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利用江西省宁都县陂下地区ZK1钻孔取得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该区地温场、基底温度、循环深度、岩石生热率、大地热流、水化学等地热地质特征,对该区地热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并计算了ZK1钻孔的可采资源量和地热产能。研究区地热水井口温度45 ℃,属于HCO3·SO4-Na型地热水,可命名为氟水、硅水、温水、淡水; ZK1钻孔可开采资源量为759.89 m3/d,热功率为964.76 kW,年产能5.07×107 MJ。  相似文献   
2.
应用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理论对黄河三角洲石油开发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进行初步探索.设计了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与环境资产形成核算和流量核算框架,并分析其对资源环境经济管理政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温熔融研制钾长石玻璃标准物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是进行原位微区分析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重要技术之一,标准样品与样品之间的基体匹配是解决影响该技术准确分析的基体效应和分馏效应的首选方案。长石(特别是长石微区)的Pb同位素组成是示踪岩石形成和演化历史的重要途径,而LA-MC-ICPMS技术则是进行长石Pb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的关键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合适的长石Pb同位素分析标准。文章研究探讨了利用高温炉进行原位微区分析钾长石中Pb同位素组成所用外部标准物质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常规的74μm(200目)碎样无法得到均一的钾长石玻璃,需要将初始钾长石粉末研磨至1300目以下;高温炉合成温度为1680℃;熔融时间为2 h;采用液氮方式淬火。制成的钾长石玻璃除表面具有轻微的不均一性外,内部的Pb同位素比值为1.90779±0.00009(208Pb/206Pb,2s),0.75899±0.00004(207Pb/206Pb,2s),20.909±0.002(206Pb/204Pb,2s),15.871±0.002(207 Pb/204 Pb,2s)和39.888±0.005(208 Pb/204 Pb,2s),相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007%、0.008%、0.016%、0.016%和0.021%。表明利用本研究方法合成的钾长石玻璃可作为潜在的钾长石中Pb同位素组成原位微区分析外部校准物质。  相似文献   
4.
针对煤层注水防尘过程中注水压力设置不合理、注水渗流效果差等问题,采用CT扫描技术与RFPA软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可以表征注水煤岩体内部孔裂隙结构的三维细观非均匀渗流损伤数值模型。通过对经过CT三维重构的煤岩模型进行不同注水压力的渗流损伤模拟,研究了煤层注水压力对煤样的渗流破坏、渗透率演化及声发射特性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对重构的煤岩模型进行缩放处理,研究了煤岩尺寸对煤样的渗流破坏和声发射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煤样微观裂隙扩展过程中,随着注水压力的递增,煤样损伤单元数、渗流运动的渗流场分布范围、渗透率、声发射数目和能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局部范围内有波动发生,发生波动的原因是由于渗流运动的渗流场与煤样裂隙内部应力场发生临界反应,致使煤样破坏单元位置发生改变;煤样渗透率由3.82×10−5 μm2上升至0.314 μm2,孔隙率由5.45%上升至48.45%,揭示了煤岩体裂隙总体上随注水压力增大而不断扩展贯通,局部上随注水压力增大而扩展趋势有所下降的影响规律;随着煤样尺寸的增加,注水破坏后煤样的孔隙率呈现先下降后逐渐平稳的趋势,声发射特性变化趋势正好与之相反,表明煤样的尺寸对注水煤岩渗流破坏有显著影响,但当煤样尺寸超过40 mm时,煤样尺寸对注水煤岩渗流破坏的影响趋于稳定。CT扫描技术与RFPA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模拟注水煤岩的裂隙渗流扩展行为。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低盐诱导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胚胎发育和发育初期的氧化应激、能量供应及渗透调节的影响。实验观察了低盐诱导组和对照组胚胎到达不同发育时期所用的时间以及发育初期部分酶活力的变化。研究显示,在40%~50%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用盐度4~12的低盐海水处理长牡蛎受精卵15 min会导致其胚胎发育明显迟缓,且诱导盐度越低,发育速度越慢,最慢(盐度4)比对照组(盐度32)到达D形幼虫的时间滞后了4 h以上。同时,用盐度8处理15 min后,受精卵的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和Na~+-K~+-ATP酶水平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水平显著升高(P0.05),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 GOT)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转入自然海水中恢复1.5 h后,四细胞期胚胎丙酮酸激酶、Na~+-K~+-ATP酶水平恢复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AOC水平回落至接近对照组水平,而谷草转氨酶水平无明显改变。