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428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文  阎相宾  李国蓉 《新疆地质》2002,20(3):201-204
通过钻井岩心和铸体薄片观察,根据下奥陶统灰岩基质的孔渗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并与基质作为储层的下限对照裂隙、洞穴和溶蚀孔洞不发育的灰岩基质,发现尽管有微孔隙的发育,但其孔隙度、渗透率、最大孔喉半径、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等参数值远低于储层下限值,基本不具备储集和生产油的意义。而下奥陶统灰岩段储集和生产油气的有效储渗空间按成因、形态及大小可划分为溶蚀孔隙、溶蚀孔洞、大型洞穴、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5类,构成5种性质有别的储层,即洞穴型储层、风化裂隙型储层、构造裂隙型储层、台缘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储层和地表残积物裂隙-孔隙(洞)型储层。从而使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完善的划分标准。研究和搞清这些有效储层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对塔河田区奥陶系的油气勘探开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2.
位于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场盐隆背斜构造西北倾末端的王北区块具有典型的盐湖沉积。通过对王场油田北区盐湖沉积机理和沉积规律的研究,弄清了它的各个微相特征,这对王场油田北区的后续滚动勘探开发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3.
陕北青化砭油田长2砂岩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化砭油田上三叠统长2辫状河砂岩储集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相通过控制储集岩的颗粒粒度及粘土矿物含量来控制储集物性,河道中心砂岩的物性好于河道侧翼砂岩,河道间沉积的储集物性最差。压实作用是造成砂岩原生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碳酸盐矿物和石英的次生加大胶结是降低储层物性的主要胶结作用,经溶解作用改造的辫状河河道砂体成为储集性能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是今后研究区长2油层组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44.
针对国内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中地层混合液电阻率(Rz)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动静结合确定Rz的新技术。该技术以开发井投产初期含水率资料为基础,结合静态研究成果,反演投产层的地层混合液电阻率(Rz),进而标定井筒中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在此基础上,应用自然电位测井的基本原理,可以计算垂向上各层的地层混合液电阻率(Rz)。对于初期投产层为单层和多层两种情况,提出了一种迭代算法,均能实现Rz的反演和Rmf的准确标定。以该技术为基础,针对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的扶余油田泉四段油层开展水淹层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通过与密闭取心检查井岩心分析数据对比,剩余油饱和度误差平均为6%。  相似文献   
145.
以胜利油区孤东油田七区西为例,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应用研究区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曲流河古河道砂体进行了系统的储层层次构型精细解剖。在点坝定量分布模式的指导下,根据点坝砂体垂向上典型的正韵律、砂体厚度大以及紧邻废弃河道分布等特征,在研究区Ng522单层复合河道砂体内部识别出2个单一点坝。综合露头和现代沉积的研究成果、经验公式预测以及对子井分析,建立了研究区点坝内部构型定量模式,以单井上识别的泥质侧积层作为依据,点坝内部定量模式及动态监测结果作为指导,进行模式拟合,达到系统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的目的。建立了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了采用在点坝砂体中上部钻水平井的方式开采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点坝构型解剖成果在研究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对类似油田储层精细研究及剩余分布预测都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6.
塔河油田加里东期岩溶储层特征及分布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溶储层是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主要储层,是海西早期与加里东期岩溶作用的结果。海西期岩溶储层主要发育在石炭系直接覆盖于中下奥陶统之上的地区,上奥陶统覆盖区的岩溶储层主要是加里东期岩溶作用形成的。地震剖面奥陶系反射波组底部上超、顶部削切特征,牙形剌化石带的缺失、志留系层序地层对比均证实奥陶系在加里东中期有过隆升剥蚀,说明塔河油田具备有加里东岩溶作用的地质条件,锶同位素特征证实了加里东期岩溶洞穴的存在。在上奥陶统覆盖区,岩溶储层主要发育于加里东不整合面(T47和T27)下300 m之内,岩溶储层中,岩溶洞穴高度主要为0~30 m之间,最大可达75 m,显然是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的产物。加里东期断裂控制了加里东岩溶储层的发育,由此预测了加里东期岩溶储层的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147.
张洪印 《地下水》2007,29(4):100-101,142
分别从地层地质条件,地下水有机指标化验,地下水多年水质变化规律,氚的同位素分析等方面研究了污水回注对地下淡水是否造成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污水回注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8.
浅析某油田地下水石油类污染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处于东北某油田区,该油田已有近50年的开发历史。随着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大量的石油被开采了出来。但是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对落地原油及开采过程中油田废水的处置不当,致使地下水遭受了污染。因此保护地下水免受进一步污染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都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基于研究区水样测试的结果石油类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图,发现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小范围内呈面状分布外,主要呈点状分布于研究区。通过结合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构造背景、地表水流和污染源的大量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石油类污染物主要是通过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裂缝和新构造断裂引发的地裂缝以及事故性污染到达地下水的。研究区的ZK6号井附近由于长期的超量开采地下水从而改变了地下水流向,在地表则形成了地面沉降并引发了此处的地裂缝,致使此地下水油类的污染非常严重。另外,新构造断裂在北西向、北北东向及东西向3组壳断裂带的基础上继承性运动,致使下伏含油层油气沿裂缝上窜污染上覆含水层,同时在油田地表发育大量的地沟、地裂缝,地表洒落的原油及其他污染物通过这些地裂缝污染含水层。  相似文献   
149.
塔河地区奥陶系油田水分布与运动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河油田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整装碳酸盐岩油田,其油田水分布与运动特征反映了油气运移规律。该区奥陶系油田水现今总体矿化度高,南北向存在从低到高再到低的3个矿化带,各带内平面分割性强,纵向层间差异大。塔河油田奥陶系的流体经历了多期次活动,奥陶系储层共捕获了4~5期盐水包裹体,其均一温度范围集中在60~80℃,90~105℃,110~140℃和145~170℃,盐度集中在0.5%~4%、5%~10%、10%~13%、14%~18%、>18%,反映出奥陶系储层曾经历过了4~5期热流体活动,对照埋藏史与油气运移史,高盐度流体活动与油气运移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油田水化学指标(油田水变质系数、碳酸盐岩平衡系数等)反映出塔河油区现今保存条件良好。井剖面包裹体纵向温度、盐度纵向不规则变化表明流体的活动以侧向运移为主。流体势分析说明运移方向不仅包括塔河东、南面是烃源岩方向,而且具有高流体势的西面也可能是油气来源方向。  相似文献   
150.
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后叠合形成的塔河西南部,用常规速度分析及成图方法都无法制作高精度的构造图,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这里利用塔河西南部钻遇S-D的50口钻、测井资料和3D地震资料,提出了以标准层为基础的井控外推法来拟合速度并最终作构造图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成本低,与实际钻探圈闭相对误差小于1.5%,能满足成图精度要求。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多个圈闭,这必将对该区油气资源的重新评价及进一步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