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02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1.
为探究低盐诱导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胚胎发育和发育初期的氧化应激、能量供应及渗透调节的影响。实验观察了低盐诱导组和对照组胚胎到达不同发育时期所用的时间以及发育初期部分酶活力的变化。研究显示,在40%~50%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用盐度4~12的低盐海水处理长牡蛎受精卵15 min会导致其胚胎发育明显迟缓,且诱导盐度越低,发育速度越慢,最慢(盐度4)比对照组(盐度32)到达D形幼虫的时间滞后了4 h以上。同时,用盐度8处理15 min后,受精卵的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和Na~+-K~+-ATP酶水平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水平显著升高(P0.05),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 GOT)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转入自然海水中恢复1.5 h后,四细胞期胚胎丙酮酸激酶、Na~+-K~+-ATP酶水平恢复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AOC水平回落至接近对照组水平,而谷草转氨酶水平无明显改变。说明低盐胁迫可能会导致长牡蛎受精卵糖代谢受阻,渗透调节紊乱,同时受到较严重的氧化胁迫,且这些改变在转入自然海水一定时间后即可恢复,不会对胚胎发育产生持续性影响,而GOT表达水平则始终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盐诱导不仅会导致牡蛎受精卵胚胎发育迟缓,还可能会使其受到严重的氧化胁迫,同时阻碍其代谢功能和渗透调节。  相似文献   
42.
基于受精卵早期发育形态学的观察,对利用氯化钾诱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三倍体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受精卵在产出后经历了变圆、体积膨大及卵黄团物质位置移动的过程;在15℃下,中华绒螯蟹受精卵在产出后40 min左右释放第一极体,80 min左右孵化膜形成并举起,5 h左右第二极体释放;氯化钾诱导中华绒螯蟹三倍体的优化参数为:产卵后1.5~2.0 h,用6 g/L的氯化钾处理4 h;孵化膜形成并举起可以作为中华绒螯蟹三倍体诱导开始点的形态学标记,其最高诱导率可以达到100%.实验结果为实现中华绒螯蟹三倍体苗种的批量生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3.
合浦珠母贝四倍体诱导过程中非整倍体的产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热带海洋》2000,19(4):59-64
  相似文献   
44.
开展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杂交,通过静水压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来诱导杂交三倍体,设计单因素分析实验,筛选出当前试验条件下的最佳诱导条件。结果表明:静水压法可成功诱导出杂交三倍体,诱导率主要受到受精后处理起始时刻、处理压强和压强处理时间3个因素的影响。静水压法的最佳诱导条件为:海水温度(15.0±0.2)℃,受精后3 min起,以70 MPa压力处理6 min。此时相对孵化率为(24.06±1.10)%,利用倍性分析仪对其进行倍性鉴定,三倍体率为(26.67±6.67)%。染色体分析表明,三倍体胚胎的染色体数目为71条,对照组二倍体胚胎的染色体数目为47条。还发现有少量染色体数目为24条的单倍体胚胎。研究结果为鲆鲽鱼类异源多倍体的培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5.
太平洋牡蛎三倍体与二倍体特殊动力代谢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耗氧强度测定法 ,对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和二倍体代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同温度下 ,2n标准代谢 (StM)占常规代谢 (有饵料条件下 ,RfM)的比例平均为 85 7%( 82 6%— 91 % ) ,高于 3n的 78 4% ( 72 %— 84 3% ) ;2n因摄食所耗机械代谢变动于RfM的2 6%— 6 7% ,平均值为 4 3% ,低于 3n的 8% ( 4 9%— 1 3 6% ) ;同时 ,2n用于消化、吸收食物的代谢平均约占RfM的 9 98% ,低于 3n的均值 1 2 6%。经协方差分析检验 ,倍性对标准代谢、消化和吸收代谢及摄食代谢虽未表现出显著作用 ,但在不同生理状况下 ,2n耗氧率的均值都高于 3n。在 2 0℃下 ,对太平洋牡蛎 2n和 3n标准代谢和常规代谢 (无饵料条件下 ,RM)的昼夜周期性比较表明 ,3n的特殊动力代谢 (SDA)峰值略高于 2n,SDA持续时间和总耗能分别为 2n的 1 3倍和 0 80倍。实验还表明 ,2n和 3n在停食后 2 8h和 2 4h分别达到其排氨率的高峰 ,两者的排氨率差异虽不显著 ,但排氨率均值 3n高于 2n。  相似文献   
46.
