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350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519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大巴山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巴山地区跨秦岭、扬子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基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统计计算了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研究了元素分布特征、元素相关性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认为研究区Pb、Zn、Ba、Cu、Mn找矿潜力较大,推断研究区所在的秦岭构造单元成矿类型主要为与震旦系—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有关的低温热液锌铜矿和沉积型钡矿;研究区所在的扬子构造单元成矿类型主要为与寒武系碳酸盐地层有关的低温热液铅锌矿和与震旦系碳酸盐岩有关的沉积型锰矿;在此基础上,划分出杨家坪—葛洞钡锌成矿远景区、镇坪钡锌成矿远景区、黄安坝—迷魂阵锌铜成矿远景区、百羊坪铅锌成矿远景区和修齐镇—石坊乡锰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92.
SAGD钻井技术是开发超稠油油藏的一种前沿技术,在国内外的超稠油油藏开发中已经被大规模采用。 2008年新疆油田公司开辟先导试验区并尝试使用SAGD技术开采风城油田重18井区超稠油油藏,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开始进行大规模的SAGD钻井。本文结合近年来施工的SAGD双水平井中其中的一对井——FHW117P生产水平井和FHW117I注汽水平井,对SAGD双水平井钻井技术进行了介绍。塔式满眼防斜钻具、磁性定位导向技术、针对性的钻井液技术等,是该对双水平井顺利完钻的关键。另外,通过保持钻井液良好的润滑性、使用可循环式加压装置和大质量钻铤对筛管施加下压力的措施,使177.8 mm筛管顺利下入215.9 mm井眼内。  相似文献   
993.
江西赣中新余铁矿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类型之一,产于震旦纪火山-沉积浅变质岩系硅铁建造中。铁矿体普遍呈现"红绸带"式形态,前人认为是多期次褶皱叠加的结果。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在整个铁矿区发现,区域透入性的拉伸线理、A型褶曲十分发育,局部地段甚至出现鞘褶皱;系统测量表明,区域拉伸线理、A型褶皱的脊线走向稳定在295°~320°之间,倾角一般小于25°。推测赣中铁矿经历了强烈的塑性流变,"红绸带"式铁矿体是塑性流变,而非多期褶皱叠加变形的结果;整个铁矿区的原始形态应是一个鼻端向南封闭的巨形鞘褶皱,但变形期后不均匀的构造抬升和剥蚀,导致了不同铁矿区现今地表出露了原始形态的不同部位。结合褶皱构造对铁成矿物质的控制作用和矿区的地层出露状态分析,认为大陂-陂头、寨口-太平山-良山一带皆处于鞘褶皱的前缘部位,具有寻找富大厚矿体的找矿前景,松山-杨家桥处于鞘褶皱的西翼,平剖面上都发育小型鞘褶皱和红绸带式重叠矿体,因而也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94.
Climate change denial is motivated in part by ideology, with research showing that a greater tolerance of social inequality is consistently linked to lower pro-environmentalism. We report findings from two mixed-methods studies. In Study One, we provide insight into how individuals with varying levels of social dominance orientation discuss environmental issues by analyzing 59 interviews. These analyses revealed that many individuals were concerned about the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to climate change; however, many were also armed with justifications excusing their and others’ inaction on the problem. To establish further how the ideas shared in the interviews related to social dominance, we reworked the ideas into statements for survey-based research in Study Two. Social dominance orientation and its composite dimensions related to most interview-based statements, with those scoring higher on dominance attitudes more opposed to top-down action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ose more tolerant of inequality more opposed to individual action.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climate change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995.
