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7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627篇
测绘学   400篇
大气科学   441篇
地球物理   1047篇
地质学   1255篇
海洋学   278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233篇
自然地理   35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Cole-Cole模型组合和稀释系数理论,可以描述测量得到的视复电阻率频谱与地下多个电性体SIP真参数之间的正演关系。本利用此正演关系进行反演试算,并比较了几种Cole-Cole模型反演方案的效果;提出固定极化目标体和围岩体的极化率同时反演其它各SIP真参数的反演方案。结果表明在固定极化率为真值时,利用此反演方案可以稳定、准确、快速地得出地下电性体SIP真参数。  相似文献   
102.
依兰-萝北地区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跟踪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地震活动图像演化和地震学参数变化两项指标,采用有时间段的时空扫描进行演化研究,逐步将这种演化研究推进到短期阶段进行跟踪研究。认为依兰-萝北地区近期发生5级左右地震可能性较小,黑龙江断裂两侧可能会有4级左右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03.
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安徽省较特殊的构造环境及历史地震分布特点,利用直达波最大振幅比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对安徽淮河中游区1974年以来近百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反演、聚类及空间合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北断块南缘的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震源断层滑动方式、构造应力场分布及块体运动方式、应力场随时间变化等。结果显示:淮河构造变形带及其邻近块体上震源断层总体上以近走滑型或斜滑型破裂为主,但倾滑型破裂也占一定比例;该地区构造应力以水平作用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的垂向作用。其中淮北和皖中块体仍可能分别向SWW和NEE方向运动,并在淮河构造变形带上产生左旋剪切作用,呈现一定的继承性活动特征;各块(带)上主压应力P轴走向随时间的变化在总体上较为一致,而各时段之间P轴方位存在一定差异,显示安徽淮河中游区受华北和华南应力场的共同作用,但其地震活动可能主要受控于华北应力场。  相似文献   
104.
Geochemistry of Brines from Salt Ore Deposits in Western Tarim Basi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Tarim Basin, many transgressions and relictions happened. So there have been plentiful sources of salt. Moreover, because of uttermost drought, a lot of salt has been deposited. It is possible to find potash salt in this area. In our fieldwork, we have found salt and brine in western Tarim Basin. Based on a geological surve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paleogeography,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ge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formation of potash salt in terms of the chemical analyses of samples collected from western Tarim Basin. Results of brine analysis lead to some conclusions: most of these salt brines have eluviated from very thick halite beds, mainly chloridetype salt and this kind of halite does not reach the stage of potash deposition in all aspects; WKSL (Wukeshalu) occupies a noticeable place, and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is district because there have been some indicators of the occurrence of potash deposits as viewed from the contents of Br and K. Finally, low Br contents are recognized in the Tarim Basin as a result of salt aggradation, and this point of view has been proved by the results of this experiment and the data available. It cannot depend upon the index of Br to judge the evolution stage of halite. We must look for other facies of potash except marine facies.  相似文献   
105.
新 疆 含 煤 地 层 具 有 地 层 倾 角 大 、煤 层 厚 度 较 大 、上 覆 第 四 系 厚 度 薄 等 特 点 ,适 宜 用 高 密 度 电 阻 率 法 追 踪 煤层 露 头 。新 疆 煤 田 地 质 局 物 测 队 使 用 复 合 对 称 四 极 剖 面 法 、联 合 剖 面 法 和 中 间 梯 度 法 等 方 法 ,在 拜 城 县 梅 斯 布 拉 克矿 区 探 测 煤 层 露 头 的 隐 伏 位 置 ,收 到 了 很 好 的 效 果 。  相似文献   
106.
Beamer Rock, a 50-m-wide island in the Firth of Forth, produces a distinctive von Kármán vortex street wak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ich depend on the speed and direction of the tidal flow. ADCP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CTD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and aerial photograph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region during flood and ebb tidal flow under neap and spring conditions. Good agreement was found between the observations and the results from a fixed-grid depth-averaged numerical tidal model. The island wake parameter correctly predicted the unsteady nature of the wake, and the Strouhal number (defined in terms of flow past a circular cylinder) was found to give excellent predictions of the wake wavelength when scaled on the island width. Contrary to published results, the study show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accurately simulate an unsteady island wake using a relatively coarse fixed-grid numerical model.Responsible Editor: Jens Kappenberg  相似文献   
107.
108.
三层模式背风波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臧增亮  张铭 《气象学报》2004,62(4):396-400
文中建立了一个背风波的三层理论模式 ;当三层Scorer参数在中层最大、高层次之、下层最小的情况下 ,利用该模式求得了背风波的理论波长及扰动的解析解 ,并对一个典型的个例计算了其背风波波长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背风波波长对上、中、下三层Scorer参数变化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波长对中层Scorer参数的变化比较敏感 ,对下层Scorer参数的大小和符号都不敏感 ,但在计算背风波波长时不能忽略下层的Scorer参数。  相似文献   
109.
非饱和土中镉离子传输模型参数反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自行设计的的真空实验装置,采用一维实验室土柱实验方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了15组实验,并基于实验所得的穿透曲线,使用梯度正则化方法反演得到了镉离子在8种葡萄牙土样和1种比利时土样中相应的传输模型参数。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实验验证了梯度正则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而证明所得结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0.
基于共反射点叠加的观测参数选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通常采用的共中心点(CMP)叠加技术对于复杂的地质构造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若通过从道间距、覆盖次数等观测参数与目标层地层倾角、共反射点离散度的关系出发,并结合模型正演,对复杂构造地层的观测参数选取进行优化,使之能对目标层尤其是逆断层下降盘的阴影层段进行较充分的“照明”,即可得到共反射点叠加剖面,这对共反射点叠加是一项有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