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6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赞比亚东北部伊鲁米德带是一个北东向延伸的中元古代构造活动带,起自赞比亚中部,向北东一直延伸至赞比亚-坦桑尼亚边境,并进入马拉维北部;其东北部以古元古代乌本迪构造带为界;西北部以班韦乌卢地块为界;西部和西南部受新元古代的达马拉-卢菲利安弧-赞比西构造事件的影响.Kachinga长石砂岩位于伊鲁米德带的东北部伊索卡南部.本文获得Kachinga长石砂岩的416颗碎屑锆石U-Pb年龄多集中在1749±25~1920±23Ma之间,Kachinga长石砂岩的形成时代可能晚于1331±26Ma,属于中元古代.Kachinga长石砂岩碎屑锆石CL图像表明,大部分锆石为岩浆结晶锆石,少部分锆石颗粒为增生-混合型锆石,表明其经历了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锆石中存在有一部分磨圆度较好的颗粒,表明其经历了多次搬运和沉积过程,从而指示了古老沉积岩为Kachinga长石砂岩提供了物源.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及物源分析表明了Kachinga长石砂岩物源主要为上地壳大陆长英质源区,并且可能混有古老沉积物成分,物源区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52.
张三营富铌碱长花岗岩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文章对该花岗岩和与其伴生的花岗斑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富铌碱长花岗岩可能是岩浆多期次聚集作用下形成,结晶年龄约为141 Ma,其晚期分异形成的花岗斑岩均形成于132~124 Ma;张三营富铌碱长花岗岩是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折返作用相关的伸展体制下形成的.研究揭示,除海西期和印支期外,燕山晚期也是华北克拉通北缘铌钽成矿的重要时期,燕山晚期的碱性岩和过铝质花岗岩将成为本区稀有金属找矿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3.
伊朗马斯杰德达吉(Masjed Daghi)斑岩型矿床位于阿哈尔—乔勒法(Ahar-Julfa)/阿拉斯巴兰(Arasbaran)成矿带的西北部,目前针对该斑岩矿床的研究相对较少,许多地质问题有待解决。为了补充马斯杰德达吉斑岩型矿床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更好地厘定斑岩形成时间,了解矿床形成过程,对矿区中钻孔采集的石英二长斑岩中的长石、石英和锆石等矿物进行了红外-拉曼光谱、同位素及U-Pb定年、主量和微量元素等测试,同时对斑岩全岩主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光谱学测试结果显示斑岩样品中的长石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少量为钾长石。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成岩年龄为(54.1±1.5) Ma (MSWD=0.48),属早始新世,为矿前斑岩。岩体内发育的斜长石具有较低的K2O(0.2%~1.8%)、较高的CaO(1.7%~8.7%)和Na2O(6.5%~9.7%)。这些斑岩中的长石具有相对过量的Al,反映了成岩岩浆具有较高的水含量。锆石Ce4+ / Ce3+比值为152~543,平均330,指示较高的氧逸度。斑岩SiO2含量高达63.4%,含有相对较高的K2O(4.9%)和Sr/Y值(120.0~121.6),显示为具有埃达克特征的钾玄质石英二长斑岩。锆石εHf(t)值为+4.5~+13.5,平均值+10.3,为正异常。另外,二阶段模型年龄(TDM=841~260 Ma)表明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物质。马斯杰德达吉始新世斑岩形成于碰撞前大洋俯冲环境,更可能来自基性岩浆,因经历了俯冲洋壳脱水和地幔楔部分熔融的过程,而具有高氧化和富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4.
胶东大开头金矿区位于玲珑断裂和破头青断裂夹持区。48号脉位于玲珑金矿田大开头矿区的西南侧,金矿床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围岩有二长花岗岩、钾化花岗岩、绢英岩化花岗岩、绢英岩、黄铁绢英岩、煌斑岩等。本文以玲珑金矿田大开头矿区48号脉矿体两侧钾化花岗岩中钾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钾长石晶体结构态及其类别、形成温度与稳定结构态温度,研究结果表明:①48号脉矿体中钾长石应为最大微斜长石;②矿脉两侧钾化蚀变时的温度为410℃~470℃,稳定结构态温度为244℃~274.6℃;③钾长石形成稳定结构态的热液温度环境有利于金的沉淀富集,该类钾长石是深部找矿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155.
对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碱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66±1)Ma,表明该侵入体是中侏罗世侵位形成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属于碱性、具A型花岗岩特征。岩石高硅(w(SiO2)=74.80%~76.34%)、富碱(w(Na2O+K2O)=7.94%~8.71%)、高铁镁比(TFeO/MgO=13.54~24.28)、贫钙(w(CaO)=0.10%~0.21%)、贫镁(w(MgO)=0.08%~0.16%)和低钛(w(TiO2)=0.07%~0.10%);稀土配分曲线呈现"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9~0.17);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具有较高质量分数的有Zr(128.95×10-6~156.32×10-6)、Yb(4.93×10-6~5.35×10-6)和Y(40.93×10-6~56.75×10-6),较低质量分数的有Sr(23.16×10-6~37.14×10-6)、Ba(186.13×10-6~231.31×10-6),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Sr、Ba和Ti的负异常。以上特征表明,碱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岩石具有高的Rb/Sr值(4.26~7.81,平均为6.12)和Rb/Nb值(10.2~14.7,平均为12.7),显示出壳源岩浆的成分特征。综合分析表明,碱长花岗岩为低压下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w(Rb)-w(Yb+Ta)图解、w(Rb)-w(Y+Nb)图解、w(Ta)-w(Yb)图解、w(Nb)-w(Y)图解、Ce/Nb-Y/Nb图解、Ce/Nb-Yb/Ta图解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研究表明,碱长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并与松辽盆地及其周围的花岗岩一起暗示松辽盆地是在中侏罗世造山作用之后伸展的构造环境下形成的陆内盆地。  相似文献   
156.
