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612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中国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蕾  吕厚荃  王良宇  杨冰韵 《地理学报》2016,71(9):1494-1508
基于中国15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旬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全国和12个气候区域0~50 cm逐层的土壤湿度时空分布规律,采用趋势分析和Cramér-von Mises(CVM)方法探究了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及突变性。结果表明:西南、江淮、东北、江南、江汉、黄淮和华南地区各层土壤湿度均高于全国平均值,内蒙古地区最低;随着深度增加,西南地区土壤湿度增加最明显,仅青藏高原地区土壤湿度减小。不同区域0~50 cm各层土壤湿度年变化和季节变化差异明显,并具有阶段性特征,大部地区深层土壤湿度高于浅层;总体上,新疆、华南、华北、青藏高原、东北、黄淮地区1981-2010年土壤湿度减小趋势显著,其中新疆地区减小最为明显。除江淮地区外,各区域土壤湿度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际差异,突变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90年代后期两个时间段。  相似文献   
132.
王祖伟 《地质与资源》1996,5(3):178-186
本文分析了小秦岭成矿带金矿化不同矿化类型、石英脉型金矿化不同矿化阶段及不同金矿床类型在垂向上的变化特征,确立了金矿化在垂向上的分带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深部"第二矿化段"存在的可能性,推断了金矿化的剥蚀深度及矿脉在深部的矿化特点,为金矿床的深部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3.
中国西部大尺度流域建立分带式融雪径流模拟模型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王建  李文君 《冰川冻土》1999,21(3):264-268
针对中国西部大尺度流域利用遥感信息进行的融雪径流模拟模型建立过程,提供以数字地形因子分析为手段的分区,分带方法。在NOAA/AVHRR卫星云图为主要监测信息源的前提下,应用支持软件,解决了图像纠正,图形转为图像后再与图像匹配等问题。同时,根据研究得出雪象元之阈值,使用监督分类的训练样本方法统计出流域内雪盖面积及各带的雪盖面积百分比。作为应用和检验,对黄河上游的曲什安流域进行样本操作,分3个垂直带各  相似文献   
134.
世界上的含金夕卡岩大多属钙夕卡岩型,镁夕卡岩金矿床十分稀少。本文介绍我国安徽北部三铺地区镁夕卡岩金(铜、铁)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该区含金(铜、铁)镁夕卡岩主要产于台地断拗区燕山期石英二长闪长玢岩与中上寒武统白云质大理岩外接触带。岩体内接触带发育钙夕卡岩和钾长石化,局部有辉钼矿化产出。金矿化与铜的硫化物密切共生,属于镁夕卡岩的退化热液交代作用产物。金属矿化分带序列自蚀变石英二长闪长玢岩到镁夕卡岩  相似文献   
135.
陈雯 《湖泊科学》2012,24(1):1-8
流域空间开发和土地利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剧烈影响,迫切需要在流域综合管理中充实完善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等研究内容,因而成为推动湖泊-流域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本文在回顾相关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研究基础上,从流域自然地理单元特殊性和管理目标复杂性出发,探讨了流域水陆系统相互作用机制,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分区与空间管制的研究重点与基本思路,提出了流域土地利用分区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方法,并以太湖流域为例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提出严格保护区、适度发展区、开发利用区和保留发展区四种类型区及其空间管制要求,符合流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流域可持续开发和保护提供指导.最后,讨论了未来流域土地利用分区空间管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与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6.
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分析鄱阳湖湿地自然环境特征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征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鄱阳湖湿地范围进行界定,湿地面积为3886km2.基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要求,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原理,对湿地进行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研究.根据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将湿地分为极重要区、高度重要区、重要区、一般重要区四个区域,...  相似文献   
137.
