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8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392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23篇
地质学   1061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2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西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穿越湿陷性黄土地区时面临诸多设计和施工问题。选择国道312线典型湿陷性黄土地基试验段,进行了不同夯击能量的强夯试验。通过对强夯土体室内、外试验结果分析,揭示了强夯前后湿陷性黄土的变化规律,得出:压实度与孔隙比呈线性递减关系;压实度不小于95%时施工含水量的合理范围应控制在11.9%~15.4%,土体分布-1~-5 m;2 000 kN.m、3 000 kN.m、6 000 kN.m强夯的加固深度分别为5~6 m、6~7 m和8.5~10 m,大于加固深度后地基土强度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2.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s a major variable influencing soil erosion and loss, study on which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is of great meaning to understand soil erosion mechanism and sediment transport process. Based on data from 4 sloping surfaces and 7 basins ranging from 0.0003 to 187 km2 in area, th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flood season (SSC) with drainage area is studied. With increasing drainage area on the slope surfaces, the mean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flood season (MSSC) enhances continuously until a peak value of 685 kg m−3 occurs at the whole slope surface No. 7 runoff plot resulting from harder and harder erosion forms downslope. Entering basin systems, the diluted action of subsurface water on the toeslope on MSSC and small water flow power Ω make a minimum MSSC value of 568 kg m−3 occur in the first-order basin system Tuanshangou basin at an area of 0.18 km2, and then from Tuanshangou basin to larger basins, the positive feedback function among drainage density, water flow energy, and hyperconcentrated flow as well as its reduction of settling velocity of coarser particles generates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MSSC with drainage area.  相似文献   
993.
赖忠平 《第四纪研究》2008,28(5):883-891
文章简要总结了近几年来在确定黄土中氧同位素阶段2/1和3/2界线位置、年代以及与此相关的光释光测年方面的最新进展。在黄土与全球变化的研究中,更新世与全新世界线的位置及其年代的确定始终难于解决。常用的方法是用磁化率曲线来定性确定这一界线,而其年代则从别处引用。近几年来光释光测年的一些最新进展为黄土高分辨率的光释光年代序列提供了条件,基于高分辨率光释光测年的沉积速率模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冰期时黄土沉积速率较高,而间冰期(或间冰阶)时沉积速率相对较低,沉积速率模型认为,沉积速率变化的拐点即是冰期和间冰期的界线。运用这一模型,测算得出甘肃省临夏盆地塬堡剖面氧同位素阶段2/1和3/2界线的年代分别为13.48±1.15ka和25.8±2.1ka。  相似文献   
994.
陆生蜗牛化石与中国黄土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生软体动物蜗牛是黄土地层中重要的环境指标,在黄土地层成因和古环境与古气候研究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文章总结了近10多年来中国黄土陆生蜗牛化石研究的成果,包括黄土蜗牛化石的研究方法、蜗牛典型种属及组合的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等,侧重介绍了黄土高原不同时间尺度的蜗牛记录及陆生蜗牛化石在黄土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95.
关于黄土高原陆面过程及其观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强  王胜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2):167-173
总结了国际上陆面过程及其试验研究的现状,分析了黄土高原陆面过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意义,探讨了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并且,对如何开展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提出了一些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黄土高原西峰和洛川黄土剖面末次冰期较高分辨率的蜗牛化石组合研究发现,深海氧同位素第3期(MIS3)(59~29kaB.P.)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MIS3c时期,气候总体相对温暖湿润,但暖湿程度远不及全新世时期,这一阶段出现两次比较温湿的气候波动,西峰最温湿的时期发生在约48~46kaB.P.,其次在约54kaB.P.,洛川较温湿的时期出现在约57kaB.P.;MIS3b时期,西峰气候比较寒冷,但具有一定的湿度,洛川总体上气候比较冷湿,但较之于西峰无论是温度还是湿度都要高一些;MIS3a时期,西峰的气候从温凉变得冷干,洛川出现频繁的气候波动。研究认为黄土高原MIS3c时期较温湿气候状况可能是受控于这一时期地轴倾角控制的太阳辐射梯度的变化,地轴倾角增大,中纬度夏季太阳辐射强度高于低纬度的辐射强度,使得中低纬度之间夏季太阳辐射梯度增加,低纬度海洋向中纬度大陆传输的热量和湿度增加,夏季风加强,从而改善了黄土高原的温湿度状况,喜暖湿的蜗牛种类得以在冰期的环境中生长发育。蜗牛化石的研究结果显示MIS3时期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与现今气候格局不同的是这一时期黄土高原存在更大的气候环境梯度。  相似文献   
997.
