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40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著名作家黄佩华现任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是文学影视创作研究专业硕士生导师,著作颇丰,有长篇、中篇、短篇小说,长篇传记等等文学著作和剧作。本刊曾经连载过他的地理文化散文《话说壮族》,那独到的文化视角和散文化的语言,深受本刊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载他以同样的文风,以不同于社会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的语言话说彝族的新作《彝风异俗》。八桂大地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有11个少数民族,彝族就是其中的一个。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身处华南沿海的广西一直与祖国的大西南有着密不可分的人文因缘。彝族的祖先曾经雄踞西南数千年,创造出了与黄河长江文明媲美的历史文化。千百年来,彝族以其令人炫目的色彩丰富了整个中华文明的人文版图。《彝风异俗》就是以浩瀚深邃的彝族历史文化为背景,主要从地理人文、经济文化、风物习俗等方面,简要介绍广西彝族的文化与生活。希望读者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02.
关切  王铁 《中国地名》2011,(10):48-49
抗战史诗剧《中国地》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一个叫“赵老嘎(赵天龙)”的汉子,带领全家、全村民众浴血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固守清风岭坚持14年之久未让日军占领的抗日传奇故事,使清风岭成为傲然屹立在“满洲”大海中的一个中华孤岛,日军把这片土地称为“中国地”。7月23日《中国坳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首播后,引发收视热潮,“中国地”迅速升温,成为网络热词。“中国地”在哪里?现在什么样?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103.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28(8):38-39
中国海监51船于2005年11月19日交付中国海监东海总队使用,自2006年8月13日首次执行东海维权任务以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全体船员精诚协作、拼搏进取,出色地完成了南海专项维权执法东海定期维权巡航东海海底光缆巡护南黄海浒苔监视  相似文献   
104.
105.
发现于德国南部的早侏罗世土亚辛期的海螂蛤页岩相沉积是中生代最早一次,也是唯一保存在大陆地层中的全球性大洋缺氧事件的典型代表。近年中国羌塘盆地已相继发现4处海螂蛤页岩相地层。北羌塘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试验井QK-5井钻遇含海螂蛤页岩相特有化石组合的地层,厚度逾150m,是迄今所知羌塘盆地纬度最高的海螂蛤页岩相产地,其他3处分布在羌塘盆地中间隆起带以南的双湖和色哇等地。海螂蛤页岩相的分布纵贯南、北羌塘,意味着羌塘盆地在早侏罗世并没有受到中间隆起带的制约而分成南、北2个独立的沉积凹陷。北羌塘西部白龙冰河、半岛湖一带与东部雀莫措、雁石坪一带的早侏罗世沉积相截然不同,形成早侏罗世西海东陆的沉积格局。海螂蛤页岩相在羌塘盆地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生代羌塘盆地沉积和古海洋演化历史。该区以海螂蛤黑色页岩为代表的富碳沉积无论是分布面积还是沉积厚度都十分可观,对盆地的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及常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地名》2009,(4):68-6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前的红军初创时期,由于游击战争条件十分艰苦困难,红军没有条件穿统一的军装,部队里穿什么衣服的都有。部分将士穿的是摘掉领章帽徽的原白军军服,也有一小部分部队在缴获了一批布匹后,制作了自己的服装,帽子采用了列宁帽,又叫工人帽,就是《列宁在十月》电影中戴的那一种大八角帽。总之,各个部队的服装是五花八门,杂乱无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在红都瑞金成立了红军大学。  相似文献   
107.
菲律宾蛤仔苗种土池中间培育及越冬生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6hm^2和3.13hm^2 2个养虾池,经过池底清淤、底质改良、敌害清除、培养用水处理、繁殖基础饵料生物等工作后,分别移入在室内培育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ms et Reeve))壳顶后期幼虫和双水管稚贝各80亿粒和9.7亿粒,经土池中间培育、越冬后,生产出2000-3000粒/500g幼贝7.9亿粒。自移入幼虫和稚贝到幼苗出池,成活率分别为4.5%和44.3%,达到了较高水平的中间培育、越冬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8.
厦门地区杂色花蛤的病毒观察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厦门海区对虾养殖内外环境中,电镜观察发现了杂色花蛤肝胰腺的一种杆状病毒和两种球状病毒.杆状病毒大小为(85~90)nm×(240~264)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可见.一种球状病毒直径为70~80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质中.另一种球状病毒直径为95~120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核中.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杂色花蛤所带杆状病毒与BMNV有抗原性正相关,其检出率随季节变化,暗示自然生长且感染病毒的杂色花蛤可能是日本对虾杆状病毒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9.
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室条件下构建不同氨氮浓度环境和养殖时间的组间差异,研究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在NH 4-N3.0mg/L10天或1.0mg/L20天时,其血淋巴血细胞密度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NH4 -N2.0mg/L和3.0mg/L无论10天或20天,血细胞吞噬百分率均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地低于对照组。NH4 -N3.0mg/L10天或2.0mg/L20天,血细胞吞噬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H4 -N1.0mg/L和2.0mg/L分别20天时,血清溶菌酶(LSZ)活力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地低于对照组。NH4 -N1.0—5.0mg/L10天时,血清酚氧化酶(PO)活力均极显著(P<0.01)下降;但NH4 -N1.0—4.0mg/L20天时,血清PO活力水平均比10天时有所上升。NH4 -N3.0—4.0mg/L10天或1.0—2.0mg/L20天,以及5.0mg/L10天或3.0—5.0mg/L20天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地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随着氨氮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会引起中华绒螯蟹血细胞数量、血细胞吞噬能力、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等的逐渐下降,使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遭到损伤,同时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机体细胞和组织受到伤害甚至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110.
了解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和栖息地特征,是实施物种保护与种群恢复的基础。分别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和2019年1月,对石门县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越冬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和观测。研究期间,共记录中华秋沙鸭268只,其中,有雄性中华秋沙鸭145只,雌性中华秋沙鸭123只,雌雄比为1∶1.179;2017年1月、2018年1月和2019年1月,分别记录了76只(占当年在湖南省内越冬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总数量的42%)、92只(占60%)和100只(占51%)中华秋沙鸭。研究结果表明,在石门县越冬的中华秋沙鸭偏向选择低海拔、水体清澈、石质水底、缓流、水面相对较窄、水较浅和人类活动干扰少的河流作为栖息地,大多数河流沿岸紧临山林地或悬崖峭壁。目前,在石门县,干扰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和栖息地的人类活动主要为河道采砂、捕鱼、水电站、公路建设和捕鸟等。在石门县越冬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逐年呈增加趋势,石门县已经成为湖南省该物种越冬种群数量最多的一处重要越冬地。最后,建议加强多部门合作与执法力度,关停河道上的采砂场,禁止非法捕鱼,调节水电站冬季蓄水,营造中华秋沙鸭越冬适宜栖息地景观格局;同时,建议县政府和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提高对越冬中华秋沙鸭的保护意识,加大保护科普宣教工作,持续开展对越冬中华秋沙鸭的科研与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