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08篇
  免费   6516篇
  国内免费   8460篇
测绘学   4846篇
大气科学   5305篇
地球物理   10057篇
地质学   18062篇
海洋学   5014篇
天文学   1309篇
综合类   2818篇
自然地理   5073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413篇
  2022年   1029篇
  2021年   1373篇
  2020年   1544篇
  2019年   1999篇
  2018年   1417篇
  2017年   1791篇
  2016年   1804篇
  2015年   1931篇
  2014年   2472篇
  2013年   2654篇
  2012年   2446篇
  2011年   2630篇
  2010年   2163篇
  2009年   2581篇
  2008年   2521篇
  2007年   2694篇
  2006年   2608篇
  2005年   2103篇
  2004年   2001篇
  2003年   1667篇
  2002年   1296篇
  2001年   1133篇
  2000年   1075篇
  1999年   1010篇
  1998年   1005篇
  1997年   841篇
  1996年   711篇
  1995年   626篇
  1994年   563篇
  1993年   479篇
  1992年   385篇
  1991年   275篇
  1990年   217篇
  1989年   249篇
  1988年   162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6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25篇
  1973年   17篇
  1971年   14篇
  1954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51.
古代生物分子在第四纪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赖旭龙  杨洪 《第四纪研究》2003,23(5):457-470
从第四纪化石和沉积物中获得的古代生物分子为第四纪研究者提供了丰富和独特的有关古代生物、遗传和古环境信息的定量和高分辨率的数据.过去10多年的研究证实来自第四纪材料中的各种古代生物分子的分离、鉴定和应用的能力在不断增加.文章总结了古代生物分子在第四纪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不同类型的古代生物分子在地质体中的保存和降解;2)古DNA和古蛋白序列中的生物遗传学信息;3)单体分子同位素与第四纪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4)建于古代生物分子水平上的第四纪年代学.作者预见对第四纪地层中的原位和分散保存的古代生物分子的研究将在广度上以多分子综合研究而深度上与单体分子同位素技术相结合,为第四纪科学家们提供大量解决地质学和演化生物学问题的高精度数据.随着地球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人们对古代生物分子的降解过程和机制的进一步理解,对古代生物分子的研究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和推动第四纪科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52.
地球深部物质的某些物性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中介绍了地球深部物质实验室近 2 0年来开展高温高压下地球深部物质物性实验研究过程中 ,在测量方法方面的进步和应用情况。这些测量方法包括了高温、高压下弹性的超声测量方法、高温高压下电性的测量方法、高压差热分析法和高压下热学Gr櫣neisen参数的测量方法诟呶赂哐瓜卵沂涂笪锏牡猿饬恐?,我们由超声脉冲透射方法改进为超声脉冲透射反射法 ,克服了样品室中压力和温度梯度对样品的影响。在高温高压下岩石和矿物的电学性质测量中 ,我们由直流法发展为阻抗谱法 ,不仅克服了样品极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还可以获得离子在溶液中的多种物理化学参数 ,以及监测含水矿物在高温高压下的脱水动力学特征。在固体传压介质中建立的高压热学Gr櫣neisen参数的测量方法 ,由于升压速率比较小且叶蜡石在高压下的热导系数增大 ,其测量结果需要进行校正 ,其测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5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李冰  杨红霞 《地学前缘》2003,10(2):367-378
简单介绍ICP MS技术应用最新进展。着重对该技术在中国地学研究和多目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作一回顾 ,包括ICP MS技术简介和地质样品分析需求 ,稀土稀散等痕量、超痕量多元素分析 ,铂族元素分析 ,卤素等非金属元素分析 ,同位素比值分析等内容。着重对最近几年国内地质样品分析的一些新方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954.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时有机质对As,Sb,Bi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黑龙江省森林沼泽景观区有机水系沉积物(泥炭)、土壤中As,Sb,Bi的测定结果,发现样品中的有机质对王水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上述元素存在极大的干扰,提出采用低温(<450℃)灰化处理可完全消除干扰。对比研究还发现,过去森林沼泽景观区的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中的As,Sb,Bi数据存在问题,应专门对其进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955.
SD法是一种全新的储量计算和审定方法,是我国使用的三大储量计算方法(传统法、克里格法和SD法)之一。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指示和 要求,三门峡金渠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恩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对河南省灵宝市金渠金矿区的6条矿脉、10个矿体的资源储量运用SD斜曲面法进行了全面的复核计算,有效地确定了各矿脉和矿体的储量数值及其地质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956.
It has been proved through experiments that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nergy of a substance will vary when stress acts on the substance. This moment,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nergy (observation value) received by the remote sensor is triggered not only by the substance temperature and also by the stress. Separating quantitatively these two kind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nergy and then inversing the actual temperature state and stress state of a medium is a matter with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stability monitoring for the large-scal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and the mathematical method for inversing stress by using multiband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 calculation example is listed.  相似文献   
957.
In continent Lg is usually one of the predominant phases recorded by short-period or broad-band seismometers. A ray-theoretical approach shows that Lg wave is the superposition of higher-mode surface waves propagating in the continental crust[1—4]. The g…  相似文献   
958.
The paper introduces a synthetic optimization analysis method of structures with viscoelastic (VE) dampers, namely the simplex method. The optimal parameters and location of VE dampers can be determined by this method. Numerical example and a shaking table test about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with VE dampers show that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structures will be reduced more effectively when the parameters and location of VE dampers are desig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calculated by the simplex method.  相似文献   
959.
We investigated the upper mantle anelastic structure beneath the northern Philippine Sea region, including the Izu-Bonin subduction zone and the Shikoku Basin. We used regional waveform data from 69 events in the Pacific and the Philippine Sea slabs, recorded on F-net and J-array network broadband stations in western Japan. Using the S–P phase pair method, we obtained differential attenuation factors, δt*, which represent the relative whole path Q. We conducted a tomographic inversion using 978 δt* values to invert for a fine-scale (50–100 km) three-dimensional anelastic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s two high-Q regions (QP>1000)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locations of the Pacific and the Philippine Sea slabs. Also there is a low-Q (QP110) area extending to the deeper parts (350–400 km) of the model just beneath the old spreading center and the Kinan Seamount Chain in the Shikoku Basin. A small depth dependence of the laterally averaged QP was found, with values of 266 (0–250 km), 301 (250–400 km), and 413 (400–500 km).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