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0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731篇
测绘学   180篇
大气科学   1127篇
地球物理   731篇
地质学   944篇
海洋学   32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95篇
自然地理   51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滇西北新生代以来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滇西北地壳活动增强:山脉的构造隆升速率从全新世以前的0.3~1.7mm/a变为全新世以来的2~7.1mm/a;全新世盆地的构造沉降速率较更新世增长1~2个数量级;第四纪断裂(以红河断裂为例)错移速率不断加大;现代地壳应力值高,构造变形速度快,地震活动强度加剧,地热流异常明显。地壳活动性加剧将造成滇西北地势格局和山地地质灾害问题进一步恶化、湖泊加速收缩、区域稳定性降低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人类生存环境将更严酷。  相似文献   
992.
魏晓雯  陈亮  赵蕾  陈明 《气象科技》2021,49(5):754-761
本文以海南洋浦港为例,利用2015—2019年大风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大风过程的环流特征、发生机制及其预报指标。结果表明:(1)洋浦港大风过程按照影响系统可分为冷空气型、切变线型、热带气旋型和热低压型4种。(2)冷空气型大风主要是由强冷平流引发的;当925hPa关键区24h降温超过6℃且北风分量大于11.5m/s时,洋浦港6h后易发生冷空气型大风;切变线型大风主要产生于强对流引发的雷暴大风、飑线等;当925hPa低空切变线、500hPa南支槽等天气尺度系统出现有利配置,对流有效位能CAPE≥1500J·kg~(-1),且具有较合适的对流抑制能量CIN值时,易发生切变线型大风;热低压型大风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海风锋密切相关;当海南岛西北部陆地与近海海面的6h变温之差≥3.5℃,CAPE≥1500J·kg~(-1),CIN≤20J·kg~(-1)时,海风锋极易触发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热带气旋型大风主要发生在TC中心附近的等压线密集带以及外围螺旋雨带的中小尺度对流系统中。业务预报时可在数值预报基础上结合统计规律以及卫星、雷达等实况资料综合判定风力等级。  相似文献   
993.
谢静芳  应爽  刘海峰  陈雷 《气象科技》2020,48(2):248-253
利用吉林省业务运行的WRF模式,计算了与紫外线指数相关的气温、湿度、云量、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和地表向下的短波辐射通量、地面热通量、反照率等非常规气象要素,利用长春市紫外线观测资料,分析了紫外线辐射与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基于长春市紫外线观测实况,以常规气象要素、非常规气象要素、混合气象要素为因子,利用相同的统计建模方法,分别建立紫外线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大气短波辐射等非常规气象要素与紫外线指数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气温、云量、比湿、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应用非常规气象要素和混合气象要素的紫外线预报方程,显著优于常规气象要素;基于混合气象要素的紫外线预报方程,与基于非常规气象要素的预报方程比较,预报性能差异不大。此外,应用常规气象要素建立的分季节紫外线预报方程,其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全年预报方程。应用非常规气象要素建立的分季节紫外线预报方程,与全年预报方程相比,预报效果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94.
以2014—2017年新疆铁路强风区逐小时风速监测资料为基础,开展了基于EC细网格二次建模和上游指标站2种大风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结合铁路部门、科研院所、气象部门联合在新疆开展的11次大风环境下动车组行车安全试验,建立起一套将大风精细化预报和大风环境下动车安全试验紧密结合的服务应用模式,该模式在兰新客专线大风条件下动车组行车安全试验的前期准备、进度安排、试验计划修订以及现场运行试验的全过程中起到了关键决策作用,也可满足行车调度和防灾应急指挥对气象信息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995.
ABSTRA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efficient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the hydrological extremes of droughts and floods,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impacts, and their respective causes and interactions. In particular, little is known about changes in vulnerability and their influence on drought and flood impacts. We present a fictitious dialogue between two experts, one in droughts and the other in floods, showing that the main obstacles to scientific advancement in this area are both a lack of data and a lack of commonly accepted approaches. The drought and flood experts “discuss” available data and methods and we suggest a complementary approach. This approach consists of collecting a large number of single or multiple paired-event case studies from catchments around the world, undertaking detailed analyses of changes in impacts and drivers, and carrying ou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of this approach are that it allows detailed context- and location-specific assessments based on the paired-event analyses, and reveals general, transferable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arious case studies. Additionally, it is quite flexible in terms of data and can accommodate differences between floods and droughts.  相似文献   
996.
2005年前东北地区地震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从地震活动时间序列的自然节律和地震天文周期等方面,对2005年以前东北地区浅震和深震的趋势,作了分析和预测。经χ~2检验可知。东北浅震受18.6年周的月球升交点运动和22年周的太阳黑子磁场交变影响较显著。综合预测,第五活跃期的时段为:1995年—2005年,在南、中北区内,都将发生5级以上地震。在未来活跃期内,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但发生两次以上6级强震的可能性较大,且可能在中区和南区发生。东北深震没有明显的自然周期和天文周期。综合预测,6级以上深震未来活动时段为:1996年—2008年。  相似文献   
997.
马晓波 《高原气象》1993,12(4):450-457
本文利用蒙古25个台站的52年逐月降水量资料,研究了蒙古旱变化和降水趋势。结果表明:蒙古平均年降水量为216.1mm,分布由南向北增加,东西部少,中部多,南部和西部为干旱区,中部和东部为半干旱区,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是一个整体,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变率为15.6%-38.0%。蒙古旱涝都很频繁,旱的频率高于涝的频率,而大涝的频率是大旱的两倍。年降水量服从正态分布,并有准3年和11-14年周期  相似文献   
998.
几种平均海面模型的数字实现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计算平均海面的平均值法、抗差法、动态模型法和动态抗差模型法作了实测数据的计算与比较。研究表明,动态抗差模型不仅能削弱海面垂直异常的影响,而且能顾及海面动态效应,求出平均海面和海面的平均升降,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季平均3.2m地温距平场在汛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汤懋苍  张建 《高原气象》1994,13(2):178-187
10^0所以内的各种气候变化,除正常年变化外,其余各种变化或因周期太短(如正常日变化、天气周期变化),或因气温振幅太小(如年际变化、月、季变化等),对3.2m地温化幅度的贡献均在0.05-0.15℃之间,故消除了正常年变化(取距平后的)3.2m地温场(T32)在相当程度上是3.2m以下地热活动的反映,特别是│T′3.2│≥0.5℃的高(低)温中心,基本上是地下热活动的反映。分析了1980年以来逐季  相似文献   
1000.
长期天气过程的全球性和非绝热性吸引着人们从更广(全球)、更本质(非绝热加热)的角度认识大气环流的性质和规律,近年来一些从奇偶对称性出发研究大气环流的工作反映了这种趋势。为此,提出一个动力预报方案和一个统计预报方法,并对后者作了实际的计算。结果表明,用奇偶对称方法进行预报可能是中长期天气预报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