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96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吉泰盆地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面积4550 km2.构造上属于华南褶皱系赣西南坳陷之大湖山芙蓉山隆断束与吉安凹陷的交接部位,主要沉积一套白垩系红色碎屑岩建造夹含膏盐层和卤水.基于对已知泰和县梅岗卤水锂矿地质特征、钻探成果和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研究,认为白垩系周田组第三段、第四段碎屑岩Li最富集,Li主要还是地层同生富集引起,是本区卤水锂矿主要矿源层.结合吉泰盆地1:20万化探数据和值夏幅1:5万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圈定以梅岗锂高富集区为核心的4处远景区,在吉泰盆地赣江两岸白垩系和第四系分布8个锂富集区,表明吉泰盆地具有良好的寻找卤水锂矿远景.  相似文献   
972.
正20140758Chen Liuqin(Jiangxi Key Laboratory of Nuclea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Nanchang 330013,China);Guo Fusheng Gravel Fab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Hekou Formation in Fuzhou-Chongren  相似文献   
973.
余心起  吴淦国  狄永军  邱骏挺  周翔 《岩石学报》2010,26(12):3469-3484
在确定粤北霞岚杂岩形成于早侏罗世的基础上,本文报道了赣南东坑盆地含湖杂岩和临江盆地玄武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含湖杂岩由正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辉长辉绿岩组成,SHRIMP锆石U-Pb年龄值花岗闪长岩193±2Ma,混有正长岩的辉长辉绿岩196±1Ma,属于早侏罗世产物。野外可见花岗闪长岩中正长岩包体与基性岩包体共存、以及基性成分渗入正长岩包体中的现象,可能表明存在多次结晶作用。含湖以东约8km处的花岗斑岩186±3Ma。临江盆地的玄武岩则有2570Ma、1730Ma、800Ma、430Ma、190Ma等多期多组捕获锆石的年龄,最迟为早侏罗世,但不能与含湖杂岩构成燕山早期的双峰式火成岩组合。多组~195Ma的火成岩表明,早侏罗世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间歇期可能时间不长,即印支期的挤压在早侏罗世已经转向伸展垮塌,或者即将开始从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对赣南东坑盆地含湖杂岩和粤北霞岚杂岩钾长石的40Ar/39Ar测年结果为132~137Ma之间,表明中国东南部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后退引起的后缘扩张和动力学背景从挤压到拉张的构造转换事件影响,及由此所引发的大面积火成岩对早期火成岩成岩后期构造热事件扰动。这一认识可以促进对赣南粤北地区早侏罗世构造属性及其后续构造演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74.
武山铜矿地处长江断裂南侧的九江—瑞昌构造带中心部位,发育于横立山—黄桥向斜的北翼。不整合面及武山岩体接触带是矿体赋存的主要部位;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和中石炭统黄龙组白云质灰岩之间的层间断裂带、中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灰岩的层间断裂带控制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体的成生与富集,而武山岩体与石炭系、二叠系灰岩、灰岩捕虏体的接触带则形成夕卡岩型矿体;在武山岩体和石英砂岩接触部位则难以形成工业矿体。在研究断裂构造、接触带构造、褶皱构造和围岩组成特征基础上,预测在标高-1 100 m之上,武山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中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而在武山岩体与泥盆系、志留系巨厚碎屑砂岩的接触部位则矿化较差。  相似文献   
975.
吴俊华  龚敏  龚鹏 《地质通报》2010,29(5):925-932
利用城门山铜矿326个钻孔的原始资料信息,通过MAPGIS-TDE三维可视化系统建立三维地质、地球化学模型,结合数学模型进行深部成矿预测。结果表明,城门山铜矿深部主体岩体是晚期的石英斑岩,早期的花岗闪长斑岩是石英斑岩的大“捕虏体”;赋存于上泥盆统五通组与中石炭统黄龙组假整合面和裂隙带中的似层状块状硫化物矿体往深部产状变缓,有往向斜核部发育的趋势;城门山铜矿深部应以寻找斑岩型钼矿和似层状含铜黄铁矿为主要找矿方向,第二空间(-500~-1000m)约有50×104t铜资源量(Cu≥0.3%))和20×104t钼资源量(Mo≥0.04%)。建议在矿区0-102勘探线剖面上实施深部钻孔工程。  相似文献   
976.