潜在铀储层内部的层间氧化作用与铀成矿作用同时进行而且密不可分,(古)层间氧化带被认为是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找矿标志。运用岩芯和钻孔资料以及各分带的岩石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信息识别古层间氧化带,结合铀储层中具有古氧化性质和还原性质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定量地给予古层间氧化带以空间定位,并据此可以划分出古完全氧化带、过渡带和还原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铀储层规模、隔挡层、暗色泥岩及煤层等因素对于古层间氧化带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白德胜 《地质与勘探》2021,57(2):241-253
河南省西部小秦岭地区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区,区内豫西董家埝银矿为构造蚀变岩型矿床,是河南省西部董家埝地区小河花岗岩体南缘上发现的首个银矿床,为近年来该区域取得的重大找矿进展,其矿床规模达到大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勘查技术方法获得的多元信息,提高了异常解释精度和可信度,为董家埝矿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充分有效的找矿思路。其找矿流程和勘查模式为:(1)1∶50000水系沉积物异常圈定找矿靶区;(2)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激电中梯测量缩小找矿靶区,确定断裂构造含矿性;(3)地表槽探工程控制浅部构造蚀变带和矿(化)体;(4)激电测深方法查明深部构造蚀变带和矿(化)体延伸特征;(5)布置钻探工程验证深部矿体;(6)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了解更深空间内构造蚀变带和矿(化)体分布状态,预测找矿远景。以董家埝银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元信息特征为基础,总结和建立了该矿床找矿模式、模型,以期为矿区外围或相似地区进行类比寻找同类型银矿床提供借鉴经验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水泥改良冻土在融化压缩下的微观孔隙演变特征研究,对了解水泥改良冻土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将水泥改良后的冻土进行融化压缩实验,通过冷冻干燥法对试验后的土样进行电镜样品制取并获取其微观特征图像。对试验土样进行比重测试,得到土样真实的三维孔隙比。最后以真实孔隙比作参考,确定图像分割所选取的灰度值并提取其孔隙特征。结合融化压缩试验结果,对水泥改良冻土的孔隙数量、面积、定向角及丰度值随改良土压缩量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水泥改良后的冻土,大孔隙结构强度增大明显;随着水泥掺量及养护龄期的增加,孔隙比与孔隙面积变大,压缩量变小;随着土体压缩量的增大,孔隙的定向角分布逐渐由均匀状向锯齿状发展;土样压缩过程中,丰度值大于0.5的孔隙发生压缩明显,孔隙逐渐趋于细长状,并且随着压缩量的增大,孔隙丰度值的分布越来越趋于正态分布。孔隙微观结构演变研究为阐释水泥改良冻土宏观力学特性增强的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合成氟金云母多型种类与含量对云母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在X射线粉晶衍射(XRD)制样过程中云母00l基面极易产生择优取向,严重制约了云母多型组成和含量的分析。传统撒样法可促使晶体取向随机分布,但制备的试样表面不够平坦。本文对传统撒样法进行改进,在撒样过程中使样品架均匀旋转,从而获得表面平坦的试样。XRD测试结果表明,旋转撒样法取向指数(OI=I_(001)/I_(060))为3.9,与无择优取向的理论值4.5接近,明显优于正压法和侧装法(OI值分别为38.7和18.1),表明旋转撒样法能够显著减弱云母择优取向。这主要是由于旋转撒样法使晶体颗粒之间形成犬牙交错分布,提高了云母各晶面随机分布概率。Rietveld全图拟合分析显示,旋转撒样法获得的XRD数据精修效果较好,计算出本文合成的氟金云母样品中1M和2M_1多型含量分别为86%和14%,8个工业合成的氟金云母样品中1M和2M_1多型含量分别为57%~72%和28%~43%,并且存在较多的堆垛层错。总之,旋转撒样法减弱择优取向效果显著,为研究云母晶体生长、多型成因以及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9.
汤江伟 《铀矿地质》2010,26(3):129-136,144
以浙江省铀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按成因分类法结合赋矿围岩特征对铀资源类型进行了划分,论述了不同铀资源类型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通过分析浙江省铀资源的形成条件和成矿潜力,提出了浙江省寻找火山岩型铀矿的目标和方向,认为浙江省火山岩型铀矿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川西热香铜矿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热香铜矿位于乡城大断裂上盘娘拥复向斜次级旺央向斜核部,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岩墙中。通过对矿体,矿石以及成矿岩体的常微量元素化学成分特征的研究,初步认为热香铜矿是由于陆内走滑作用,岩浆沿断裂进一步侵位形成热液铜矿床。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热香铜矿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