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1篇
  免费   969篇
  国内免费   948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47篇
地质学   4279篇
海洋学   182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287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41.
In recent years, a series of large low and medium abundance oil and gas fields are discovered through exploration activities onshore China, which are commonly characterized by low porosity-permeability reservoirs, low oil/gas column height, multiple thin hydrocarbon layers, and distribution in overlapping and connection, and so on. The advantageous conditions for large-area accumulation of low-medium abundance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clude: (1) large (fan) delta sandbodies are developed in the hinterland of large flow-uncontrolled lake basins and they are alternated with source rocks extensively in a structure like "sandwiches"; (2) effective hydrocarbon source kitchens are extensively distributed, offering maximum contact chances with various sandbodies and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3) oil and gas columns are low in height, hydrocarbon layers are mainly of normal-low pressure, and requirements for seal rock are low; (4) reservoirs have strong inheterogeneity and gas reservoirs are badly connected; (5) the hydrocarbon desorption and expulsion under uplifting and unloading environments cause widely distributed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of coal measures to form large-area reservoirs; (6) deep basin areas and synclinal areas possess reservoir-forming dynamics. The areas with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include the Paleozoic and Mesozoic in the Ordos Basin, the Xujiahe Formation in Dachuanzhong in the Sichuan basin, deep basin areas in the Songliao basin etc. The core techniques of improving exploration efficiency consist of the sweetspot prediction technique that focuses on fine characterization of reservoirs, the hydrocarbon layer protecting and high-speed drilling technique, and the rework technique for enhancing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42.
下庄矿田湖子地区铀矿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子地区位于NNE向诸广-新兴铀成矿带与近EW向大东山-漳州大断裂复合部位,是华南早、晚两期铀成矿热液活动叠加区、放射性高场区,既有"硅化带大脉"型铀矿产出,又有"交点"型铀矿存在,找矿前景良好.文章在论述下庄矿田铀成矿地质环境、铀成矿特征及铀矿定位条件基础上,分析了湖子地区铀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指出该区今后铀矿找矿方向是:① 6009号硅化断裂带,在其北段找硅化带大脉型铀矿,在其南段找"交点"型铀矿;②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和6009号带之间成矿部位,寻找硅化带型和"交点"型铀矿;③NW向、近EW向辉绿岩脉与NNE向、NE向构造交汇部位(交点),寻找"交点"型铀矿.  相似文献   
43.
浅析宁芜北段铜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与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龙海 《江苏地质》2008,32(4):263-270
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铜矿床基本特征、主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的前提下,对该区寻找铜矿的前景提出了看法,指出宁芜北段今后寻找铜矿应侧重斑岩型铜矿,提出了皇姑山等地区可作为今后寻找铜矿的重点地段及今后找矿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4.
辽宁省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探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宝华  郭纯一  高世斌  王健 《地下水》2008,30(1):109-111
分析了辽宁省水资源的现状和开发利用程度,探讨了辽宁省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总结出辽宁省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采取切实措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辽宁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5.
论油气成藏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及综合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气藏及金属矿藏的来源、运移、成藏/成矿等方面对油气成藏和金属成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油气藏和沉积金属矿藏均来自于相同的烃源岩/矿源层。一些金属(铀、黄铁矿等)的存在,有可能对有机质向烃类的转化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而烃类中的有机酸对金属元素具有溶解、螯合作用,有利于金属元素随烃类和成矿流体的析出。烃类和成矿流体在水-油-岩共存体系,在近乎相同的运移机制和路径中,能够一起溶解、萃取其路径上的金属元素,有利于金属元素的运移。油气与成矿流体可以在圈闭中聚集、成藏或者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金属矿物独立沉淀成矿。油气与金属的成藏/成矿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具有某些相似性。因此油气成藏和金属成矿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有利于对二者进行综合勘探和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
邓格庄金矿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充填式富硫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床。通过对邓格庄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的系统研究,认为矿区NNE向断裂与其他方向断裂交汇部位为金矿的有利成矿部位,在分析找矿标志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大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力度,进一步查证地球物理、化学异常,以期发现新的金矿远景区,进而指出了深部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47.
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地区的一个老油区,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勘探和开发,但仍有较大的资源潜力。主要勘探新领域有:寻找非构造油气藏(隐蔽油气藏)、老油田内部滚动勘探、钻探古中生界深层。费尔干纳盆地此前的钻探目标均是围绕大构造背景上的背斜圈闭进行,非背斜构造的研究和钻探很少。笔者研究认为费尔干纳盆地寻找非背斜圈闭油藏前景广阔;在对老油田内部钻采、试油资料的详细分析后,认为老油田内部主力逆断层的下盘和背斜构造的侧翼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盆地的古中生界不仅可以新生古储,而且其本身也可以生油,在盆地局部隆起及边部都存在古中生界成藏的条件。  相似文献   
48.
马槽滩磷矿区的矿体形态特征及合理勘查工程间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槽滩磷矿区矿体形态复杂,底板起伏不定,多年来勘查工程间距不断改变,因此用多种方法讨论了合理工程间距.探采对比和数理统计学方法求得控制资源量的合理工程间距分别为200m×150m和200m×100m;控制半变异函数的变程亦为200m×100m,均与现行规范相吻合。但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异相同,因此建议用正方形网格进行勘查更为合理,间距为150m×150m。  相似文献   
49.
地面核磁共振模型约束反演含水层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导电模型的地面核磁共振感应电动势是含水量的非线性函数.引入模型约束的迭代反演方法求解该非线性问题的反演.在反演过程中,根据理论公式计算迭代过程中灵敏度矩阵,并采用平坦模型和光滑模型两种约束.对均匀半空间、层状导电模型和实际数据进行了反演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约束迭代反演方法能从地面核磁共振感应电动势获得含水层较为合理的含水量及分布,且该结果可以从作为初始模型的均匀含水量分布反演得到.对无噪音数据,平坦模型和光滑模型约束对反演的含水量分布影响不大;但当数据存在一定的噪音时,平坦模型约束将比光滑模型约束获得更为精确的含水层参数.  相似文献   
50.
邵于庄煤炭勘查区新生界松散层厚度较厚,下伏为二叠系含煤地层,可采煤层多。区内含、隔水层组成复杂,由四个含水层和三个隔水层组成。通过对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提出了第一、二含水层是矿区的主要供水水源,为保证未来建设和开采时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应做好水源的保护工作;同时指明了第四含水层是浅部煤组开采的主要补给水源,在煤矿设计和开采过程中,应重点予以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