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7篇
  免费   573篇
  国内免费   1085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12篇
地球物理   343篇
地质学   2461篇
海洋学   34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51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柴北缘乌兰地区中生代岩浆岩分布广泛,主要出露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乌兰北部两件辉长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41.9±0.9) Ma和(245.4±1.9) Ma,说明其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辉长岩的w(SiO2)为47.94%和52.01%,全碱质量分数较低(ALK为1.25%和1.47%),里特曼指数为0.33和0.26,属钙碱性系列岩石;w(Cr)(1 661.00×10-6和1 418.00×10-6)、w(Ni)(394.00×10-6和280.00×10-6)和Mg#值(81和79)极高,具幔源原生玄武岩浆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LREE/HREE为3.92和3.44,无明显负Eu异常,表明未发生明显的岩浆分异作用;富集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不同程度地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表现为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弧岩浆岩特征。辉长岩的εHft)值(-3.0~9.3)变化较大,暗示来自地幔的基性岩浆中有地壳组分的加入。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研究成果,认为辉长岩形成于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背景下的大陆边缘弧环境,俯冲的洋壳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导致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玄武质岩浆,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遭受地壳物质混染或与壳源岩浆发生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毛小红  张建新  路增龙  周桂生 《岩石学报》2021,37(10):3095-3117
北祁连造山带是典型的早古生代增生型造山带,具有典型增生型造山带的"沟-弧-盆"体系。祁连地块位于北祁连造山带南部,由深变质的前寒武纪基底和新元古代到中生代的沉积盖层组成。在连祁地块北缘门源宝库河附近延伸数千米的变基性岩(主体为斜长角闪岩和角闪岩)中识别出了基性麻粒岩,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斜长石+钾长石+普通辉石+角闪石+钛铁矿+石英,相平衡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峰期温压条件为P=10.6kbar、T=800℃,峰期之后经历了近等温降压的P-T轨迹。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结果显示变基性岩的原岩结晶年龄分别为1110±18Ma和1140±30Ma,变质年龄分别为478.2±3.9Ma和469±4.6Ma,结合近等温降压的P-T轨迹,469~478Ma的变质年龄应近似代表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代。结合区域资料,我们认为早古生代北祁连洋存在南北双向俯冲极性,祁连洋南向俯冲使得祁连地块前寒武纪基底在早古生代再活化。变基性岩的原岩年龄与祁连地块南部欧龙布鲁克地块(全吉地块)中发现的变基性岩和花岗质片麻岩原岩年龄及副片麻岩的变质年龄一致,均为~1100Ma,表明祁连地块与欧龙布鲁克地块一起卷入了格林威尔造山事件。  相似文献   
993.
冷湖地区砂岩型铀矿是近年柴北缘新发现的具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地区砂岩型铀成矿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铀成矿条件等问题,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偏光显微镜结合电子探针分析手段,对该区内大煤沟组中含矿岩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侏罗统大煤沟组含矿岩石类型主要为(粉)砂质泥岩、薄层煤及细粒石英杂砂岩,整体发育一系列后生蚀变。研究区北东侧安南坝山古元古界达肯达坂群及赛什腾山海西期花岗岩为区内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砂岩型铀矿中铀主要以独立铀矿物沥青铀矿的形式赋存,其次含有少量分散吸附态铀,沥青铀矿总体呈不规则粒状、星点状、"串珠状、线状"及粉末状赋存于黄铁矿边缘、裂隙部位或黄铁矿与方解石的接触部位,吸附态铀主要赋存于炭屑及煤线内;区内沥青铀矿为柴北缘地区首次揭露并发现的独立铀矿物,总体上填补了柴北缘地区无独立铀矿物出露的空白。铀成矿条件方面,含矿目的层中方解石的发育,显示了铀成矿流体富含CO_2、H_2O等挥发分和矿化剂,其次出露的众多还原性介质(油气、炭屑及黄铁矿等)为区内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氧化还原反应必需的还原剂,最终将U~(6+)还原成U~(4+)以沥青铀矿等形式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994.
The South Qilian belt mainly comprises an early Paleozoic arc-ophiolite complex, accretionary prism, microcontinental block, and foreland basin. These elements represent accretion-collision during Cambrian to Silurian time in response to closure of the Proto-Tethyan Ocean in the NE of the present-day Tibet Plateau. Closure of the Proto-Tethyan Ocean between the Central Qilian block and the Oulongbuluke block and the associated collision took place from NE to SW in a zipper-like style. Sediment would have been dispersed longitudinally SW-ward with a progressive facies migration from marginal alluvial sediments toward slope deep-water and deep-sea turbidites. This migration path indicates an ocean basin that shrank toward the SW. The Balonggongga'er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South Qilian belt represents the fill of a latest Ordovician-Silurian remnant ocean basin that separated the Oulongbuluke block from the Central Qilian block, and records Silurian closure of the Proto-Tethyan Ocean and subduction beneath the Central Qilian block. However, alluvial deposits in the Lajishan area were accumulated in a retro-foreland basin, indicating that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in the eastern South Qilian belt occurred at c. 450–440 Ma.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to-Tethyan Ocean closed diachronously during early Paleozoic time.  相似文献   
995.
