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Using tropical cyclone (TC) best track and intensity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data from th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TWC)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for the period of 1992-2002, the effects of vertical wind shear on TC intensity are examined. The samples were limited to the westward or northwestward moving TCs between 5°N and 20°N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rmodynamic effects. It is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vertical wind shear between 200 and 500 hPa on TC intensity chang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hear between 500 and 850 hPa, whil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hear between 200 and 850 hPa. Vertical wind shear may have a threshold value, which tends to decrease as TC intensifies. As the intensifying rate of TC weakens, the average shear increases. The large shear has the obvious trend of inhibiting TC development. The average shear of TC which can develop into typhoon (tropical depression or tropical storm) is below 7 m s-1 (above 8 m s-1).  相似文献   
62.
伏旱及成因     
徐渝江 《四川气象》2006,26(3):10-10
在伏天出现的旱情,称为伏(夏)旱。我国旧历最热的仲夏季节叫“伏天”。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我国长江流域等省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也快,农田需水量很大。但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无大片雨区,普遍出现干旱酷暑天气,故叫“伏旱”。这一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午后气温一般达33~35℃,个别地方有高达43~45℃的高温记录,晴热少雨,伏旱的发生频繁,高达50%。其他地区有些年份也出现…  相似文献   
63.
9414号热带气旋(DOUG)非对称结构和对降水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OUG热带气旋在靠近华东沿海大陆北上过程中,气旋西侧的降水强度显著减弱,主要是DOUG气旋的完全非对称结构造成的。本文从大尺度天气系统配置、卫星云图和中尺度数值模式计算结果分析了DOUG气旋内区和外区非对称结构的成因和演变。外区的非对称结构主要由环境场的大尺度天气系统的东高西低气压场配置造成的。气旋近中心中-β尺度的辐散下沉系统的发展是造成内区非对称结构的主要原因。二者的形成是相互独立的。但内区非对称结构的发展会促使外区非对称结构的加强。前者向后者逼近并结合造成了DOUG的完全非对称结构  相似文献   
64.
杨道侠  严采蘩 《气象》2002,28(4):9-14
采用伽玛分布形式的雨滴谱表达式,讨论了下沉气流W对Z-I关系的影响。发现随着W(向下为正)增大,关系式Z=AI^b中系数A值减小,b值增大。利用地面实测雨滴谱资料计算出不同下沉气流下Z、I后回归得到的A、b值,以及根据由平均谱拟合得到的伽玛分布参数计算出A、b值,它们随W改变的变化趋势,均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还讨论了环境气压场p对Z-I关系的作用,气压减小时,A值减小,b值增大,但变化不如W影响时的变化影响。此外,结合实测雨滴谱资料,分析了雨滴平均谱特征以及相关物理量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5.
孙克  陈海 《河南地质》2008,(9):33-33
过去,该县个人非法采沙时有发生,造成地表下沉。由于监管不力,打击力度较小,使非法采沙行为越来越猖獗,群众意见很大。针对这一情况,扶沟县国土资源局下定决心,硬起手腕,加大执法力度,制定强硬措施,严厉打击非法采沙取土行为。  相似文献   
66.
城市:正在下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贤 《国土资源》2007,(4):40-45
千年古城西安在不知不觉中变“矮”,大雁塔可能成为“比萨斜塔”。天津塘沽地区上世纪九十年代比五六十年代海拔高度降低了3米。海河出现海水倒灌。北京有五个地区出现较大的地面塌陷,最严重的地方地表还在以每年20至30毫米的速度下沉。上海的地面以平均每年10毫米的速度下沉,有专家惊呼:再下沉2米上海将陷于汪洋之中。  相似文献   
67.
2007年4月13日在河西走廊中西部发生了特强沙尘暴,极大风速25m/s,最小能见度50m。用风云2号卫星红外云图对下沉急流云头进行跟踪,并用NCEP(1°×1°)6h再分析数据对高速下沉急流到达冷锋云带前后的静力不稳定、条件不稳定、条件对称不稳定等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由高速下沉急流引起,急流头部触发了锋区附近强对流发生;凝结潜热释放先在对流层中层发生,然后向下发展,使对流层中下部转为条件不稳定层,700hPa附近的条件不稳定能量释放使边界层对流环流迅速增强,引发了这次特强沙尘暴。  相似文献   
68.
副热带高压研究回顾及对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刘屹岷  吴国雄 《气象学报》2000,58(4):500-512
文中在回顾有关副热带高压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传统的观念在东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下沉运动和副热带高压的形成、热带加热异常与副热带高压异常的关系、副热带高压与其周边系统的关系等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并根据近期的研究成果对上述问题给出新的认识。最后文中展望了在副热带高压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深入的几个方面 :不同纬度相互作用、青藏高原的作用、时间尺度 -内部动力过程和外界强迫的相对重要性、非线性过程和角动量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69.
尹光志  岳顺  代高飞 《岩土力学》2005,26(6):845-849
将隧道上覆岩层简化为弹塑性双参数基础梁力学模型,分析研究了拱顶上覆岩层挠曲线微分方程和隧道围岩变形弹性基础梁挠曲线微分方程,探讨了隧道基础屈服区宽度R满足条件,得到了拱顶下沉速度的表达式,从理论上解释了隧道围岩变形问题,为开展隧道监控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0.
某工程拟在深水软土地基上修筑防波堤,为了尽量减少地基处理充分利用天然地基,创新性设计出一种轻型薄壁的预制防波堤结构,其挡浪部分为直立薄壁圆筒,基础部分则为倒扣的薄壁椭圆形桶,并且椭圆形下桶为外壁和内隔板分成9个格室,防波堤结构浮运至指定位置后,拟采用负压工法施工安装就位。这种新型防波堤结构为国内外首次提出,其下沉施工设计尚无规范可循,为此开展了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在模型加速过程中模拟了椭圆形下桶基础在淤泥层中的自重下沉,之后利用新研发了一种大行程作动加载装置给椭圆形下桶施加下推力,让其继续向下贯入直至穿越整个淤泥层,以模拟负压工法的贯入下沉。试验测量了下桶贯入下沉过程中的推力与贯入位移,还尝试测量了桶壁和内隔板断面的压应变,由此分析了下桶基础的下沉总阻力、桶壁摩擦力以及截面压应变随贯入位移的变化。结果发现,这些曲线均出现了转折点,根据转折点对应的下沉总阻力确定了椭圆形下桶基础贯入过程所遭遇的临界下沉总阻力值,据此估算了负压工法中所需施加的压力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