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1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556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705篇
地球物理   923篇
地质学   508篇
海洋学   245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32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在103-105a的尺度上,地磁场强度变化是影响陆地宇生核素生成速率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样品的地理位置和暴露时间。根据已有的磁场古强度数据,模拟200 ka以来海拔2 km、25°N和40°N的地表10Be生成速率的变化,进而分析地表宇生核素生成速率变化对岩石暴露年代测定的影响及其模式年龄的校正。校正磁场强度变化后,海拔2 km、25°N上,50-200 ka的模式年龄可被压缩14%~19%,大于1σ的误差,相同海拔40°N上的模式年龄可减小约8%。对中低纬两组模式年龄的校正充分证明,磁场强度引起的陆地宇生核素生成速率变化是暴露年代测定中主要误差源之一,尤其在低纬高海拔地区这一影响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2.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to process and correct full-depth current velocity data obtained from a lowered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LADCP).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except near the surface, the echo intensity of a reflected sound pulse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agnitude of the difference in vertical shear of velocity between downcast and upcast, indicating an error in velocity shear. The present method features the use of echo intensity for the correction of velocity shear. The correction values are determined as to fit LADCP velocity to shipboard ADCP (SADCP) and LADCP bottom-tracked velocities. The method is as follows. Initially, a profile of velocity relative to the sea surface is obtained by integrating vertical shears of velocity after low-quality data are rejected. Second, the relative velocity is fitted to the velocity at 100–800 dbar measured by SADCP to obtain an “absolute” velocity profile. Third, the velocity shear is corrected u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rrors in velocity shears and echo intensity, in order to adjust the velocity at sea bottom to the bottom-tracked velocity measured by LADCP. Finally, the velocity profile is obtained from the SADCP-fitted velocity at depths less than 800 dbar and the corrected velocity shear at depths greater than 800 dbar. This method is valid for a full-depth LADCP cast throughout which the echo intensity is relatively high (greater than 75 dB in the present analysis). Although the processed velocity may include errors of 1–2 cm s−1, this method produced qualitatively good current structures in the Northeast Pacific Basin that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deep current structures inferred from silicate distribution, and the averaged veloc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calculated by the Visbeck (2002) method.  相似文献   
133.
利用1949~2003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55年来影响山东热带气旋(TC)活动的气候特征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厄尔尼诺年,影响山东的TC频数较常年明显偏少.厄尔尼诺次年TC频数较常年稍有增加;拉尼娜年影响山东的TC频数较常年显著偏多,增加明显的月份主要是8月和9月,拉尼娜次年,影响山东TC频数偏少.厄尔尼诺事件强度越大,影响山东的TC频数越少;(2)影响山东的TC数和菲律宾以东洋面的海温呈正相关,并具有很好的持续性.影响山东的TC多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有较强的负距平区,影响山东的TC少年,赤道中东太平洋为正距平区;(3)厄尔尼诺年,影响山东的TC强度偏强.拉尼娜年,影响山东的TC强度明显偏弱.影响山东的TC强度厄尔尼诺年要比拉尼娜年强很多;(4)影响山东TC偏强年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有较强的正距平区,影响山东TC偏弱年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有较强的负距平.综上说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高低对影响山东的TC频数和强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4.
为探究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等因子的关系,本文依据2013—2014年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6个航次的调查数据,采用丛生指标(I)、聚块性指标(A)和负二项分布参数的倒数(CA)等聚集指标,分析了强壮箭虫的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了强壮箭虫密度的时空分布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强壮箭虫平均密度为21.85 ind/m3,春、秋季高,冬、夏季低;其密度的空间分布以黄河入海口附近水域为密集中心,向远岸水域逐渐降低;强壮箭虫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的聚集特征随密度的变化存在两次聚集和两次扩散;水深、表层水温和浮游桡足类密度是影响其密度时空分布的主要因子,总偏差解释率为55.11%,强壮箭虫密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小,随表层水温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随桡足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强壮箭虫密度受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环境因子变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5.
