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02篇
  免费   4189篇
  国内免费   6002篇
测绘学   1209篇
大气科学   2679篇
地球物理   3363篇
地质学   15530篇
海洋学   3883篇
天文学   7518篇
综合类   1917篇
自然地理   6294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900篇
  2021年   1028篇
  2020年   1066篇
  2019年   1195篇
  2018年   981篇
  2017年   1044篇
  2016年   1122篇
  2015年   1221篇
  2014年   1689篇
  2013年   1903篇
  2012年   1919篇
  2011年   1996篇
  2010年   1899篇
  2009年   2463篇
  2008年   2242篇
  2007年   2409篇
  2006年   2282篇
  2005年   1978篇
  2004年   1817篇
  2003年   1616篇
  2002年   1437篇
  2001年   1298篇
  2000年   1244篇
  1999年   1068篇
  1998年   854篇
  1997年   619篇
  1996年   466篇
  1995年   387篇
  1994年   347篇
  1993年   294篇
  1992年   260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6篇
  1972年   2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最新发布的CALIPSO产品,构建了2007-2017年中国沙尘气溶胶的三维分布,并结合HYSPLIT-4模式和再分析数据,探讨了沙尘的三维输送过程。结果表明:中国的沙尘排放源区主要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尘气溶胶出现频率分别为60%和35%。塔克拉玛干沙漠排放的沙尘主要(50%~70%)停留在源地0~6 000 m高度,少部分向东输送至甘肃和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排放的沙尘则主要向东输送。中国沙尘排放量在春季最大,向东输送最强;夏季,东亚夏季风限制了沙尘向东输送;秋季,沙尘排放减弱,输送强度和夏季相当;沙尘排放量在冬季最小,输送最弱。夏季,沙尘在输送过程中可被抬升至高度5 000 m以上,春季次之,秋、冬季的沙尘主要在低层大气输送。沙尘在向东输送的过程中被抬升并和当地人为污染物混合变为污染性沙尘,华北地区污染性沙尘出现频率高达30%;输送到海洋的沙尘也会与洋面上(0~3 000 m高度)的海盐气溶胶混合,出现频率约为10%。  相似文献   
2.
When the observation of small headwater catchments in the pre-Alpine Alptal valley (central Switzerland) started in the late 1960s, the researchers were mainly interested in questions related to floods and forest management. Investigations of geomorph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steep torrent channels followed in the 1980s, along with detailed observations of biogeochemical and eco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individual forest stands. More recently, research in the Alptal has addressed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supply and runoff gener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volution of catchment research at Alptal, and present new analyses of long-term trends and short-term hydrologic behaviour. Hydrometeorological time series from the past 50 years show substantial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but only minimal long-term trends, except for the ~2°C increase in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 over the 50-year period, and a corresponding shift towards earlier snowmelt. Similar to previous studies in larger Alpine catchments, the decadal variations in mean annual runoff in Alptal's small research catchments reflect the long-term variability in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Alptal valley, the most evident hydrological trends were observed in late spring and are related to the substantial change in the duration of the snow cover. Streamflow and water quality are highly variable within and between hydrological events, suggesting rapid shifts in flow pathways and mixing, as well as changing connectivity of runoff-generating areas. This overview illustrates how catchment research in the Alptal has evolved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societal concerns and emerging scientific questions.  相似文献   
3.
王涵  赵文武  刘月  刘焱序 《地理研究》2019,74(4):831-843
森林病虫害由于在森林资源中造成的重大破坏而被人们称为“不冒烟的火灾”,其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基于遥感数据的病虫害研究多集中在森林病虫害的监测、爆发原因以及发病区域内生产力的变化情况,而对于森林病虫害发生后森林中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的变化情况还相对较少,处于需要持续性深入探讨的阶段。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2002—2012年森林病虫害数据为基础,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的病虫害对叶面积指数(LA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受病虫害感染的像元在轻度(Light)、中度(Moderate)和重度(Severe)三个严重级别中,NDVI与LAI之间的相关性由弱变强,又由强变弱;② EVI与LAI之间的相关性,在轻度(Light)、中度(Moderate)和重度(Severe)三个严重级别的像元中则依次变强。这一研究将为今后利用遥感数据识别病虫害、评价生态系统影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2013年南海南部4个季节航次的叶绿素a (Chl a)调查数据, 结果显示: 150m以浅水柱Chl a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早春0.14mg•m-3、初夏0.12mg•m-3、初秋0.18mg•m-3、初冬0.16mg•m-3。早春和初夏偏低的原因与早春风速小, 初夏水温高, 不利于水体的垂直混合, 限制了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盐向上层水体补充有关。