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3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138篇
地质学   336篇
海洋学   67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77篇
自然地理   16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50年   1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鱼类摄食生态研究的理论及方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窦硕增 《海洋与湖沼》1996,27(5):556-561
综合分析了鱼类摄食生态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中的诸多问题:胃含物分析法,营养生境及食物重叠,食物链与食物网,营养结构与营养级,摄食器官的形态特征与摄食行为的关系,食物选择以及生理生太因子对鱼类摄食的影响;提出了食物排序的概念、优势度指数D及其判定公式,并以此比较客观地建立了摄食生态相似的鱼类群落主次食物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22.
本文首次报道用沉积物捕捉器(ST)研究南沙群岛珊瑚礁湖沉降颗粒物中主要元素垂直通量、垂直转移形态、再循环过程及垂直通量与表层海水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作为生物化学沉积标志的Ca、Mg具有最高的垂直通量,达1.4和0.1g/(m2·d)以上,作为生物富集标志的Br、Ⅰ也有较高的垂直转移量;垂直转移形态的研究表明Na、K、Ca、Mg、Sr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向海底转移,其中Ca、Mg、Sr占99%以上,Fe、I、Ba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向海底输送,在垂直沉降颗粒物到达海底后,有相当部分的主要元素可再循环进入水体中,Br、I、K、Al的绝大部分进入再循环,Mg、Na、Cl有一半左右进入再循环,Ca、Sr、Ba、Fe大部分被埋葬;Na等9种元素的垂直转移量随SST呈指数降低响应,对SST的敏感性Fe>Br>Sr>Ca>Na>Cl>Mg>I>Al,这再一次验证了CaCO3随温度升高,其溶解度降低、化学沉积量增加这一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表明在珊瑚礁海水的垂直沉降颗粒物中主要元素是作为珊瑚的重要成分与CaCO3一同被沉积下来的,CaCO3起到稀释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3.
中国沿海常见棘毒鱼类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1996年 ̄1997年6月,在山东青岛、日照沿海采集日本鬼You,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其背鳍棘中毒腺的形态结构,研究其致毒机理,结果表明,日本鬼You背鳍的毒腺呈梭形,位于背鳍棘背外侧的两纵沟内,有结缔组织包绕。在毒腺内发现两种类型的细胞:Ⅰ型细胞的胞质为均质状,单核:Ⅱ型细胞胞质内充满颗粒,未见细胞核,两种毒腺细胞均呈多边棱柱体,呈辐射状排列。Ⅰ型细胞胞质电子密度中等,有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24.
南方鲇的饥饿代谢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张波  谢小军 《海洋与湖沼》2000,31(5):480-484
于1996年1月9日-6月12日,在西南师范大学鱼类能量学实验室,对南鲇幼鱼(61.7-92.3g)进行了27.5℃条件下的饥饿耐受性实验,并采用连续流水式呼吸仪测定了实验鱼在此期间的静止代谢率。结果表明,饥饿至156d时,50%的实验鱼死亡。饥饿鱼代谢水平的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饥饿1-20d,代谢率再饥饿时间延长而呈直线下降;(20饥饿21-81d,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饥饿81-91d  相似文献   
125.
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鱼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9年4个季度研究了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的林缘和潮沟潮水中鱼类的种类多样性。共发现有鱼类76种,隶属于36科59属。其中林缘有42种,潮沟有54种,4个季度出现的鱼类种数潮沟多于林缘。两生境种类相似性指数较低,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各季节均出现的鱼类在林缘有6种,占全年总种数的14.3%;潮沟有8种,占全年总种数的14.8%;两个季节间共有种最多的:在林缘是夏季与冬季,在潮沟是夏季与秋季,它们的相似性指数也最大。全年在林缘和潮沟均出现的鱼类仅有1种。本区鱼类以暖水性种占绝对优势;但潮沟暖温性种多于林缘。在生态类型上,林缘以中上层种类较多,潮沟则以底层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126.
5种常见养殖鱼类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测定了真鲷、平鲷、黑鲷、斜带髭鲷和勒氏微鲷等5种常见养殖鱼类肌肉的生化成分,氨基酸组成和8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计算了其能值和氨基酸的种类及比例,并对它们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测定的5种鱼类肌肉都具有含高蛋白质低脂类的特征,氨基酸和常见营养元素的种类齐全,含量较高,是人类理想的优质蛋白源。  相似文献   
127.
海岛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我国海岛的管理、实现海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澳大利亚赫德岛与麦克唐纳群岛海洋保护区功能分区管理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功能分区在我国海岛管理中的必要性和应用,并结合我国海岛的基本特征和管理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海岛保护功能分区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8.
本文以46亿年来地球、海洋及生命的形成与演化为主线,简要回顾了生命体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水生到陆生逐级演化的历史进程,以及重大环境变化事件对生物毁灭性灭绝、生物适应与多样性演化的影响,阐明海洋尤其热带海洋在生命诞生、孕育及庇护等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同时,分析了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中心形成的重要自然环境因素及可能机制。并针对印太交汇区深海极端环境微生物生态系统、浅海典型的海草/藻床、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和热带渔业资源,论述了热带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发掘与高值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9.
高世科  孙文  张硕 《海洋学报》2021,43(6):71-80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对2018年吕泗渔场近岸海域夏季主要生物种类的潜在碳源及其营养级进行分析,利用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消费者的3大碳源(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底质有机物)贡献值,并比较叠加潜在碳源影响前后主要生物种类的营养级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和底质有机物对37种主要生物种类的贡献比例分别为58.7%和28.2%,而悬浮颗粒有机物的贡献较小。因此判定吕泗渔场近岸海域夏季主要生物种类的潜在碳源主要是浮游植物和底质有机物。通过分别叠加3大潜在碳源和单一物种作为基准值构建两个营养级谱,右营养级谱的生物种类营养级范围为1.74~3.92,比左营养级谱平均下降0.19个营养级,尽管两个营养级谱的整体趋势走向不变,但部分鱼类和多数虾类的营养位置发生改变。右营养级谱的基准值随着潜在碳源叠加比例的不同而变化,能有效反映生物营养级,更适用于低营养级的虾蟹类。但对于处于中高级消费者位置的鱼类来说,这种叠加的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0.
有机磷农药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及内分泌扰乱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有机磷农药是一类高效、低残留的农药 ,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农林业。据华小梅和单正军1996统计 ,在过去20年里,有机磷农药的生产量和使用量急剧增长 ,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使用最广谱的农药。有机磷农药的使用为农林业的增产丰收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所使用的农药会随雨水冲刷等途径而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 ,造成水体农药污染 ,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有机磷农药对海淡水鱼类的毒性及内分泌扰乱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1鱼类对有机磷农药的敏感性农药的分子结构及脂溶性不同 ,导致不同农药对同一种鱼类的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