青岛地区太阳紫外线辐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青岛地区2004年全年紫外线观测数据的分析,在预设局地纬度、海拔高度、大气中臭氧量及其分布、空气质量状况、地表反照率等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总结了青岛地区紫外辐射随与太阳天顶角相关的不同季节和时段、天气状况(云况)的统计性变化规律,以服务于该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对紫外线的防护,尤其是为调光生态膜的研制及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6.
李宇  陈润珍  蔡敏  孔宁谦 《海洋预报》2006,23(Z1):104-109
本文对1960~2002年进入广西影响区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平均每年有4.3个热带气旋进入广西影响区,强度突然加强的平均每年有0.3个,发生在6~10月,其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海南岛东北部近海至粤西近海区域和北部湾海域。利用《台风年鉴》和《历史天气图》以及欧洲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对这类热带气旋进行环流特征诊断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有助于更好地做出这类热带气旋的风力和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137.
A simple exponential equation is used to describe photosynthetic rate as a function of light intensity for a variety of unicellular algae and higher plants where photosynthesis is proportional to (1-e−β1). The parameter β ( ) is derived by a simultaneous curve-fitting method, where I is incident quantum-flux density. The exponential equation is tested against a wide range of data and is found to adequately describe P vs. I curves. The errors associated with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are calculated. A simplified statistical model (Poisson) of photon capture provides a biophysical basis for the equation and for its ability to fit a range of light intensities. The exponential equation provides a non-subjective simultaneous curve fitting estimate for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a) which is less ambiguous than subjective methods: subjective methods assume that a linear region of the P vs. I curve is readily identifiable.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β and a are used widely in aquatic studies to define photosynthesis at low quantum flux. These parameter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estuarine environments where high suspended-material concentrations and high diffuse-light extinction coefficients are commonly encountered.  相似文献   
138.
新一代区域海-气-浪耦合台风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和调制机理研究",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联合国家海洋局的相关单位,通过实施近海台风的外场观测科学试验、加强台风边界层(特别是海气相互作用)物理过程诊断分析及参数化方案等的研究,建立并改进了台风强度预报的海-气-浪耦合预报模式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台风强度的集合预报技术,在历史典型台风个例和2016-2017年台汛期的业务化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预报性能。  相似文献   
139.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建立1988年、2000年和2015年3个时期马六甲海峡两侧的岸线数据,并从岸线结构、岸线变化速率、海陆格局和岸线开发利用强度等方面分析1988—2000年、2000—2015年和1988—2015年不同时段区域陆体以及槟城港等12个主要港口区域的岸线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如下:岸线结构变化显著,人工岸线长度和比例急剧增加,港口区域逐渐从单一类型主导向多元结构转变;除个别港口外,两侧岸线均呈向海扩张状态,南北两岸的岸线平均变化速率分别为0.91m/a和1.20m/a;因海峡南岸沼泽广布、地势低平及海平面上升等原因,其岸线稳定性差于海峡北岸;岸线开发利用强度持续增强,并表现出明显的海峡北岸强于南岸的空间差异,以及北岸第一阶段增长快于第二阶段,南岸第一阶段增长慢于第二阶段的时间差异。马六甲海峡的交通运输功能是两岸岸线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本研究对认识马六甲海峡两岸及港口区域岸线的时空变化和发展特征有重要意义,对海峡及港口岸线的综合管理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0.
中尺度暖涡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两组理想化数值试验,对比研究了分布于热带气旋不同位置处的海洋中尺度暖涡所引发的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发现,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暖涡对热带气旋强度有增强作用,而位于热带气旋外围的暖涡则会抑制热带气旋的发展。本研究将暖涡增强(减弱)热带气旋强度的区域称为内(外)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外)区暖涡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增强(减弱)幅度逐渐减小(增大),区域范围同步减小(增大)。内区暖涡增强了热带气旋的次级环流和结构对称性、增加了海气界面热通量,同时减弱了外围螺旋雨带,进而导致热带气旋强度增强;若暖涡在外区,其对热带气旋的作用相反,导致热带气旋强度减弱。由于理想化试验中热带气旋静止不动,因此研究结果可能只适用于传播速度较慢的热带气旋。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热带气旋和海洋中尺度暖涡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引入热带气旋外区暖涡的影响助力提高热带气旋强度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