对太平洋蛎二倍体和三倍体在繁殖前后的几种生化成分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为牡蛎的生理生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结果显示:太平洋牡蛎的总糖,糖原,脂肪和蛋白的含量与其繁密切相关,二倍体牡蛎在繁殖后的总糖,糖原,脂肪的含量比繁殖前分别降低了24.31%,30.37%,14.91%,三倍体分别降低了9.45%,7.17%,20.29%,而二倍体和三倍体牡蛎粗蛋白的含量在繁殖后较繁殖前分别增高了14.91%,12.285,表明了糖类和脂肪是牡蛎殖能量的主要来源,繁殖前三倍体牡蛎的糖原含量比二倍体高23.30%,繁殖后二倍体糖原含量明显降低,三倍体的糖原含量比二倍体高了73.83%,表明三倍体牡蛎由于可育性低而体内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糖原含量,从而在繁殖季节也保持了鲜美的口味。二倍体太平洋牡蛎与三倍体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分析比较也表明,二倍体牡蛎的氨基酸组分在繁殖前后变化较大,而三倍体的氨基酸组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7.
贝类三倍体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瑞海 《海洋科学》1989,13(4):69-71
多倍体(Polyploid)这个名词是由Winklor(1916年)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每个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更多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植物的多倍体育种起步较早,成效也很显著,目前已育出一些新品种在生产上得到应用,如三倍体甜菜,三倍体无籽西瓜等。用人工方法诱导的多倍体可以得到一般二倍体所没有的优良经济性状。在动物方面,Fankhauser和Griffiths(1939)首先在两栖类中成功地诱发出两栖类三倍体。在鱼类方面,早在四十年代 Makin 与 Ojima  相似文献   
48.
将美国雄性四倍体长牡蛎与中国北方海区雌性二倍体长牡蛎杂交 ,进行全三倍体长牡蛎培育研究。结果表明 ,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受精率为 47.4%─ 88.9% ,平均为 69.5 % ;来自同样雌贝的二倍体对照组的受精率平均为 91 .4%。杂交组和对照组面盘幼虫的平均孵化率分别为 5 3.9%和 61 .6% ;受精卵发育至稚贝的存活率 ,杂交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1 .3%和1 .9%。杂交组累计培育出眼点幼虫 8.32 4亿 ,稚贝 1 .843亿。杂交组幼虫的生长略快于对照组 ,但无显著差异。经流式细胞仪分析 ,杂交组的幼虫、稚贝、幼贝等均为 1 0 0 %三倍体。中国北方海区的长牡蛎可以与美国的雄性四倍体长牡蛎实现良好的杂交 ,产生 1 0 0 %三倍体。利用长牡蛎四倍体培育三倍体 ,方法简便高效 ,显示出四倍体在贝类三倍体商业生产中的巨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杂色鲍和九孔鲍三倍体的冷休克诱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正凛  江宏 《海洋通报》1997,16(6):20-26
  相似文献   
50.
合浦珠母贝三倍体和二倍体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D.)三倍体和二倍体的生长测定表明,三倍体成贝平均壳高、壳长、壳宽和体重均超过二倍体同胞,差异极显著(P<0.01)。特别是抑制第一极体形成的三倍体,经两年养殖,壳高、体重和肉重分别比二倍体增加13.01%,44.03%和58.37%。在繁殖期,三倍体的增长率显著超过二倍体。非繁殖期的大多数月份,三倍体的增长率和二倍体相差不大。因此,可以认为三倍体生长速度快主要是由于三倍体的生殖腺发育受阻,体内积累的能量转移到体细胞生长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