rainfall over the YRB by intensifying the meridional gradient of the equivalent potential temperature over the YRB.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the meridi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Asian westerly jet and the zonally oriented teleconnection pattern along the jet also affect the YRB rainfall. The subseasonal change in the WNP–YRB precipitation relationship illustrated by this study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subseasonalto-seasonal forecasting of the YRB rainfall.  相似文献   
994.
公路积水阻断与降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华  王志  戴至修  李宛育 《气象》2018,44(5):684-691
利用2011—2013年全国公路积水阻断资料,分析了公路积水阻断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公路积水阻断与不同时效降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公路积水阻断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其中7月最为频繁,公路积水阻断事件以07:00—14:00为第一多发时段,16:00—20:00为次多发时段。公路积水阻断与前24h内的降水关系更为密切。区域不同,公路积水阻断随各强度降水变化的特点也不尽相同。经过开立方根处理后的降水因子与公路积水阻断发生的频次服从于高斯分布。其中,区域1公路积水阻断与处理后的1h最大降水因子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大于0.91;区域2和3公路积水阻断与处理后的6h最大降水因子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区域4公路积水阻断则与处理后的24h最大降水因子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在0.75左右。对于任何一个区域,诱发公路积水阻断的不同时效降水都处于一个较大的空间。对于给定的降水量只能判断公路积水阻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相似文献   
995.
北京几次弱降水过程预报失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军  马学款  代刊  符娇兰  董林  秦华锋  董全 《气象》2018,44(1):26-41
在选取的北京地区2011年冬季至2012年春季9次弱降水过程中,预报员出现了4次空报、2次漏报,预报效果总体不理想。通过对9次过程的预报检验、天气分析和多模式预报对比,得到如下认识:北京地区弱降水过程天气形势复杂多样,按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可分为两槽一脊型、一槽两脊型、一槽一脊型,按地面天气形势可分为冷锋型、华北锢囚锋型、东风与倒槽型和东风回流型;弱降水过程普遍具有对流层低层水汽条件差或动力抬升弱的特点;对湿层浅薄、饱和层高度高、抬升凝结高度高的弱降水过程,数值模式容易出现空报;而对低层湿度条件好、饱和层高度低、抬升凝结高度低但高空系统弱的降水过程,模式又容易出现漏报;预报员主观预报出现空、漏报主要源于对天气系统的结构及发生发展机理认识不足,对边界层水汽、抬升等关键降水要素缺乏预报订正经验。  相似文献   
996.
基于时空统计降尺度的淮河流域夏季分月降水概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绿柳  杜良敏  廖要明  李莹  梁潇云  唐进跃  赵玉衡 《气象》2018,44(11):1464-1470
针对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洪涝、干旱并存的问题,基于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季节气候模式的集合回报数据集(1991—2014年),建立时空相结合的统计降尺度模型,提前1—3个月预测该流域夏季分月降水,应用ROC(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评分评估比较了不同集合预测方案的预测技巧。交叉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数取18、20、22、28时,集合预测方案对3、4、5月三个起报时次预测的夏季各月降水技巧预测均高于模式预测技巧。2015—2017年的独立样本检验进一步表明该统计降尺度模型能够明显降低3月、5月起报的6月和8月的降水预测偏差。认为可尝试将该降尺度方法应用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预测及进一步的流域水文预测。  相似文献   
997.
2018年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超  江琪  桂海林 《气象》2018,44(4):590-596
2018年1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环流呈四波型,东亚槽略偏强。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9.6 mm,较常年同期(13.2 mm)偏多48.4%。1月冷空气势力明显加强,全国平均气温(-5.3℃)由较常年偏高转为偏低的状态,气温较常年同期(-5.0℃)偏低0.3℃。月内,降水偏多偏强,我国南方地区以及陕西关中等地出现较为少见的冰冻雨雪天气,与2008年出现的南方雪灾情况相似;1月仅有1次雾-霾天气过程,但2018年1月13—22日是2017年入冬以来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强的雾-霾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998.
2016年汛期中国降水极端特征及与1998年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荣  宋连春  钟海玲 《气象》2018,44(5):699-703
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全国2341个气象观测站日和小时降水量资料,分析了2016年中国汛期降水的极端特征,并与1998年进行比较。主要结论如下:2016年汛期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共有140站汛期降水量突破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大值,有112站出现历史次极大值,比1998年分别偏多54和47站。1998年降水极值主要出现在东北和长江中上游地区,2016年主要出现在华东地区,而且范围更加集中。共出现6972站次暴雨,其中大暴雨1251站次,为1961年以来最多。44次大范围暴雨过程持续时间达90 d,总体呈现“中间强、前后弱”的特征。有417站出现日降水量极端事件,其中88站突破历史纪录,创1961年以来新高;最大小时降水量共有113站突破历史极值,比1998年偏多29站。从空间分布来看,日降水量极端事件2016年主要位于华东和华北地区,1998年集中在中部地区;破纪录小时降水2016年主要在西部地区,而1998年东部地区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99.
城市效应对登陆热带气旋妮妲降水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耦合城市冠层模式(urban canopy model,UCM),对2016年登陆深圳的热带气旋妮妲(1604)(以下简称妮妲)进行数值模拟。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较好地再现了妮妲登陆前后的强度、路径和累积降水。利用城市化过程当中城市冠层对热带气旋降水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城市冠层会减弱对流运动和水汽的输送,导致热带气旋登陆后珠江口城市群区域累积降水量略减少。应用最新的土地利用资料进行的城市下垫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城市下垫面粗糙度增加,造成登陆地面风的减速,强度减弱,潜热通量与2 m高度比湿相应减小;城市下垫面粗糙度增加会加强该区域垂直对流运动以及不稳定能量增加,有利于降水增强,尤其在城市化下垫面处,热带气旋登陆后6 h累积降水增加量最大可超过20 mm。总体而言,对登陆热带气旋降水而言,耦合城市冠层使城市区域热带气旋降水减少,但在数值模拟中城市冠层影响作用不显著。城市化下垫面对登陆热带气旋暴雨的增幅作用明显,在登陆热带气旋降水预报中应重视。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1979—2016年ERA-Interim有效波高(SWH)和海表风场数据,分析了南海-北印度洋极端海浪场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南海-北印度洋极端SWH分布和极端风速分布形态以及年际变化趋势高度一致,说明了涌浪为主的北印度洋和风浪为主的南海一样,极端SWH都由局地的极端风速控制;强极端SWH主要分布在阿拉伯海以及南海北部,阿拉伯海北部增长与该区域气旋强度增强有着密切关系,而南海的极端SWH主要受东北季风控制;东非沿岸极端SWH线性增长趋势则与索马里急流的年代际尺度上有逐渐增强的线性趋势有关.北印度洋及南海海域极端SWH距平场的EOF分析结果表明,南海极端SWH与北印度洋表现出反相变化的特征.北印度洋(南海海域)极端SWH多出现在西南季风(东北季风)期间,因为在西南季风(东北季风)期间,极端风速也相对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