查岗诺尔铁矿是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铁矿带内的重要大型铁矿床之一。矿体赋存在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安山质火山岩中,与普遍发育的石榴子石化、阳起石化和绿帘石化时空关系密切。石榴子石和绿帘石分属不同热液成矿阶段,它们均发育丰富的环带结构,具体表现为明显地颜色、干涉色、背散射图像及成分(FeO、Al2O3、SiO2、MnO、TiO2)等差异性。石榴子石具有2个世代、3个类型。早世代石榴子石(Grt1和Grt2)产于块状石榴子石-磁铁矿蚀变岩,呈褐黄色,粒度较细,发育核-边结构,呈非均质性,显示异常干涉色,其核部(Grt1-c)均匀相对富钙铝榴石(Gro51-53And41-43Spr4-8),而边部(Grt1-r)发育振荡成分环带,总体相对富钙铁榴石(Gro18-35And60-77Spr4-6);Grt2核部(Grt2-c)呈均质性,为钙铁榴石(And99-100Spr0-1),边部显异常干涉色,发育振荡成分环带,为钙铝铁榴石(Gro34-54And38-61Spr6-9)。晚世代的石榴子石(Grt3)以细脉状或角砾胶结物形式分布,呈红褐色,自形粗粒结构,显非均质性,发育振荡成分环带,端员组分总体以钙铁榴石为主,次为钙铝榴石(Gro27-43And50-68Spr3-8)。石榴子石结构和元素含量变化表明,早期石榴子石形成于弱氧化-氧化、中性-碱性流体体系,其中向边部生长过程,由于新注入流体以及周期性压力汇聚和释放,体系的氧逸度、pH值呈振荡变化;晚期石榴子石形成于弱氧化、弱碱性、动荡的开放流体环境。绿帘石发育3个世代(Ep1、Ep2和Ep3)。Ep1发育核-边结构,核部(Ep1-c)均匀无环带,XFe值(XFe=Fe3+/(Al+Fe3+),原子比值)为0.19~0.21,w(MnO)为0.05%~0.18%,w(TiO2)为0.10%~0.12%,生长边(Ep1-r)多发育振荡环带,XFe值为0.26~0.29,w(MnO)为0.01%~0.14%,w(TiO2)为0.19%~0.26%。Ep2沿Ep1-r边缘生长,不均匀且经历了溶解-再沉淀过程,XFe值为0.15~0.20,w(MnO)为0.42%~1.19%,w(TiO2)为0.02%~0.07%。Ep3呈柱状或不规则粒状交代Ep2、贴近或穿切Ep1-r生长,较均匀、无环带结构,XFe值为0.28~0.37,w(MnO)为0.12%~0.77%,w(TiO2)为0.02%~0.10%。绿帘石成分变化表明,从Ep1-c到Ep1-r,到Ep2,再到Ep3,流体体系氧逸度经历了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过程。同时,流体成分也在变化,先从相对贫Ti和Mn向相对富Ti贫Mn演化,而后又变为富Mn贫Ti。因此,在热液磁铁矿矿化阶段,查岗诺尔铁矿的成矿热液的物理-化学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研究显示,石榴子石和绿帘石结构和成分研究可以刻画热液成矿系统的流体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38.
Abstract An analytical electron microscope study of almandine garnet from a metamorphosed Al–Fe‐rich rock revealed detailed composition profiles and defect microstructures of resorption zoning along fluid‐infiltrated veins and even into the garnet/ilmenite (inclusion) interface. This indicates a limited volume diffusion for the cations in substitution (mainly Ca and Fe) and an interface‐controlled partition for the extension of a composition‐invariant margin. A corrugated interface between the Ca‐rich margin/zone and the almandine garnet core is characterized by dislocation arrays and recovery texture further suggesting a resorption process facilitated by diffusion‐induced recrystallization, diffusion‐induced dislocation migration and diffusion–induced grain boundary migration. Integrated microstructural and chemical studies are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processes such as garnet zoning and its modification. Without this understanding, it will not be possible to reliably use garnet compositions for thermobarometry and other applications that rely on garnet chemical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39.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岸带空间资源的利用将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可以优化海岸带空间资源配置,统筹协调海岸带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是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文章针对海岸带空间的特殊性,构建指标体系,对海口海岸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探讨海口海岸带空间适宜功能类型,并基于GIS 技术进行功能分区。结果表明:海口海岸带主要功能空间类型为旅游娱乐空间、城镇建设空间、农林渔牧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其面积占比分别为16.84%、21.18%、22.54%、35.77%。其中生态保护空间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海口市东部片区的东寨港。  相似文献   
140.
主体功能区定位决定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各类型区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质量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本文基于新疆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民生发展实际状况构建民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2005 年和2014 年各主体功能类型区的民生质量,并结合差异贡献率动态分析各类型区民生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类型区民生质量存在显著差异,重点开发区最优,重点生态功能区最低;尤其是收入与消费、文化与教育和生态与环境方面水平差距日益拉大。(2)各类型区民生质量发展侧重点各有不同,在文化与教育方面呈现水平共同下滑趋势。(3)各因素对于影响类型区民生质量差异的作用效果不同,收入、消费、交通设施、信息化、医疗卫生和生态平衡水平等成为拉大民生差距的主要因素。(4)收入消费水平和交通设施水平对拉大类型区民生质量差距的强度最为突出,生态平衡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对拉大差距的程度逐渐加强,社会保障水平和教育水平对缩小差距的作用最强。基于上述分析,对缩小新疆主体功能区民生发展差距,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