东秦岭南洛河中游地区发现的旧石器和黄土堆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6~2007年在东秦岭南洛河中游地区河南省卢氏和洛宁两县发现的8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的160余件石制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产出石制品的黄土堆积剖面进行了地层学分析和光释光测年。初步结果表明,南洛河中游地区的旧石器工业很丰富,石制品的加工技术与上游洛南盆地一致,同样采取硬锤直接打击法;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河流堆积物中的石英岩和石英砾石等;石制品中有相当数量的小型石片和由小型石片二次加工修理而成的工具,还有直接由砾石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如手镐等;除此之外,大型石片以及以大型石片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如重型刮削器也多有所见。由于工作范围和力度的局限,南洛河中游地区目前尚未发现上游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中广泛存在的手斧、三棱手镐、薄刃斧和大型石刀等Acheulian类型两面加工技术生产的工具。新发现的南洛河中游旧石器地点分布在不同时期形成的河流阶地和黄土地层中。地层分析和光释光年代测试表明,南洛河中游地区的黄土堆积至少从中更新世便已经开始,并一直持续到全新世,至少在黄土剖面中S1,S3和S4的3个层位有石器分布;其黄土-古土壤旋回不仅可以用于石制品产出层位的准确定年,还指示了早期人类石器工业演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8.
黄土洞穴是晋西黄土高原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质灾害。文章在晋西黄土区调查基础上得出,黄土洞穴对公路的危害主要包括对路基路面的破坏、对路堤路堑边坡的破坏及对排水设施的破坏。文章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黄土洞穴在自重环境下对公路路基路面的危害情况及洞穴周围剪应力的变化,得出基于洞穴位置与洞径大小双变量情况下的洞顶临界埋深求解方法,为公路洞穴的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陕西宝鸡地区对滑式黄土滑坡的特征及其碰撞诱发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滑式滑坡是黄土地区滑坡地质灾害的一种独特形式,主要分布于二级支流或三级支流(冲沟)两侧的边坡,两岸滑坡相向滑动。冲沟一般狭窄且较深陡,延伸较远。对滑式滑坡非同时发生,先发滑坡下滑后强烈碰撞对岸的斜坡体,致使受撞斜坡岩土体产生碰撞节理裂隙,力学性质弱化损伤,在坡体内部形成潜在的滑动面。当沟谷中先发滑坡堆积体遭受降雨水浸、流水冲刷后,潜在的滑动面扩展贯通,从而诱发受撞的岸坡失稳下滑。因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对滑式黄土滑坡的碰撞损伤效应,为黄土地区群发式滑坡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阜新-朝阳高速公路段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西黄土进行强夯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冲击碾压法加固路基的试验研究,旨在确定辽西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参数.以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路段的不同处理方法处理前后的黄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夯击能为800~1 600 kN·m、夯击数不小于8击,对处理深度4~6 m的黄土较为有效;(2)灰土挤密桩法可以消除桩深范围内及桩端下一定范围内的黄土湿陷性,较适合于深厚湿陷性黄土的处理;(3)冲击碾压法适合处理黄土厚度较小和表层黄土的处理,碾压遍数以40遍为最佳,其处理深度在1 m左右.这些成果为该地区湿陷性路基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