江西省弋阳县大源岭瓷石矿是2009年江西省发现的重要矿产地之一。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分析研究,大源岭瓷石矿为赋存侏罗系于林山组层间裂隙的岩浆侵入矿床,矿体厚度大、规模大、储量大,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晰,容易辨认。通过对矿石特征以及加工技术性能的分析研究,瓷石矿石为绢云母化微细粒少斑花岗斑岩,三氧化二铝等粘土矿物含量高,铁主要以菱铁矿赋存,矿石质量好,为优质瓷石。矿石工业类型属硬质瓷石,矿床成因为岩浆自变质矿床。该矿床的发现不仅为江西省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而且为今后江西省乃至全国寻找同类型瓷石矿床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7.
使用参与性农村评估、历史资料文献、生态时限等方法,重点分析农牧民偏好对生态建设工程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山江湖农民和三江源牧民在经济收益最大、生产方式延续和信仰习俗维持上的偏好是决定政府主导生态建设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的稳定性力量,具体生态适应性措施选择和对策安排时必须确保、延续或维持,它们有的可为生态适应性对策的安排或进一步合适调整提供新的思路或指示,有的则因本身就是生态适应性恢复或重建做法可直接利用的。但是,山江湖农民偏好归根结底就是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山场重建的适应性安排中易于利用,而三江源牧民偏好则仍停留于宗教习俗框架内,草场恢复的适应性调控中难以改变。但在施加适当引导措施的情景下,前者可转换为更为主动的适应性参与而后者仍有很大的被动性。  相似文献   
978.
在构建衡量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P-S-R模式指标体系基础上,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借助GIS空间分析软件,利用ESDA等方法,对江西省各地貌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针对各地貌区制约耕地集约利用因素,分别提出了今后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两时段基于综合度的Global Moran’s I分别为0.16和0.30,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呈空间正相关,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地域上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区域差异性,且有不断加强趋势。总体上平原区的集约水平高于丘陵与山区的,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相对较高;各研究实体Local Moran’s I及Grid图,反映了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局域空间上的均质性,即水平高、低区域各自集聚;LISA显著集聚四种类型中,正空间自相关的"H-H"、"L-L"占主体部分,时段Ⅰ二者约占总数的73.33%,时段Ⅱ则提高到80.95%。其中,"H-H"关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而赣东北、西北及南部的丘陵山区则表现出明显的"L-L"关联特征;平原、丘陵、山区三大地貌区影响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各异。  相似文献   
979.
江西省汛期暴雨气候特点及预报方法综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概括介绍了江西省汛期暴雨的气候特点、汛期暴雨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特征,以及针对江西省汛期暴雨的预报方法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江西省暴雨预报方法研究的主要方向,认为应该将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特征与地形特征相结合,开发暴雨预报方法并建立暴雨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980.
江西省春夏季强对流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0—2007年江西省87个地面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对江西冰雹、雷雨大风(风速≥17m/s)和强降水(雨强≥30mm/h)3种强对流天气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年平均发生次数分别为13.7、181.4、123.8站次。冰雹和雷雨大风有明显的月际变化,冰雹站次峰值在3—4月,占总数的79.1%。雷雨大风站次有2个峰值,分别在7—8月和4—5月,占总数的44.3%和31.7%,且4月全省10站以上的大范围雷雨大风日数最多。自1990年以后,冰雹和雷雨大风呈逐年减少趋势。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6—8月,占总数的70.3%,大范围短时强降水过程日数8月最多。在地理分布特征上,冰雹丘陵、山区多,平原少,赣东北最少,并有6个冰雹多发区;雷雨大风东多西少,平原和河谷或峡谷地区多山区少,赣西北最少,有5个雷雨大风多发区;短时强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有5个高值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