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7篇
  免费   2318篇
  国内免费   3322篇
测绘学   950篇
大气科学   1206篇
地球物理   2907篇
地质学   8084篇
海洋学   998篇
天文学   603篇
综合类   1034篇
自然地理   268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423篇
  2021年   519篇
  2020年   547篇
  2019年   591篇
  2018年   520篇
  2017年   526篇
  2016年   609篇
  2015年   681篇
  2014年   782篇
  2013年   759篇
  2012年   876篇
  2011年   860篇
  2010年   698篇
  2009年   845篇
  2008年   772篇
  2007年   854篇
  2006年   960篇
  2005年   748篇
  2004年   794篇
  2003年   693篇
  2002年   572篇
  2001年   526篇
  2000年   518篇
  1999年   460篇
  1998年   425篇
  1997年   338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261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六盘山弧形构造带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盘山弧形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自震旦-寒武纪以来,经历了“威尔逊旋回“构造演化。在陆内裂谷和板块俯冲阶段,成矿类型主要为海底火山块状硫化物型和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而在碰撞造山和陆内造山阶段,成矿类型演变为与大型推覆体构造有关的似层状热液型,显示出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所反映的成矿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992.
A new model for unsaturated flow in porous media, including capillary hysteresis and dynamic capillary effects, is analyzed.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solutions are established an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solutions are analyzed. Some results of numerical computations are given. The model under consideration incorporates simple play-type hysteresis and a dynamic term (time-derivative with respect to water content) in the capillary relation. Given an initial water content distribution, the model determines which parts of the flow domain are in drainage and which parts are in imbibition.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can be recast into an elliptic problem for fluid pressure and an evolution equation for water content. Standard methods are used to obtain numerical results. A comparison is given between J.R. Philip's semi-explicit similarity solution for horizontal redistribution in an infinite one-dimensional domain and solutions of the new model.  相似文献   
993.
在对中国5个重要景观区1:20万金、铜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总结、对比,并讨论景观、表生因素对区域异常评价标志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区域异常系统评价体系的思路和评价准则,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系统评价的量化模型。  相似文献   
994.
孔隙水压力静力触探动态贯入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隙水压力静力触探作为一种新型的土体勘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其机理的研究尚存在很大的不足。笔者系统分析了孔压触探的贯入特征,提出了“孔隙水压力体积基准值”的概念,借此推导出用土体体积变形量计算超孔隙水压力的公式。在此基础上,用轴对称有限单元法模拟探头的动态贯入过程,揭示应力-应变的变化特征,寻找超孔隙水压力生成与消散的规律,对孔压触探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5.
l Public Educational Outla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Regional innovationAbility in ChinaInnovation includes a series of achvitjes from ale bed of new idea to produchon design coddle tesAng,manufac~g and marketing. It is also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creating, ti'ansfonning and applying.Regional innovahon system is a netWork promoting innovahon formed by the interachon of differentbranches and orgalhaations in a region. Many factors act upon tile innovahon ability in a specific re…  相似文献   
996.
在 L i Br与水的物质量比分别为 1∶ 64、1∶ 32、1∶ 16、1∶ 8、1∶ 4和 1∶ 3的情况下 ,对 L i Br溶液从低温到高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进行了研究。随浓度增加 ,锂离子的水合数量呈减少趋势但同时又从 L i+- Br-接触离子对的数量增加中得到补偿 ,而 L i离子的第一配位壳层的配位数量保持不变。在高浓度 Li Br溶液中 ,Br- O之间的距离有所增加 ,Br-- O的径向分布的形状更趋于非对称 ,从而很好地确定了 Br离子水合壳层 L i+- Br-接触离子对可以在更稀的溶液中产生 ,但随浓度增加而增加。L i+- Br-距离明显短于溶液中 Li离子与 Br离子的离子半径之和 ,也短于 L i Br晶体中两者离子半径之和。高浓度溶液中水分子的结构几乎被破坏 ,水分子间的氢键明显增加 ,但没有消失。对 L i+、Br-和水的扩数系数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7.
南海诸岛外来地名的命名背景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孙冬虎 《地理研究》2000,19(2):217-224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英美等国在我国南海海域的测绘活动,给这里的岛礁留下了一大批以英语为主的外语名称。文中论述了南海诸岛外来地名的命名背景及其对我国三次公布官方名称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处理南海地名问题的缺陷,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98.
Recent crustal horizontal movement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SupportedbytheNationaIClimbingProject"RecentCrustalMovementandGeodynamicResearch",acrustalmovementmonitoringnetworkdistributedinChinesemainlandhasbeenmeasuredfortWotimesinl994andl996.Thenetconsistsof22stationsthatarelocatedonsev-eralmajortectonicblocksinChinesemainland.ExceptNanchongstationwhichwasdestroyedatsometimebetWeenl994and1996andre-settledinl996,alltheother2lstationswereoccupiedfortwotimes.BasedontheresuItSobtainedfromcarefulpre-processingofGPSobservations,therecent…  相似文献   
999.
刘德正 《铀矿地质》2000,16(4):212-225
本文根据岩石矿物组份质量分数值的定和特性 ,提出定量计算组份质量转移的新方法。该方法运用模糊动态聚类分析技术 ,通过计算复原定和差并判定差值类型 ,辅以相应的判别参数 ,逐步从中筛选出真恒量组份 ,再利用真恒量组份定值系数 ,计算出变组岩石矿物各组份的真实质量分数值和转移量值。笔者将该方法称为真恒量组份定值法 (TCF法 )。  相似文献   
1000.
鲁东造山带榴辉岩变质作用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岩相学研究表明,广泛发育鲁东造山逞中的榴辉岩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含柯石英及其假象榴辉岩;么二类为含蓝晶石 、黝帘石及多硅白云母等榴辉岩;第三类为石榴石-绿辉石-石英组合榴辉岩;第四类为(角闪石)石榴石-辉及有关岩石(非典型“榴辉岩”)。这四类榴辉岩峰期前进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及P-T条件估算结果均显示它们应属于高温与超高压变质作用产物,其变质作用PTt轨迹表现为顺时针演化趋势,反映出板块俯冲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