说明低盐胁迫可能会导致长牡蛎受精卵糖代谢受阻,渗透调节紊乱,同时受到较严重的氧化胁迫,且这些改变在转入自然海水一定时间后即可恢复,不会对胚胎发育产生持续性影响,而GOT表达水平则始终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盐诱导不仅会导致牡蛎受精卵胚胎发育迟缓,还可能会使其受到严重的氧化胁迫,同时阻碍其代谢功能和渗透调节。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了NaOH、HCl、NaCl和CaCl2等电解质加入量对蒙脱石悬浮液膨胀性的影响,并通过离子色谱、体视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析技术,研究了蒙脱石粒度变化与体积膨胀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NaOH、HCl对蒙脱石悬浮液膨胀性影响不明显,而NaCl和CaCl2对蒙脱石悬浮液的膨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CaCl2对蒙脱石膨胀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NaCl,CaCl2浓度比NaCl少了1个数量级时即可达到相同的膨胀抑制效果。离子色谱分析显示,CaCl2溶液与蒙脱石混合后,悬浮液上清液中的Ca2+浓度减少,而Na+浓度增加,分析存在离子交换过程。经激光粒度分析仪和体视显微镜观察,电解质的加入使颗粒之间产生了团聚作用,改变了颗粒的粒径,从而在宏观上表现为蒙脱石悬浮液体积的减少。  相似文献   
7.
Based on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217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Luotuodun Site. Of them 63 samples from the section plane of the site layer wer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of foraminifera, plant debris and seed fossils, and four samples were used for 14C dating and relevant analysis. Through many kinds of experiments, we have drawn some conclusions. Firstly, benthic foraminifera, such as Ammonia compressiuscula and Ammonia cff. sobrina, are found in the 10th layer, indicating that between 7500 and 5400 BC, i.e. before the emergence of the Majiabang Culture, Luotuodun Site and its nearby regions had ever experienced a marine transgression event. Secondly, we have found 450 plant fossils in this site, such as Polygonum sp., Scripus sp., Najas sp., Physalis sp., which indicated lacustrine or swamp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8.
在内蒙古毛登地区发现碎斑熔岩发育,其具有熔岩和熔结凝灰岩的双重结构。毛登碎斑熔岩岩体呈近圆形穹状,可划分出中心相、过渡相和边缘相,不同相带岩石特征明显。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9.20Ma±0.73Ma,属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富硅、碱,轻稀土元素富集,Eu强烈亏损,富集Rb、Th,亏损Ba、K,与同期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同,研究表明其形成于造山后板内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煤层气地面开发过程中,由于排采不当,支撑剂、煤岩粉沉淀,造成井壁或压裂裂缝堵塞,直接影响煤层气的排采。对于这类煤层气井常需要对其进行清洗和疏通。通过对井筒周围裂缝的力学分析,给出了空气洗井系统参数设计的计算模型,并简要介绍了在煤层气井中的空气动力洗井的设备和工艺,以及对洗井效果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利用该技术在ZM-1井组中进行了实际应用,有效地解决了ZM-1井堵塞、产气量低等问题。这一空气动力反循环洗井技术的应用,对探索煤层气井的高产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现场观测和卫星遥感SAR图片均表明,台湾岛东北海域存在大量复杂的、无规则的内孤立波(列)。本文采用完全非线性非静力平衡的MITgcm模式,分别采用M2和K1分潮驱动,对该海域内孤立波的生成过程及其机制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研究揭示,该海域的内孤立波主要源于附近2个海槛处的潮地相互作用。正压潮流流经海脊时会激发内孤立波,潮流由退潮转换为涨潮时激发西向传播的内孤立波,由涨潮转换为退潮时则激发东向传播的内孤立波。通过对潮汐偏移及地形弗鲁德数的分析表明,内孤立波的产生机制是混合山后波机制。在海槛西侧,内孤立波在涨潮时向西传播,在落潮时受背景潮流的限制,西传速度明显减慢,甚至停滞;在海槛东侧,存在东传的第二模态内孤立波,并最终在向深海传播过程中逐渐消亡。本文设计了6个敏感性试验,以考察不同因子对内孤立波的生成和传播过程的影响。不同分潮驱动的数值实验表明,此区域的内孤立波主要是由半日分潮M2引起的,由于靠近全日分潮的临界纬度,单独的K1分潮不激发内孤立波。其他敏感性实验显示,海水层化对内孤立波的生成和传播有较大影响;科氏力对内孤立波的传播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