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0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4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102.
阿尔泰南缘古生代康布铁堡组火山岩系是许多铁矿、铜锌矿以及铅锌矿的赋矿围岩,但该赋矿地层目前还缺乏精确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通过对变安山质凝灰岩和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阿尔泰南缘苏普特背斜花岗岩的年龄为412.7±0.78 Ma,安山质凝灰岩的年龄为411.2±3.4 Ma,表明阿尔泰南缘苏普特背斜内泥盆纪早期存在着强烈的火山活动,与区内广泛发育的火山岩属于同一事件的产物,具有相同的动力学背景。为研究阿尔泰南缘古生代构造演化及苏普特背斜异常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a Fe-exchanged zeolitic volcanic tuff from Cepari (Fe/CV) (Bistrita-Nasaud County, Romania) is suitable for the amperometric detection of H2O2, using new modified carbon paste electrodes based on this material (Fe/CV-CPEs). The physical-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natural (CV) and modified (Fe/CV) forms was realized using chemical analysis, optical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diffraction spectroscopy (XR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X) and 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The resulting electrodes (Fe/CV-CP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cyclic voltammetry and chronoamperometry measurements. The new electrodes showed goo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 H2O2 reduction. The calibration curve for H2O2 determination was linear up to 0.1 mM, with a detection limit (signal to noise ratio of 3) of 20 μM.  相似文献   
104.
塔里木盆地北缘广泛分布的二叠纪火山岩,对于理解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以哈拉峻地区巴立克立克组凝灰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地球化学、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凝灰岩富硅(SiO2=74.59%~76.18%)、富碱(Na2O+K2O=7.48%~7.79%)、低铝(Al2O3=13.80%~14.29%),属于钾玄质过铝质流纹岩类;具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具Eu弱正异常,相对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P、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Nb/Ta值平均为16.60,Sr/Y值平均为2.42,Mg#值平均为34.71;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巴立克立克组凝灰岩的结晶年龄为280.47±2.58 Ma,εHf(t)值为-0.73~2.12,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 318~1 145 Ma。结合塔里木盆地北缘早二叠世的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及沉积分布等信息,指出巴立克立克组沉积于南天山洋壳向塔里木板块俯冲的板内裂谷盆地中,具非造山板内岩浆岩特征,可能为地幔柱作用背景下,岩石圈地幔底侵导致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继承了壳源和幔源的双重源区特征。  相似文献   
105.
华南地区三叠系地层发育,安尼阶底界(即下—中三叠统界线)附近广泛发育浅绿色火山凝灰岩或凝灰质碎屑岩,俗称 “绿豆岩”。国际安尼阶底界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位于南盘江盆地内的贵州关刀剖面和广西湾头剖面,已获得可对比的“绿豆岩”锆石U-Pb年龄,但在相邻的上扬子台地上尚缺少对安尼阶底界测年的可对比数据。笔者采集了贵州省盘州市新民镇石门坎剖面三叠系关岭组底部的多层“绿豆岩”,利用LA-ICP-MS获得锆石的U-Pb年龄。结果显示,石门坎剖面关岭组底部的锆石结晶年龄为246. 9±1. 1 Ma,可与南盘江盆地内及上扬子台地区出露安尼阶底界的剖面相对比。其绝对年龄为上扬子台地区内的安尼阶底界年龄对比提供了参照,有助于限定中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群所代表的海洋生态系统的复苏时间。石门坎剖面地层沉积连续,未来有望继续开展综合地层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6.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发育有大量的岩浆岩,本文对中拉萨地块西段南缘革吉县西南麻木地区的花岗斑岩和流纹质晶屑凝灰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微量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综合讨论了其岩浆成因及源区深部过程。麻木研究区内的花岗斑岩和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属于早白垩世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均属于钾玄质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Eu,具有较高负值的εHf(t)值,分别为-9.57~-3.43和-8.79~-4.80,以及较古老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 774~1 388 Ma和1 727~1 477 Ma。研究区早白垩世岩浆岩源于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重熔,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经历了岩浆混合后角闪石、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的分离结晶,最终形成了花岗斑岩和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结合前人和本文的研究认为研究区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主要诱发机制可能为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板片回转。  相似文献   
107.
对河上镇群底部骆家门组2个凝灰岩样品进行锆石测年,得到的2组SHRIMP 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24±5Ma和832±6Ma、791±15Ma。同时,对骆家门组底部花岗岩砾石中的锆石进行了测试,获得的SHRIMP 锆石U-Pb年龄为901±9Ma。由此进一步约束了骆家门组的形成时代。骆家门组年龄的标定对于浙江地区神功运动界面上、下地层双溪坞群和河上镇群年龄的完善,进而确定江南造山带的地层格架和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地层年龄和已经获得的角度不整合于骆家门组之下双溪坞群的年龄数据,为神功运动时限的约束和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8.
义县组岩性以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局部发育有富含“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沉积层。在这些沉积层之下、义县组复成分底砾岩之上,发现有 4个沉凝灰岩层,与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呈互层状产出,其岩性以沉凝灰岩或含砾凝灰质粉砂岩为主。这些凝灰岩层厚度虽小,但分布较广泛,走向延伸稳定。根据辽西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活动的基本规律,沉凝灰岩层与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及野外地质综合研究将义县组早期火山活动划分出 5个火山作用旋回,并确认四合屯、黄半吉沟、尖山沟、以及上园、大康堡、河夹心等地富含“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沉积层均属于同一火山旋回(第五旋回)的产物。这一发现极大地丰富了辽西地区中生代陆相盆地火山—沉积作用的研究内容,并将促进火山活动与生物灭绝事件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9.
马槽园群是华南前寒武纪地层中的重要单元,其沉积特征及时代归属对建立和完善扬子北缘地层格架、认识和恢复当时的古地理格局有重要意义.通常认为,扬子北缘马槽园群(下部八里垭组,上部火烧尖组)是一套角度不整合于中元古界神农架群之上的新元古代磨拉石建造.取自该群下部八里垭组上部的同沉积凝灰岩样品的高精度离子探针(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165±14)Ma.该年龄数据表明,马槽园群沉积地层的形成时代应为中元古代,而不是新元古代.野外调查与沉积相分析表明,马槽园群沉积地层中滑塌包卷、正粒序等重力流沉积构造发育,主体为一套斜坡相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而非磨拉石建造.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马槽园群无论是在沉积特征还是时代归属上都不能与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系地层进行对比,而应该属于裂谷系之下的基底地层.  相似文献   
110.
Compaction rates of sediments or volcaniclastic material are needed to reconstruct original thickness of a bed,which in turn is required to reconstruct subsidence rates,sea-level rise,or in the case of volcaniclastic,the location or direction of the eruption site.The knowledge of compaction rates can also aid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deformed fossils.The known shape of deformed fossils can allow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mpaction they experienced.Here we report the compaction rate in an early Permian volcanic tuff from Wuda,Inner Mongolia,determined from the deformation of standing tree fern stems of known anatomy.The compaction rate has been found to be 0.56 in this case,indicating that 44% of original thickness rem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