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22篇
  免费   2303篇
  国内免费   3147篇
测绘学   791篇
大气科学   2064篇
地球物理   2284篇
地质学   7590篇
海洋学   2309篇
天文学   137篇
综合类   958篇
自然地理   3439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518篇
  2021年   641篇
  2020年   643篇
  2019年   719篇
  2018年   595篇
  2017年   638篇
  2016年   704篇
  2015年   724篇
  2014年   944篇
  2013年   963篇
  2012年   927篇
  2011年   939篇
  2010年   778篇
  2009年   829篇
  2008年   797篇
  2007年   882篇
  2006年   806篇
  2005年   770篇
  2004年   695篇
  2003年   588篇
  2002年   518篇
  2001年   435篇
  2000年   466篇
  1999年   423篇
  1998年   361篇
  1997年   356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An energy‐based earthquake‐resistant structural design method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method uses specific input energy spectra, modal or time‐history analyses, and energy distribution among structural members. For a given member strength and stiffnes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ergy attributable to damage absorbed by a member and its cumulative ductility demand can be determined. Member strength, stiffness and energy capacity are design parameters which are simultaneously used in the design. The method can avoid soft‐storey design. The damage is measured based on a cumulative basis considering earthquake magnitude, frequency, and duration. Tes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energy absorbing capacities of various structural components. More efforts are needed to make the energy‐based earthquake‐resistant structural design practical, but ssimple formulations for this method are possible.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3.
山东夏季降水量场预测模型研究及预测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胡桂芳  奚秀芬 《气象》2002,28(12):15-20
从预测山东夏季降水场的需要出发,用山东1961-2001年夏季降水资料,研究了山东夏季降水的基本分布型式及其与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大气环流特征量及北太平洋海温之间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分布型存在不同的前期预测强信号。以这些强信号为主要预报因子结合考虑降水趋势振荡,构建出山东夏季降水场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预测试验。  相似文献   
994.
地球化学反应模型的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地球化学反应模型的发展及其应用现状,对新发展的建模方法手段、模型计划方法以及模型计算软件作了简要的归纳和评述,最后以地球化学反应模型用于成矿动力学研究的应用为例,说明地球化学反应模型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对了解反应体系中物质的形态,分布、迁移和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对主要取自于西太平洋我国调查区内不同海山、不同水深、不同产状的13个磷酸盐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测定,以探讨与大洋富钴结壳密切伴生的磷酸盐的常、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磷酸盐中主要氧化物的平均值与赤道太平洋的相近,暗示两者可能有相似的形成环境和形成机制。磷酸盐中微量元素Sr、Ba、Co、Cu、Ni及U丰度分别变化于862×10~(-6)~2181×10~(-6)、29×10~(-6)~3429×10~(-6)、6.3×10~(-6)~115×10~(-6)、23×10~(-6)~263×10~(-6)、12×10~(-6)~825×10~(-6)及4×10~(-6)~11×10~(-6),丰度多数低于泥质岩平均值,其CaO/P_2O_5、F/CO_2、Sr/P_2O_5值及常量、微量元素间的相关关系,清晰地显示了磷酸盐的种类、成分与结构、形成的地质背景和元素的主要组合特征。磷酸盐的稀土丰度为136.50×10~(-6)~853.70×10~(-6);Ce~*变化于0.01~0.18之间;(Ce/Yb)_N值变化于0.01~0.21之间。研究证实,不同产状磷酸盐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曲线相互平行,基本不呈现交叉现象,均呈Ce强烈亏损,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大及重稀土富集的型式。调查区、赤道太平洋、中太平洋磷酸盐的稀土元素丰度、Ce~*、Ce/Yb值以及它们与海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的特征,也进一步显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在大兴安岭北部发现近10处岩金矿床(点),大兴安岭北部金矿形成于中生代,且其成因与中生代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对本区金矿的成因类型二重限定性分类方案的原则是以Au所赋存的岩石类型(热液岩或蚀变岩)为第一依据。成矿温度作为第二依据。大兴安岭地区金矿在不同构造单元成因类型具有较大差别;在额尔古纳地块和上黑龙江盆地形成多种中温蚀变岩型金矿,在其南侧的增生带中形成了低温热液石英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997.
土壤水分特性曲线的分形模拟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Menger海绵结构模型,推导出包含有分形维数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解析模型,该模型与Brook Corey (1964)及Campbell (1974)经验模型的结构相似。通过对不同地区所采集的10种土壤样本利用压力薄膜仪实测得到水分特性曲线资料反求得到相应的分形维数,分析了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形维数随土壤粘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砂粒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对土壤水分特性曲线模型的分形维数与基于质量的土壤颗粒分布分形维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十分接近,而且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根据上述关系,利用易测得的土壤粒径分形维数结合所推导的解析模型,对土壤水分特性曲线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8.
韩龙喜  陆建华 《水文》2002,22(4):5-7
扩散质进入窄浅型河道后,通常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一维对流分散方程进行水质模拟,计算相对复杂。为简化计算,提出了根据河道断面特征等水力特性,将河道划分为若干单元,忽略不灵敏因子分散项对单元间扩散质交换的影响,并引入单元均匀混合假定,提出了基于均匀混合假设的天然河道水质模拟方法,建立相应的水质数学模型。算例表明,该模型运算稳定,与有限差分法模拟精度相当,但可大大简化并节省计算工作量。  相似文献   
999.
樊家川油田储层渗流单元分析及其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家川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为了精确预测层内剩余油潜力,解剖更小级别的储层非均质单元分布,在储层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储层FZI值进行单-河流沉积单元的渗流单元划分,并讨论了成因砂体与渗流单元的关系以及渗流单元中剩余油分布规律,从而提高了剩余油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00.
3D-Modflow在模拟库岸滑坡工程地下水分布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3D-Modflow软件模拟库岸滑坡工程中的地下水分布,介绍了Modflow求解的一般过程,模拟了库岸滑坡工程中的局部注水和库水位变化时地下水分布,并探讨了其与稳定性分析的相结合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