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对2006年以来《气象与减灾研究》的多项期刊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期刊稿源及网站建设情况进行细致调查。结果表明:1) 自2006年更名以来,期刊发展较快,然而期刊的进一步发展已经遇到“瓶颈”,即缺乏长期稳定的优质稿源;2) 拓宽优质稿源是期刊进一步发展的首要任务;3) 编辑部须重视期刊网站的建设、维护及更新,为读者、作者提供优质服务,以利期刊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4):196-202
Abstract

The ultimate goal of all geographic education is to have our students think geographically for life. To this end, the five geographic skills sets allow teachers to use the inquiry approach to more accurately observe whether or not geographic thinking is actually taking place. As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these geographic skills, fieldwork, journaling, and stories based on the field experience have proven to be effective tools of inquiry.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how a journal, kept by the author while on an advanced alliance summer institute to Russia in 1996, was used to write an original short story based on the author's fieldwork there. The author's experiences model the five geographic skills sets in developing lesson plans for the original short story, The Dragon and the Anchor. These activities allow the students to sharpen their geographic skills and develop a sense of place by studying the changes that have occurred in Russia since the fall of communism in 1991.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集群化服务平台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学术期刊的集群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趋势,国外出版集团稳居科技期刊的霸主地位,中国科技期刊的集群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自2006年起,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及其期刊人经过10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积极应对国内外期刊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勇于创新,已经基本形成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集群化服务平台发展的战略构想,并成功地推出了拥有54家加盟期刊并且模块功能完备的集群化服务平台网站(www.geores.com.cn)、统一的在线采编系统、底层数据的结构化、富媒体出版、手机APP与微信服务公众号、数据出版、科研云助手系统、媒体宣传与推广、中国地理与资源权威专家库、中国地理会议服务系统、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不定期的专题性期刊沙龙、《中国地理与资源国情快报》政策版与科普版、“具影响力中国地理期刊优秀论文”等14项具有显示度的期刊多元增值产品,事业思路清晰,行动果敢有力,工作扎实有序,集群功能完备,投入产出比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由传统纸质出版向富媒体出版、由文献生产者向学科与社会集成型知识服务提供平台的两大根本性转型,这使得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更加掌握了主动,把握了先机,开启了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集群发展的新局面和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期刊论文的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知识专业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吕拉昌  廖倩  黄茹 《地理科学》2018,38(8):1245-1255
将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发布的168个学科领域期刊论文数量为数据来源,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知识专业化水平、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专业化水平总体偏低,多样化水平较为明显;知识专业化水平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随城市行政等级依次升高,即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普通地级市。具有资源优势的城市,其知识专业化领域高度集中在以资源为基础的领域;中小城市的知识专业化领域相对较少,专业化程度高;大中城市知识专业化领域多,多样化趋势明显,但各领域的知识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从城市等级上来看,知识专业化程度表现为五线城市>四线城市>三线城市>二线城市>一线城市。 知识专业化水平主要受科教经济因素、人才潜力和服务业因素、工业基础因素、人口规模因素四大因素影响。 知识专业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整体呈现倒U形关系;但各区域随发展阶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可以分为U形、倒U形、M形和W形4种大类型。  相似文献   
15.
网络技术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渠道,促进了《古地理学报》办刊模式的转变。通过建立独立网站、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文章获取渠道、多样化的沟通方式、个性化的文章精准推送、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等,逐步形成了适应期刊发展的立体办刊模式。  相似文献   
16.
赵歆 《地理学报》2015,70(9):1526-1534
依据2015年6月发布的2014年度国际期刊引证报告,将SCI收录的46种地理学期刊按学科分为5大类,对各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相关引证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各专业地理学期刊2009-2014年间的学术影响力增长情况进行总结。同时,整理国际地理学期刊的年刊文量、出版国别、出版周期和出版公司等期刊出版资料,对国际地理学期刊的学科类型分布、学术影响指标、编辑出版状况之间的相关影响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总结《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32年来的办刊经验,分析期刊服务范畴,围绕期刊办刊理念定位。阐述了提高期刊质量的具体方法,要掌握学科前沿的发展,提高论文的时效性,保证文章创新,把好学术质量关,对科研特色人才群体进行追踪,积极组织约稿等,为学术交流搭建快捷、高效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承担学术期刊整体质量把关责任的主编,直接决定着创新型精神产品的生产质量。在知识快速传播和新媒体崛起的今天,对主编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不断进修以提升学历层次,努力形成"专""博"互补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编研结合"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季菲菲  陈雯  袁丰  孙伟 《地理研究》2013,32(10):1899-1911
科技金融是伴随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和金融发展不断深化、服务于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而逐渐产生的新生事物。以中国科技金融创新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的无锡国家级高新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对科技金融体系的产生、发展及其空间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无锡新区的科技金融服务已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政策、市场和社会因素是科技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科技金融体系的建立推动了产业转型,专门的科技金融空间出现,同时在科技金融支持下新的产业空间出现,并引发人口空间转移和社会空间转型等。本文可丰富科技金融和高新区转型的理论,并为其他地区的科技金融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贺方 《高原地震》2010,22(4):62-65
针对目前期刊审读要求制度化的现状,探讨了提高地震科技期刊审读实效性的途径。期刊刊前和刊后审读要抓薄弱环节,内部和外部审读要有的放矢;科技期刊的审读内容有别于社科类期刊,不同的审读内容就有不同的审读主体和审读方法。审读效果的好坏与审读者的专业水平、知识结构甚至心理素质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