4个季节中海水次表层Chl a质量浓度最大值层(SCML)均出现在50m和75m, 这两个水层的Chl a质量浓度差异小, 季节变化不大, 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24~0.26mg•m-3和0.22~0.26mg•m-3。受混合层深度和温跃层上界深度的共同影响, 50m水层Chl a质量浓度主要受制于深层富营养盐海水的向上补充, 75m水层Chl a质量浓度受水温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祠庙祭祀为主体且祠庙保存良好的民间信仰是甘肃陇中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甘肃陇中地区的民间信仰具有很强的趋同性,本文以陇中地区的榆中县为例,以各村的祠庙为民间文化载体,通过核密度分析、Logistic回归等方法探讨榆中县民间文化载体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探讨陇中地区人地关系,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已有研究将榆中县民间信仰归纳为山神信仰、水神信仰、天地信仰、女性信仰、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祠庙数量占有重要地位;(2)榆中县祠庙主要分布在西北黄河南岸、中部陇海铁路沿线及南部风景名胜集聚区,村级层面空间差异不显著、乡镇空间差异相对较大。通过核密度分析,不同类别民间信仰空间分布热点各有不同;(3)榆中县民间信仰空间分布受到区位条件限制,民间信仰的祠庙多位于海拔高度较低、人口密度较大、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地区,坡度和到水源的距离成为山神信仰和水神信仰祠庙空间分布显著的影响因子,榆中县祠庙呈现出山神信仰类祠庙“依山”,水神信仰类祠庙“傍水”的空间特点。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周边土地开发和溢价归公有助于缓解城市财政压力,推动公交都市建设。结合国外实施溢价归公的政策和实践模式,以东莞市为例,在资料收集、政策分析、文本和案例解读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城市政府在规划和建设轨道交通中,以土地溢价归公反哺轨道交通融资的政策安排和实施效果。结果表明:1)溢价归公的本质是以特定方式实现正外部效应的内部化,由于土地制度和税收体系的差异,欧美地区溢价归公主要依赖多样化的土地税收体系,而中国城市的实践主要借鉴了“轨道+物业”的联合开发模式;2)东莞市溢价归公策略的形成是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和审批、沿线土地控制和储备、土地发展权转移、土地增值分配等核心环节有效协调的结果;3)东莞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能形成可观的财政收益,潜在土地收益占轨道资金总需求的比例超过20%,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较大困难。东莞市案例能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融资、土地开发和溢价归公的政策体系编制和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曹贤忠  曾刚 《热带地理》2019,39(3):472-478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与区域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有关创新网络测度、创新网络与区域增长关系、创新网络作用于区域增长方式等方面的文献发现:网络资本可以弥补社会资本在解释企业创新结网经济价值方面的不足,区域增长呈现出网络化特征已成为学界共识,知识流与邻近性能较好地解释创新网络与区域增长的关系机理。然而,当前研究对社会资本如何促进区域增长,网络资本与区域增长关系模型如何构建,不同类型的邻近性与知识对区域增长的影响有何差异等问题尚不明确,建议重视网络资本对区域增长的作用并实证检验二者的关联,同时还应重视创新网络中企业家精神、创新个体心理行为特征等因素对区域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1970~2014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场资料,借助负位错反演研究该区域长期应变积累。结果表明,地块东北缘山西断陷带中北段年均能量积累增量、剪应力强度都较高,西南缘六盘山断裂与渭河断裂西段次之;山西断陷带中南段至晋陕交界处年均剪应力强度较高且显示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西秦岭构造区尤其西秦岭北缘断裂西段、晋冀蒙交界区也反映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特性。  相似文献   
9.
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蓝碧海峡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oceanographic survey data in June 2012 in the Lembeh Strait, the zooplankton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pecies composition, individual abundance, dominant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83 species(including 4 sp.) had been recognized, most of them belonged to copepoda.Cnidaria followed with 43 species(including 1 sp.) were identified. The average abundance of zooplankton was(150.47±58.91) ind./m~3. As to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the abundance of the zooplankton was higher in the southern waters than in the northern waters.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Lensia subtiloides,Sagitta enflata, Lucifer intermedius, Oikopleura rufescens, Diphyes chamissoni, Creseis acicula, Subeucalanus subcrassus, Temora discaudata, Aglaura hemistoma, Doliolum denticulatum, Canthocalanus pauper, Oikopleura longicauda and Nanomia bijuga. Zooplankton biodiversity indexes were higher in study area than previous study in the other regions.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provide important baseline inform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10.
300 BC-1900 AD无定河流域城镇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佟彪  党安荣  许剑 《地理学报》2019,74(8):1508-1524
通过分析和整理从战国中晚期(约300 BC)至清末(约1900 AD)无定河流域历代县级及以上城址的位置、兴废年代数据,结合行政区划沿革、经济社会发展、政权更迭等资料,分析流域城镇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表明:① 受气候周期性波动影响,无定河流域城镇的兴起与衰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城镇几何中心的移动轨迹具有明显的“西北—东南”向潮汐性运动特征;② 城址存续年限普遍较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流域内曾存在过4个阶段性中心城镇,中心城镇移动的方向和过程与城镇几何中心的潮汐性移动过程趋势一致;③ 流域城镇空间格局可分为3种类型,即秦汉与隋唐时期的沿河流谷地分布,宋、明两代的沿边境线与长城分布,以及元、清两代集中于流域下游分布。流域城镇未来的发展布局应重视气候变化对城镇分布的长期影响,关注区域环境的脆弱性,合理安排城镇体系发展规模与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