Infrared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IRSL) and post-IR IRSL are applied to small aliquots and single grains to determine the equivalent dose (De) of eleven alluvial and fluvial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in the Pativilca valley, Central Peru at ca. 10°S latitude. Small aliquot De distributions are rather symmetric and display over-dispersion values between 15 and 46%. Small aliquot g-values range between 4 and 8% per decade for the IRSL and 1 and 2% per decade for the post-IR IRSL signal. The single grain De distributions are highly over-dispersed with some of them skewed to higher doses, implying partial bleaching;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the post-IR IRSL. Measurements of a modern analog reveal that residuals due to partial bleaching are present in both the IRSL as well as the post-IR IRSL signal. The g-values of individual grains exhibit a wide range with high individual uncertainties and might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spread of the single grain De values, at least for the IRSL data.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performed on single grains reveal that a varying K-content can be excluded as the origin of over-dispersion. Final ages for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are calculated using the Central Age Model and the Minimum Age Model (MAM). The samples are grouped into well-beached, potentially well-bleached and partially bleached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single grain distributions and the agreement of age estimates between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AM to the single grain data resulted in consistent age estimates for both the fading corrected IRSL and the post-IR IRSL ages, and suggests that both approaches are suitable for dating these samples.  相似文献   
157.
石棚峪超单元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曲永峰 《地质与资源》2002,11(3):161-167
石棚峪超单元位于营口-宽甸台拱西端,与下辽河断陷相毗邻,侵位于燕山旋回早期,与分水金矿田及金山岭铅矿等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碱性花岗岩十分相似.通过花岗岩类自然矿物岩石化学换算法证明其应归于碱长花岗岩类,其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碱长花岗岩.其成岩物质主要是由上地幔衍生的岩浆部分熔融下地壳物质而成.岩石属非造山区的A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58.
非水溶性钾矿制取碳酸钾: 副产硅铝胶凝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上部围岩产富钾板岩, 其K2O平均含量达13.0%, 钾资源储量巨大.矿石的物相组成以微斜长石、黑云母为主, 是一种重要的非水溶性钾矿资源.实验表明, 以碳酸钠为助剂, 经中温烧结, 矿石分解率达98.2%以上.烧结物料中K2O的浸出率约70%, 且在水浸酸化反应过程中, 大部分Fe3+、Ti4+、Mn2+、Mg2+、Ca2+等杂质离子与硅铝质胶体同时沉淀析出, 为制取电子级碳酸钾提供了可能.硅铝质胶体滤渣用于制备矿物聚合材料.采用本项技术开发利用此类非水溶性钾矿资源, 符合节能高效和“清洁生产”的要求, 兼有规模化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9.
水泉沟超单元碱性岩中产出的东坪金矿田以其产出环境、规模、尤其是特征的蚀变作用为地质界关注,并称之为“钾长石化”。经过较系统的理论研究。对钾长石,碱性长石的含义进行了明确的限定和规范,在此基础上对东坪金矿田的蚀变作用,特别是“钾长石化”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岩石学,矿物学研究,发现主要是富钠的微斜长石化,斜长石的微斜长石化和微斜长石自身的相转化可能是主要的金矿化蚀变,进而对该矿田的蚀变作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  相似文献   
160.
桐庐和相山两类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中长石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小明  赵连泽 《岩石学报》1999,15(2):279-285
桐庐和相山杂岩体分别属于同熔型和陆壳重熔型火山-侵入杂岩系列,通过对这两个系列中的斜长石及碱性长石进行了对比研究。桐庐杂岩体中存在两种斜长石及两种碱性长石,而相山杂岩体中只有一种斜长石及一种碱性长石。桐庐杂岩体中的两种斜长石,一种为环带构造发育、中心绢云母化较强的斜长石,其中心成分有的已达培长石,而边缘主要为更长石,另一种为环带构造不发育的斜长石,其成分变化较小,主要为中长石;而两种碱性长石中一种为无色透明的透长石,其内部均匀分布有规则的出溶微结构,另一种为微红色的正长石,基本上看不到出溶结构,这两种碱性长石结构不同但成分基本相似。笔者认为桐庐杂岩体中存在的两种斜长石及两种碱性长石反映了岩浆的不平衡结晶作用,这种不平衡主要是岩浆上升过程中带状岩浆房的扰动引起的;而相山杂岩体中的长石反映了一种近平衡结晶的岩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