中国中央造山系是由亲劳亚的北方陆块群、亲冈瓦纳的南方陆块群及其间大量过渡性微陆块历经复杂拼合而成的复合型造山带,是中国大陆完成主体拼合的构造结合带。中央造山系自西而东包括昆仑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秦岭- 大别造山带,保存了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华北、华南、柴达木、塔里木、羌塘等众多大小陆块造山过程的丰富信息,是研究东特提斯构造域原、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本文综述了中央造山系地质、地球化学和高精度年代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得到以下主要认识:① 550 Ma之前,众多大小陆块孤立散布于原特提斯洋;② 541~485 Ma,原特提斯洋各分支开始俯冲;③ 485~444 Ma,原特提斯洋持续俯冲,导致秦岭二郎坪弧后盆地、昆仑祁漫塔格弧后盆地打开;④ 444~420 Ma,原特提斯北祁连洋、南祁连洋和商丹洋闭合,昆仑祁漫塔格弧后盆地关闭;⑤ 420~300 Ma,昆仑地区古特提斯洋继承原特提斯洋,古特提斯勉略洋逐步扩张;⑥ 300~250 Ma,昆仑洋自阿其克库勒湖- 昆中缝合带向木孜塔格- 布青山- 阿尼玛卿缝合带发生俯冲后撤;⑦ 250~200 Ma,原- 古特提斯昆仑洋、古特提斯勉略洋关闭;⑧ 200 Ma以来,中央造山系转入陆内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996.
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东段发育大量的岩浆岩,对取自阿德尔石英闪长斑岩和乔拉克萨依花岗闪长岩的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了(415.7±4.0) Ma和(413.5±3.0) Ma的年龄值。据此将其形成时代厘定为早泥盆世。两组样品主量元素差异明显,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基本一致。石英闪长斑岩具有中钾-低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岩石特征,而花岗闪长岩具有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系列特征。两者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中等-弱负Eu异常;微量元素Rb、Th、U等LILE富集,具有明显的“峰”,Nb、Ta、Ti等HFSE强烈亏损,呈明显“TNT”负异常,显示了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岩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阿尔泰造山带东段泥盆纪早期岩浆活动剧烈,成因复杂,侵位方式多样,形成了多种火成岩构造组合,可能是热幔-热壳结构下的产物,具有形成超大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7.
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被动陆缘热水喷流成矿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彭润民  翟裕生 《地学前缘》2004,11(1):257-268
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被动陆缘产有东升庙、炭窑口、霍各乞和甲生盘等热水喷流沉积矿床 ,与世界中元古代的SEDEX型矿集区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矿床的产出受华北古陆北缘裂陷槽内三级断陷盆地控制 ;②各大矿床都具有鲜明的层控特征 ,所有矿体总体呈层产在中元古界的白云石大理岩、碳质千枚岩 (或片岩 )中 ;③矿石具有细纹层状、条带状构造 ,喷流沉积成矿特征十分明显 ;④成矿过程中伴有明显的同生断裂活动 ,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 ;但不同矿床同生断裂活动的强度、时限、规模都不同 ,从而导致不同矿床在相同含矿岩组中矿体产出的先后顺序不同和大量层间砾岩与同生角砾状矿石的形成 ;⑤厚大Zn ,Pb ,Cu复合矿体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自下至上 ,Cu/ (Zn +Pb +Cu)比值由高→低 ;⑥重晶石层发育 ,多与黄铁矿层互层状产出 ,也有与闪锌矿层互层 ,但与世界典型SEDEX型矿床又有重要差别。成矿期间火山活动明显 ,在霍各乞、东升庙、炭窑口矿床惟一容矿的狼山群第二岩组中先后发现了具有变余斑状或聚斑状结构、变余杏仁构造的基性火山岩、钠质“双峰式”火山岩和钾质“双峰式”海相火山岩及凝灰岩夹层。结合①各种硫化物的铅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地幔和下地壳铅演化曲线附近 ;②部分黄铁矿的Co/Ni值远  相似文献   
998.
产业结构演进与山区自然资源贡献度排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青  姚寿福  张宇  周后珍 《山地学报》2004,22(3):292-297
通过建立资源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模式,系统论述山区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贡献.研究表明就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而言,传统意义上曾经在山区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矿产资源、耕地资源、衣食类及轻工业原料类生物资源,其地位和作用正在下降;而特色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正成为21世纪前期推动山区发展的新动力.进一步的定量分析表明,新时期山区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度(贡献度)排序如下生物资源(0.239)>旅游资源(0.204)>水资源(0.198)>土地资源(0.175)>矿产资源(0.095)>气候资源(0.089),这一排序结果亦可作为实施与确定中国山区资源开发优先次序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99.
张国英 《西北地质》2004,37(1):6-12
在南祁连清水沟一带,盐池湾组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为一套深灰绿色细碎屑浊积岩系夹深海泥岩。主要岩性有变泥质粉砂岩、长石石英杂砂岩、细砂质长石石英粉砂岩、长石杂砂岩、绢云石英千枚岩等。岩石中粒序层理、交错层理不太发育,指示该组岩层层序是倒转的.即北老南新。该组发育不完整鲍玛层序,有3种类型.即ABCD型、韵律型和均一型。综合研究盐池湾组的宏观岩性特征、基本层序、沉积构造、浊流沉积岩石学特征、粒度曲线特征、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指数等蕴藏在沉积岩中的各种地质信息,指示该组形成于次深海至深海相浊流沉积中端相和远端相区。浊积岩与深海泥岩以不同比例重复组合,构成复理石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1000.
在详细描述西藏北部拉竹龙地区泥盆纪地层剖面的基础上,根据在前人所划的奥陶系兽形湖组中采集到的大量属于泥盆纪的腕足类化石,修订了兽形湖组的定义,从而将区内泥盆纪地层划分为兽形湖组、拉竹龙组,并根据生物化石资料讨论了各组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