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7篇
  免费   1146篇
  国内免费   1049篇
测绘学   150篇
大气科学   587篇
地球物理   1624篇
地质学   4327篇
海洋学   53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43篇
自然地理   70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991.
建立城市应急地下水源地,有利于提高应对水资源危机事件的供水保障能力。本文对湘潭市河西应急地下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该水源地由白垩系罗镜滩组(K2lj)灰质砾岩含水层构成,面积较大,厚度稳定,岩溶发育,水量丰富,水质优良,可开采量达78486 m3/d,且稳定可靠。针对2020年规划的湘潭市主城区及九华经开区的146万人口,无论是20 L/人·天还是50 L/人·天标准下的基本饮用水应急需求,均有保障,建议将应急水源地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开发规划之中,充分保证湘潭市区的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992.
由于81Kr化学性质稳定、半衰期长且在地下水运移过程中没有额外来源的优点,近年来,成为测定古老地下水年龄(105~106 a)的有效手段.国外对于81Kr的测定方法、地下水定年应用研究已较为深入,而国内应用81Kr作为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81Kr应用于地下水测年的原理以及81Kr的测定方法进行总结,针对目前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今后放射性氪核素在水文地球化学中的研究进行展望,为国内对于81Kr的测定与在古地下水定年研究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为构建温度示踪方法测算地下水流速技术体系,并应用于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基于最小二乘法和垂向一维非稳定流水-热运移方程数值解法,提出地表暖化情形下地下水流速计算方法,并对雷州半岛东北部地下水流速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下水补给速度为0.796m/a,入渗以西北部降水和运河渗漏为主;地下水排泄速度为0.269m/a,排泄入海主要发生在东海岛、南三岛和硵州岛附近。温度示踪解析区域地下水流动情况与地下水位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观测和计算地温数据具有较强相关性(R^2>0.50)和较低均方根误差(均值0.748),表明提出方法率定得到的地下水流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地质体热扩散率和地表温度均对地温计算结果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参数的准确率定对利用地温计算地下水流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94.
基于两种插值算法的三维地质建模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地质建模过程中,插值算法对模型准确性具有显著影响。为评价不同插值算法对三维建模准确性的影响,本文选取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自然邻域插值法开展对比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从统计学原理、插值误差和可视化效果等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在建模中精度较高,适应面更广。与自然邻域插值法相比,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更加适用于地层缺失严重的层位,能够更好地保留地层缺失的特征;同时,反距离权重插值法能够更好地处理断层构造,对于地层的错断起伏情况表现效果更好;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在沉积地层中误差更小,与实际情况更接近。  相似文献   
995.
以宿南矿区不同时期形成的采煤塌陷塘(芦岭塘、朱仙庄#1塘和#2塘)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先后采集夏季和冬季水样,运用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其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与比较,得到以下结论:①芦岭塘、朱仙庄#1塘夏、冬两季水化学类型均为HCO_3―Na·Mg型,朱仙庄#2塘为SO_4―Na·Mg·Ca型。②三个塌陷塘水的TDS、pH、EC变化趋势为朱仙庄#1塘>朱仙庄#2塘>芦岭塘,其季节变化趋势均为夏季>冬季; ORP变化趋势为朱仙庄#2塘>芦岭塘>朱仙庄#1塘,其季节性变化趋势为冬季>夏季。③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个塌陷塘夏季水质较差,主要受人为污染影响;冬季芦岭塘、朱仙庄#1塘水质良好,受污染小;朱仙庄#2塘冬季水质与夏季相近,均较差,主要受投加鱼食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山西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开采技术条件简单,开采历史悠久。但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资源贫乏。采煤对地表及地下水的破坏不仅在数量上,更为严重的是对地下水的污染是永久的,无法治理及不可恢复的,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97.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地下水的水质是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丹江口水库一库清水送北京,对水库老灌河流域进行地下水采样、统计和分析,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 丹江口老灌河流域地下水偏弱碱性,属于低矿化水,Ca2+为优势阳离子,$HCO_3^-$为优势阴离子; 除$NO_3^-$外,该区主要离子浓度均符合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饮用水标准; 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均为Ca-Mg-HCO3型和Ca-HCO3型,水化学过程以风化-溶滤作用为主; 地下水$NO_3^-$超标13%~17%,丰水期部分区域出现Cl-型水化学类型。季节变化对老灌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影响较小,地下水水质受农业、养殖业、工业遗留废渣及生活污水等影响。  相似文献   
998.
怀4井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怀4井的地质构造情况和怀4井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的特征。分析了该井水位观测资料潮汐效应,同时指出了影响该井水位观测质量的干扰因素,加深了对怀4井水位资料的认识,有助于今后分析预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9.
风廓线雷达在重污染天气与逆温层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气象要素地面观测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结合对流层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深入研究了2013—2019年发生在青岛地区的65个重污染天气的逆温层变化特征及其与重污染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岛地区的重污染天气主要发生在12月至次年1月,重污染发生当日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udex AQI)有“双峰”结构的日变化特征;(2)逆温层早于重污染天气出现,当逆温层高度降低且强度增强,或逆温层高度维持较低、强度维持较强而厚度增厚时,重污染持续或加强;当逆温层高度升高、强度减弱或厚度变薄时,重污染减弱或消散;(3)根据热成风原理,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可以提前3~7 h预测当地重污染天气的发生,从根本上弥补了常规探空资料低时间分辨率的不足。本文首次将风廓线雷达资料用于分析逆温层变化,而不是平流输送作用,这不仅增加了一个判断影响AQI变化气象条件的新手段,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逆温层与重污染天气之间的关系增加了一个有效的新途径,对精准预判某地重污染天气发生的具体时间节点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The use of the sulphate mass balance (SMB)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soil water as a supplementary method to estimate the diffuse recharge rate assumes that the sulphate in soil water originated entirely from atmospheric deposition; however, the origin of sulphate in soil and groundwater is often unclear, especially in loess aquifers. This study analysed the sulphur (δ34S-SO4) and oxygen (δ18O-SO4) isotopes of sulphate in precipitation, water-extractable soil water, and shallow groundwater samples and used these data along with hydrochemical data to determine the sources of sulphate in the thick unsaturated zone and groundwater of a loess aquife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ulphate in groundwater mainly originated from old precipitation. When precipitation percolates through the unsaturated zone to recharge groundwater, sulphates were rarely dissolved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CaCO3 film on the surface of sulphate minerals. The water-extractable sulphate in the deep unsaturated zone (>10 m)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evaporite minerals and there was no oxidation of sulphide minerals during the extraction of soil water by elutriating soil samples with deionized water. The water-extractable concentration of SO4 was not representative of the actual SO4 concentration in mobile soil water. Therefore, the recharge rate cannot be estimated by the SMB method using the water-extractable concentration of SO4 in the loess areas. This study is important for identifying sulphate sources and clarifying the proper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recharge rate in loess aquif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