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3篇
  免费   663篇
  国内免费   933篇
测绘学   408篇
大气科学   580篇
地球物理   848篇
地质学   1658篇
海洋学   655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262篇
自然地理   4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wave forces on 1, 2 and 4 vertical circular piles under the action of several wave trains of the same wave parameters, such as Hs,Tp and Mo, but different wave group factor GF are measured in the laboratory. After comparing these forces, it may be concluded that the mean and significant wave forces are almost of no difference for the wave trains with different GF. When GF is larger, the one-tenth of the wave froce extreme is slightly increased and the maximum wave force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ones with smaller GF, to which attention must be paid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62.
救荒野豌豆对污染土壤中Cd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Cd单一和Cd、Zn复合污染对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生长及吸收富集重金属元素Cd的影响.以武汉市郊某蔬菜基地的农田土为试验土壤,分别加入5种质量分数的Cd(5,20,50,100,200 mg/kg),Zn的添加质量分数为150 mg/kg,模拟污染土壤进行盆栽试验,每盆移栽生长一致、数量相同的植株幼苗.结果表明:植株根、茎、叶、豆中的w(Cd)随着土壤中w(Cd)的增加而增加,且根>茎>叶>豆.当土壤中的w(Cd)=5 mg/kg时,根部的富集系数达到了17.18.但是,随着w(Cd)的增加,富集系数逐渐减小.在Cd、Zn复合污染的情况下,植物对Cd、Zn的吸收存在着协同效应,尤其是根部对镉的吸收有显著的提高.救荒野豌豆不仅能在高含量的镉污染土壤中正常生长,而且其根部的w(Cd)要远远大于地上部分,说明它是一种镉的排异植物.  相似文献   
63.
林宣明 《福建地质》2008,27(1):57-72
对煤炭资源勘查资源量与客观物质量之间差值的误差理论探讨,提出误差由真值误差、系统误差和离差3个基本部分组成,其中真值误差是不可消除的观测误差、系统误差是控制网度所决定的准确度标准、而离差是由地质构造及矿床形态的多解性产生的资源量波动。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一个关于误差的数学模型,最后应用误差理论对现行勘查工作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避免错误及减少误差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64.
煤体变形程度控制着煤与瓦斯突出和煤层气的可开发性,煤体结构空间展布预测是人们长期关注的焦点。以岩体力学和分形几何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安阳矿区双全井田为例,通过计算岩体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系统探讨了岩性结构对煤体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岩体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与断层和测井曲线判识的煤体结构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低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区,煤体易发生韧性变形,软煤发育;高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区,煤体(和岩体)以脆性变形为主,以断层发育为特征。这一结论为井田构造发育特征和软煤空间展布所证实。岩体力学和分形几何学的引入,为煤体结构空间展布区域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5.
潜水蒸发系数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柱 《地下水》2008,30(6):27-30
利用河北省冉庄水资源实验站、安徽省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山西省太谷均衡实验站实测的潜水蒸发资料,对潜水蒸发及潜水蒸发系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不同岩性、不同潜水埋深在有无作物生长条件下的潜水蒸发系数。为华北地区水资源平衡计算潜水蒸发系数的选定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6.
多尺度空间线状实体形状相似关系的表达与度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对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中线状实体综合前后的形状相似性进行了描述、分析和研究。通过调查统计,得出了衡量线状实体形状相似程度的两个重要参量SIMⅠ、SIMⅡ,基于这两个参量给出了空间线状实体形状相似性的定义以及在不同尺度下线状实体形状相似性的度量方法,并用实例进行验证。为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时线状实体的形状表达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67.
针对空间数据库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实例的层次式模式匹配方法,并解决了实体对应关系的自动建立、要素类相似性计算、属性相似性计算等问题.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8.
大民屯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笔者在对比多种方法的基础上,对大民屯凹陷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进行了恢复。  相似文献   
69.
Changes in hydrog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River Choushui alluvial fan aquifer before and after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Taiwan, have been identified using pumping tests. Three wells, SH2, YL2 and SC2, located in a compressional zone with high coseismic groundwater levels, were tested. The threshold of the aquifer deformation with respect to transmissivity (T) is greater than that with respect to storage coefficient (S). Decreases in the post-earthquake S are approximately 60% at SH2 and SC2, indicating aquifer compression after the Chi-Chi earthquake. Changes in the post-earthquake T range from 61% increase to 0.8% decrease. Moreover, results from anisotropy analysis of T at SC2 further illustrate that normal stresses induced by the Chi-Chi earthquake have consolidated soil particles. Soil particles dilated laterally after the earthquake,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 of the equivalent T. The changes in hydrogeological properties have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spatiotemporal fluid pressure and horizontal groundwater movement, resulting in different amounts of drawdown during post-earthquake pumping.  相似文献   
70.
鱼耳石中锶和钡富集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鱼耳石中元素锶和钡主要来源于鱼类生存的水体,这两种元素通过腮或肠进入内耳淋巴液,继而以类质同象的方式沉淀在耳石晶格内部空位和晶格间隙中。耳石结晶沉淀的整个过程不仅受生物的调控作用,而且还受到外界环境,如水体元素浓度、盐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耳石中某种元素的浓度与其在水体中的浓度之比(元素富集系数)与鱼类所生存的环境之间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在以上各种因素中,水体元素浓度对耳石元素富集系数的影响最为显著。一般来说,耳石中某种元素的含量与水体中相应的元素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而水体中元素之间就耳石中的富集过程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或抑制作用,如Sr对Ba为协同作用,Ca对Sr、Zn为拮抗作用。另外,水体盐度或温度与元素富集系数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而是因鱼种、水体综合环境及元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鱼种一定的情况下,耳石中元素富集系数与水体盐度和温度存在良好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相关性分析,可以认为耳石中元素富集系数与环境因子(水体元素浓度、盐度、温度)之间存在响应关系。因此,可以选用那些受环境影响大但对自身调控影响小的元素(如:Sr、Zn、Pb、Mn、Ba、Fe、Li、Ni、Cd)来建立耳石与水体环境之间元素富集系数的定量化模型,并利用这种响应关系及定量化模型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