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27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李耀宁  李艳  李珊珊 《气象科技》2011,39(3):348-351
通过北京市朝阳区一般气象站地温日常观测实例,重点分析了自动气象站铂电阻地温传感器性能不良的数据异常特征和当月报表处理方法,简要分析了地面观测场维护不当对质量控制数据的影响。分析发现,铂电阻地温传感器性能不良直接引起自动站地温数据异常,表现在自动站和人工站差值不稳定或增大,报表数据处理要根据当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地温场土壤热力性质不均一、地温表放置不当和周边环境变化都会造成质量控制数据的误差,需要观测员在操作过程中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2.
选取我国长序列资料测站点中月降水与月均温资料较全的6个站点:西安、广州、汉口、沈阳、重庆、上海,以10a为一次成组实验,时域分辨率定为季,计算出各季月降水与月均温的相关系数,然后用相关分析和贝努里概型分析月均温与月降水之间的相关联系,初步得出我国长序列资料测站点春、夏、秋、冬月降水与月均温的相关稳定性联系。结果表明:①我国月降水与月均温在春、夏、秋、冬季均存在相关关系,以夏、秋季节最显著且为负相关,故我国常见干热或湿凉型夏、秋季;②我国华南地区春季月降水与月均温负相关关系显著,故常呈现干热或湿冷型春季;西北地区冬季月降水与月均温负相关关系较为明显,常呈现干热或湿冷型冬季。  相似文献   
63.
基于DERF的SD方法预测月降水和极端降水日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动力气候模式对区域或更小空间尺度内的日降水预测技巧偏低的问题,应用最优子集回归 (OSR) 方法对国家气候中心业务化的月动力气候模式 (DERF) 输出的高度场、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进行降尺度处理用于降水预测,旨在提高预测准确率。1982—2006年交叉检验结果表明:OSR方法能显著提高降水预测技巧,其中11~40 d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应用一步法和两步法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预测极端降水日数,交叉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优于随机预测,冬季两步法预测技巧略高于一步法,夏季一步法略优于两步法。综合认为OSR,OSR结合随机天气发生器 (WG) 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对月尺度降水或极端降水日数的预测均具有较高的技巧,可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4.
将DBM(Data Based Mechanistic)模型应用到辽东森林小流域——大湖沟,分别以其2006年6月和2007年7月数据构建研究区丰水期和枯水期的DBM模型,拟合效率系数分别为0.952 8和0.837 8,模型拟合效果在验证期的不同时段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对丰水期模型参数用固定时间间隔法(FIS)进行时变性分析,发现参数b的取值随时间产生变化。对枯水期的二阶DBM模型进行快、慢流分解,得出了连续时间当量的快、慢流的平均滞后时间分别为5.3h和243.3h。  相似文献   
65.
建立了以灰色微分方程为动力核的自记忆模型,并首次应用于城市月需水量预测.先将具有季节性特征的实测历史数据通过季节指数法获得相对平滑的序列,再用所建灰色自记忆模型进行模拟、预测.研究表明,灰色自记忆模型建模方法简单且模拟和预测精度较为满意,平均相对误差为5.74%,灰色GM(1,1)模型预测平均相对误差是8.77%,其精...  相似文献   
66.
利用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的地震目录,对华东地区、郯庐断裂带100km范围、2007年度划定为地震危险区的苏鲁皖交界地区及安徽地区,以地震活动性参数群体异常变化项目数为参量,进行相应的均值之差与标准差统计分析,提取其变化率R(李永莉等,2003),即通过统计计算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项目月变化率R值,观察R值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华东地区、安徽地区中强震前R值异常表现为中短期异常特征,郯庐断裂带100km范围内及本年度划定为危险区的苏鲁皖交界地区,R值异常表现为中长期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67.
以消除年变化等短周期变化后的数据做为当月正常值,利用实测的月均值与正常值之比即月干扰比率、偏差等指标,突出反映月观测值在当月受到综合干扰因素影响的大小。从而突出地震前短临地电阻率异常。  相似文献   
68.
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分布式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的模型进行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复杂地形下天文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建立以天文辐射为起始数据的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分布式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海拔高度、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日照百分率对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影响.以贵州高原为例.应用100m×100m分辨率的DEM数据.1960-2000年贵州省及周边102个气象站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以及NOAA-AVHRR观测资料,10个气象站的太阳辐射量资料,计算了贵州高原各月及年平均日最高气温精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坡度、坡向、地形遮蔽对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大,由于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局地地形对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2)季节不同,局地地形因子对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空间分布的影响不同,冬半年大于夏半年.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南坡随坡度的增大而升高:北坡随坡度的增大而降低.在坡向影响上,1-5月、10-12月偏北坡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偏低,偏南坡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偏高;7-8月因太阳高度较高,因此出现相反的情况.北坡高于南坡.  相似文献   
69.
文山州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规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降雨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降雨侵蚀力反映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利用文山州内21个雨量代表站月降雨资料,估算文山州降雨侵蚀力,对该地区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年际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山州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基本与降雨一致,山区为高值区,坝区为低值区;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各月的差异大于降雨量的差异;文山州降雨侵蚀力长期变化为略减小趋势但不显著,年际变化较年降雨量年际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70.
喀斯特流域降雨-径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构分析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才  陈喜  张志才  魏琳娜 《中国岩溶》2009,28(4):375-379
喀斯特流域降雨-径流响应是一个非线性过程,分析确定地下河流量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对喀斯特流域水文过程模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普定后寨河流域实测降雨、径流系列资料,采用神经网络权重分析法确定该流域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构为两个隐含层、三个输入变量,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构可以保持降雨-径流模拟的稳定性。模型经交叉训练与验证,训练期效率系数(NSC)达0.9以上,验证期NSC达0.88以上。说明神经网络权重分析法能够较好地确立预报因子与预报对象的关系,为喀斯特流域降雨-径流模拟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