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5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291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285篇
地质学   1349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构造变形历史与物理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门山冲断构造带具有NE分带、EW分段的构造变形特征。龙门山构造带中段逆冲推覆带是以出露彭灌杂岩及其前缘发育飞来峰为典型特征,变形以倾向北西的紧闭倒转-同斜褶皱为主;推覆-滑覆带变形强烈,发育一系列叠瓦状逆冲断层及相关的褶皱,及一系列由泥盆系至下三叠统碳酸盐岩构成的飞来峰,地腹发育厚皮构造,以叠瓦冲断构造为主;而前陆坳陷变形较弱,地表主要为SE倾伏的单斜,地腹则发育断层相关褶皱。通过构造物理模拟认为:1)龙门山中段构造变形受力边界主应力与断裂走向间的锐夹角为70°;2)变形样式总体为双滑脱层所控制的分层滑脱垂向叠加构造组合;3)构造变形过程具有3个阶段,早期须家河组沉积之后产生的滑脱断层垂向叠加,中期在遂宁组沉积期间和晚期在蓬莱镇组沉积期间及其后,发生滑脱断层垂向叠加,且控制沉积。  相似文献   
942.
对运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建立物探数据库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阐述。物探数据库主要包括3个部分,既实际材料图库、平面剖面图库、平面等值线图库等。并对大比例尺图的建库提出了建库过程。  相似文献   
943.
本文在兰州地区地球物理资料系统整理编图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重磁场进行分区分带,结合地震勘探和电测深资料划分了区域断裂构造,研究与其历史有载天然地震分布的对应关系,从继承性断裂、新生性断裂中区分识别出典型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944.
为正确认识流体充填钻孔中管波的传播规律,首先给出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包含流体充填钻孔条件下的弹性波动力学方程和二阶速度-应力公式及差分格式的稳定性条件和边界条件;然后利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结合典型模型,模拟了不同时刻管波的传播快照和复杂层状介质中管波的合成地震记录,并与实际管波地震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地层分界面、溶洞的边界等波阻抗差异界面处,管波都会产生反射;反射管波的振幅、频率特征受界面两侧的岩石物理性质差异的影响;在理论合成记录中,反射管波与直达管波同相轴的交点与理论模型中地层分界面或异常体的边界一致。  相似文献   
945.
以ZK7306钻孔中的磁化率测井、激电测井为例,综合测井取得的一些主要成果及体会,阐明了盐边县冷水箐Ⅲ1号含(铜镍)矿岩体测井的异常强弱与铜镍矿(化)品位的初步关系。对发现盲矿体和划分钻孔中矿与非矿界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6.
中国重点海水浴场中粪肠球菌和主要肠道病毒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中国十大典型海水浴场,旨在监测人类肠道病毒在海水浴场的发生情况,并且找出表面海水中肠道病毒的存在与传统的粪便污染指示物一粪大肠菌群是否存在关系,如果存在,是什么关系。分别采用常规的平板计数法和RT-PCR技术对粪大肠菌群和人类致病性的主要肠道病毒(甲肝病毒、轮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2...  相似文献   
947.
马莲河全新世古洪水沉积学和水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马莲河中下游的深入考察,在甘肃省合水县河段发现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剖面,对采集的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成分、石英砂表面结构等分析,证明为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通过地层学年代对比分析,确定马莲河在全新世中晚期发生特大洪水,年代大致为4200-4000a B.R之间。根据该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所指示的洪峰水位,采用比降法恢复洪峰流量在16400~16900m^3/s之间。同时对该断面2003年和2005年洪水的洪痕进行了流量恢复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洪水误差小于5%,证明古洪水水文学计算结果合理可靠,从而为马莲河水利工程建设及沿岸城镇的防洪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8.
物探方法在金属、石油、煤炭等地质勘探中应用广泛,并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在地热勘探方面应用的较少,主要表现为采用的方法少和新技术应用的少。该文试图通过较系统的电、磁、重力、遥感、测井、地震等物探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方面的应用及实例探讨,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对地热物探工作的重视,使物探手段更好地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服务。  相似文献   
949.
通过分析研究当前我省物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如何开展我省物探工作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950.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olivian Altiplano,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presents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ranging from 0·1 to 20 mS/cm. In order to study the origin of this salinity pattern, a good knowledge is required of the geometry of the aquifer at depth. In this study, geophysics has been used to complement the sparse data available from drill holes. One hundred time‐domain electromagnetic (TDEM) soundings were carried out over an area of 1750 km2. About 20 geological logs were available close to some of the TDEM soundings. Three intermediate result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ombined data: (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groundwater and the formation resistivity, (ii) geoelectrical cross‐sections and (iii) geoelectrical maps at various depths. The limited data set show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stivity and the nature of the rock. From the cross‐sections, a conductive substratum with a resistivity of less than 1 Ω·m was identified at most of the sites at depths ranging from 50 to 350 m. This substratum could be a clay‐rich formation containing brines. Using derived relationships, maps of the nature of the formation (sandy, intermediate and clayey sediments) were established at depths of 10 and 50 m. Discrimination between sand and clays was impossible where groundwater conductivity is high (>3 mS/cm).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area, where the groundwater conductivity is low, sandy sediments are likely to be present from the surface to a depth of more than 200 m. Clayey sediments are more likely to be present in the south‐east and probably constitute a hydraulic barrier to groundwater flow. In conclusion,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TDEM sounding method to map conductive zones.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