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玉树、曲玛莱、杂多地震台观测到的数字震相资料,研究玉树Ms7.1级地震前后波速比时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3个台站平均波速比、波速比标准偏差在地震前后变化不相同,Ms4.7级前震发生时3个台站波速比都出现较明显的高值回返现象,其中玉树地震台波速比数值高达2.032。  相似文献   
92.
为了研究土层地震反应中软弱夹层对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本文构造了多种包含不同厚度、不同位置软夹层的土层结构,通过国内地震安评通用的ESE软件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夹层的厚度、位置、输入地震动的幅值等对加速度反应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上部含有软夹层的土层结构能造成反应谱出现双峰现象,引起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变大。本文研究结果对软土地区工程抗震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
基于文献记录的黑河流域历史时期旱涝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霞  张志强 《冰川冻土》2017,39(3):490-497
流域的旱涝灾害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是流域水资源演变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历史文献资料重建了西北内陆河黑河流域公元0-1949年的旱涝灾害等级序列,结合滑动平均、小波变换处理等方法,探讨了流域历史时期旱涝等级的频数特征、旱涝变化的周期特征及其与气候冷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对公元1000年以后的旱涝灾害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存在5个旱灾高发阶段(1230-1270年、1430-1530年、1640-1760年、1860-1890年、1900-1940年),3个涝灾高发期(1650-1690年、1730-1790年、1830-1910年),并呈现出旱涝灾害频发的态势;1000-1949年期间,流域旱涝灾害存在4个准周期变化,对比发现这与太阳黑子活动等环境变化周期有紧密的联系;1580年以前,气候冷暖是影响旱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因子,但16世纪以后,旱涝灾害交替频发,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加剧了该现象。所以,定量辨析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旱涝灾害的影响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实际水利条件下农业干旱的发生规律,简化农业干旱事件的评估方法,提出基于区域农业用水量的干旱重现期计算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用水量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WA,在基于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PA识别干旱事件的基础上,提取WA干旱指标下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特征变量,并根据以PA为干旱指标的干旱烈度频率分布曲线FS(x)和干旱历时频率分布曲线FD(x),运用Copula的简化方法计算基于WA的干旱事件重现期T,最后结合基于PA的干旱事件重现期T0,回归分析出T与T0间关系的计算公式。选取干旱灾害影响严重的亳州市为实证区域开展应用研究,计算得到1975-2007年各场干旱事件的T0和T以及T0与T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T比T0更合理地反映区域农业实际受旱状况,重现期T0和T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采用T的回归方程可简化计算考虑区域实际抗旱能力下的干旱事件重现期,在区域防旱减灾实践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曹广忠  刘涛 《地理学报》2011,66(12):1631-1643
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受到了世界关注.由于政策环境和地理基础的差异性,地带间差异成为中国城镇化空间差异的主要特征:在多元动力的共同推动下,东部十省的快速城镇化为全国的城镇化进程贡献了49%.新世纪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提出,政策和地理基础的地带间差异逐步缩小,国内外投资重点向内陆转移,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与创业成为人口流动的新特征,带动中西部地区对全国城镇化的贡献迅速提升,中国城镇化的重心向内陆转移,省区城镇化趋同现象比较明显.这些新现象在2005 年以来更加强化.实证结果表明,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促进内陆省份对全国城镇化的贡献率提高了8.7%,但并没有对中国省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产生影响;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国际市场的开拓将成为内陆地区城镇化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96.
珠江三角洲地区风暴潮重现期及增水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海岸中台风暴潮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受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影响,该地区风暴潮增水重现值将出现显著的变化。本文采用耿贝尔方法和皮尔逊Ⅲ型分布法,分别计算了珠江三角洲地区11个潮位站的最大增水值的重现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绘制了风暴潮增水重现值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大部分潮位站的耿贝尔分布曲线与经验频率点吻合程度较好,少数潮位站的皮尔逊Ⅲ型分布曲线与经验频率点吻合程度较好,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效果最佳;分析了该地区风暴潮重现期的基本特征;最后总结了风暴潮与台风路径、天文潮以及地形之间的关系。该计算结果将为政府规划设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对风暴潮预报、海岸工程设计和估计风暴潮造成的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应用储层流体包裹技术研究了恩平凹陷油气的成藏规律.结果表明,该区油气主要有两期充注,第一期充注时间较早(20 Ma),以油为主,原油主要来自深部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大量油气见于浅层储层;第二期充注时间较晚(5 Ma以后),以天然气为主,天然气主要源自文昌组烃源岩,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层储集层中.研究认为第一期油气充注与盖层形成时间匹配不好,可能是浅层勘探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勘探方向应以深层储层(文昌组)为主,寻找深层早期构造更为重要,是下一步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8.
刘云刚  燕婷婷 《地理研究》2013,32(7):1280-1290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沿海大都市和内陆地方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其中人口流动是重要动因。因此,如何吸引人口回流,留住本地人才,是内陆地方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在此背景下,以驻马店为案例地,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探讨了在深圳市的驻马店籍人口的回流意愿,以及当前驻马店的人口回流状况,并重点对回流创业者与回流购房者的回流动因、地域选择、就业动向及预期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以驻马店为代表的地方城市已出现了以U-turn 与I-turn 为主的人口回流现象,且回流人口大都从事或打算从事与之前就业行业相关的创业活动。已发现有两种主动回流类型,即创业回流和购房回流。其中,购房回流也可看作是创业回流的前奏,二者可理解为同一回流过程的两个阶段。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做出积极的政策引导,回流人口及其带动的返乡经济可望成为地方城市摆脱发展困境的一个新战略。  相似文献   
99.
Many seismic loss problems (such as disruption of distributed infrastructure and losses to portfolios of structures) are dependent upo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ground‐motion intensity, rather than intensity at only a single site. Quantifying ground‐motion over a spatially‐distributed region therefore requires information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round‐motion intensities at different sites during a single event. The focus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assess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ground‐motion spectral accelerations at different periods. Ground motions from eight well‐recorded earthquake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spatial correlations. On the basis of obtained empirical correlation estimates, we propose a geostatistics‐based method to formulate a predictive model that is suitable for simulation of spectral accelerations at multiple sites and multiple periods, in the case of crustal earthquakes in active seismic regions. While the calibration of this model and investigation of its implications were somewhat complex, the model itself is very simple to use for making correlation predictions. A user only needs to evaluate a simple equation relying on three sets of coefficients provided here to compute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or spectral values at two periods and at a specified separation distance. These results may then be used in evaluating the seismic risk of portfolios of structures with differing fundamental period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0.
ABSTRACT

Series of observed flood intervals, defined as the time intervals between successive flood peaks over a threshold, were extracted directly from 11 approximately 100-year streamflow datasets from Queensland, Australia. A range of discharge thresholds were analysed that correspond to return periods of approximately 3.7 months to 6.3 years. Flood interval histograms at South East Queensland gauges were consistently unimodal whereas those of the North and Central Queensland sites were often multimodal. The exponenti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pd)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interval exceedence probabilities, but fitting utilizing the Anderson-Darling statistic found little evidence that it is the most suitable. The fatigue life pd dominated sub-year return periods (<1 year), often transitioning to a log Pearson 3 pd at above-year return periods. Fatigue life pd is used in analysis of the lifetime to structural failure when a threshold is exceeded, and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its relevance also to the elapsed time between above-threshold floods. At most sites, the interval medians were substantially less than the means for sub-year return periods. Statistically the median is a better measure of the central tendency of skewed distributions but the mean is generally used in practice to describe the classical concept of flood return period.
Editor Z.W. Kundzewicz; Associate editor I. Nalban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