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斑岩铜矿浅部富矿岩浆房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万伦 《矿床地质》2011,30(1):149-155
在主流的斑岩铜矿模型中,矿床下方都有一个浅部富矿岩浆房,为矿床的最终形成提供成矿流体.国外近年来的大量研究揭示了其基本特征,即位于地表以下约5 km,其大小直接决定着最终矿床的规模,其形态为平卧状,相对封闭,生命周期较短(一般约2 Ma).岛弧或陆缘弧环境有利于浅部富矿岩浆房形成的条件是中等挤压应力状态或挤压后应力松驰...  相似文献   
52.
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质科学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以地球早期演化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近几年我国前寒武纪地层学、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和前寒武纪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高精度微区测年技术的支持下,相继建立了鞍山、泰山和五台山等早前寒武纪经典地区的年代格架,推动了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构造格架的研究;中国晚前...  相似文献   
53.
The concentrations of Cu, Zn, Cr, Ni, Pb, As, Mn and Co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both in recent sediments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he Huelva littoral (SW Iberian Peninsula) and in their humic acid (HA) fractions in order to evaluate distribution and binding capacity of those trace elements to HAs. In addition, elemental composition (C, N, S) and δ13C values were determined to appraise the source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area. This study involved the comparison of selected samples taken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s including the estuary of the Guadiana River, the main fluvial system of the region, the Tinto and Odiel estuary system and the proximal shelf.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among Cu, Zn, As and Pb in bulk sediments, suggesting a common origin of all of those elements: the mining activities and pyrite deposits located hinterland. On the other hand, results for Cr, Co and Ni pointed to the basic rocks from the low basin of the Guadiana River as their main source. Elemental (C, N) and isotopic (δ13C) composition of sediment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autochthonous plankton in coastal shelf sediments, whereas estuarine and riverine sediments showed a major contribution of terrestrial biomass. Geochemical values for their corresponding HAs suggested a greater terrestrial contribution in the sedimentary OM of the coastal shelf sediments than in bulk sediments, which evidenced the influence of coastal currents and sediment fluxes. Humic acids sequester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Cu and Zn contributing to reduc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se contaminants.  相似文献   
54.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逐步和谐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能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聚集效应、保持土地生态系统平衡.以往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主要侧重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的优化,却忽视了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尽管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是土地利用合理配置的基础,但是在地域空间上分布不当,就会限制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影响土地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因此如何将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在地域空间上进行合理的落位,开展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问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全面地解释了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概念,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从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系统工程和管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和数学模型应用、社会学和政策学等理论角度,对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的创新和深化.  相似文献   
55.
20 世纪科尔沁的人口变化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蒙、汉、日语多种文献资料就科尔沁近百年的人口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一个世纪以来科尔沁人口增加很快,平均人口密度从民国初期的2.40 人/km2 增加到2000 年 的39.72 人/km2,约为世纪初的17 倍;新增人口主要为1949 年前的关内流民、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移民以及移民生育;人口增加最高峰出现在1949 年后的计划移民时期, 伪满时期的流民则构成了研究区近百年另一个显著的移民高潮;移入人口在科尔沁的分布受 距离农区的空间间隔、科尔沁自然环境条件及其变化、城镇化等因素影响,人口密度呈现从 科尔沁外围到腹地、从农耕区到农牧交错区和牧区、从城镇到农村牧区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移入人口成为20 世纪科尔沁的农耕主力军。  相似文献   
56.
珍稀濒危植物半日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半日花是半日花科的一种半灌木或灌木,稀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孑遗植物。全世界约有8属200种,多分布于地中海沿岸。我国内蒙古、新疆有2种分布,分别是新疆半日花和内蒙半日花。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特别是采矿、烧柴、放牧、土地开发以及城市化,加剧了对半日花的过度开发, 导致其生物量锐减, 造成个体衰退, 种群缩小的濒危状况,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所以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半日花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海洋生物技术前沿领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期国际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发展的有关信息资料,介绍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现状、前沿领域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8.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构造地质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根厚  胡玲 《现代地质》2004,18(4):423-428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系统地反映了构造地质学近年来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概括起来包括下列5个方面的内容。(1)构造变形与沉积作用:重点是不同构造体制,如伸展、挤压(包括斜压)体制下,各构造区域的构造+沉积关系,在利用层序地层等进行定量的构造反演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挤压作用下的构造样式:这一传统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仍然为构造地质学家所关注,如薄皮构造与厚皮构造在碰撞和非碰撞造山作用方面的表现样式;(3)山链内构造反转过程和构造的继承:描述经历了变形体制转换的区域运动学演化,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前缘课题;(4)大陆边缘前陆逆冲+褶皱的形成:特别强调盆地-山脉的藕合关系;(5)高应变带的研究及技术方法:包括制图、模型、实验方法和材料等。  相似文献   
59.
徐群 《气象科学》2000,21(3):302-308
本文总结了作者近40年在季度天气趋势预报研究与实践的历程和主要进展。六十年代提出并利用中高纬和低纬前期大气环流特征与夏季江淮流域旱涝趋势的隔季遥联制作预报,80年代补进一步考虑外在因子影响改进为“前期物理成因综合相似法”:1968~87这20年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趋势预报取得较好成绩。随后的预报实践表明,因全球气候异常增长,预报难度有所增大。1995年开始建立一种短期气候系统多变因子的物理一统计预报  相似文献   
60.
油气勘探中遥感方法新进展与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介绍了遥感在油气勘探中的最新应用 :( 1)以遥感为主线的油气勘探集成技术应用 ,包括油气遥感直接勘探研究与应用、小型及隐蔽油气藏遥感间接勘探应用和钻探靶区的遥感、物探和化探综合评价 3个阶段的应用层次。 ( 2 )以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与GIS技术相结合进行储层裂缝识别与有利含油气区块评价。未来几年的遥感技术将有更大的突破 ,表现在 :( 1)超光谱卫星遥感与直接探测地表油气微渗漏蚀变矿物 ;( 2 )热遥感成像资料等在油气直接勘探中的应用 ;( 3)卫星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与重力资料相结合的油气勘探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