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164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01.
The distribution of diatoms in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Minjiang Estuary, southeast China, was investigated in2009. Total 56 species and other species belonging to 25 genera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m 11 species were dominant over 5%. Dominant species included Actinocyclus ehrenbergii, Coscinodiscus curvatulus, C. divisus, C.jonesianus, C. radiatus, C. rothii, C. subtilis, Cyclotella stylorum, Epithemia hyndmanii, Hydrosera whampoensis,and Trachyneis aspera. Diatom abundance varied spatially, with the absolute abundance of diatoms ranging from13 valves/g to 11×104 valves/g, and averaging 2.5×104 valves/g. A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 was used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atom distribution and sediment properties in the Minjiang Estuary.CCA revealed that the major elements(Fe_2O_3, Na_2O, CaO, MgO, TiO_2, SiO_2, Al_2O_3, and K_2O)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diatom abundance. Four diatom assemblages were distinguished, representing different sediment properties,which may assist late Quaternary palaeoceanographic reconstructions of the Minjiang Estuary.  相似文献   
302.
图们江是我国重要的国际性河流之一,受中国、朝鲜、俄罗斯三国政策、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三国的湿地景观截然不同。本文以我国国产高分辨率卫星GF-1和GF-2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对图们江口湿地的实地踏勘,建立了图们江口湿地遥感分类体系,包括湖泊、河流、沼泽、滩涂、坑塘、水田和水库共7类。采用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图们江口湿地信息,对图们江口湿地现状和中、朝、俄湿地差异进行了分析。利用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选取了斑块数(NP)、最大斑块指数(LPI)、斑块平均面积(MPS)、加权平均形状指数(SHAPE)、加权平均分形维数(FRAC)、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农均匀性指数(SHEI)等几个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图们江口湿地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湿地总面积为39 503.38 hm2,以沼泽和湖泊为主,呈现近日本海聚集分布格局。(2)俄罗斯湿地面积占各国研究区湿地总面积比例最大,朝鲜次之,中国最小;朝鲜湿地开发程度最高,湿地破坏较严重。(3)朝鲜湿地破碎程度在三国中最重,中国次之;朝鲜因水田开发较严重,景观规则度最高;中国湿地多样性较其他两国丰富。  相似文献   
303.
图们江是流经中国、朝鲜、俄罗斯3国的河流,3个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图们江口地区3国的土地利用程度也不尽相同。文章以我国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GF-1和GF-2为数据源,采用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图们江口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对图们江口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及其中、朝、俄对比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图们江口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为林地、草地、耕地、水域、沼泽等,其中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带;草地在俄罗斯的平原、丘陵地区分布较广;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朝鲜地区;沼泽在俄罗斯境内分布较广。(2)中国研究区内,林地面积最大,草地、耕地、水域面积较大,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带;朝鲜研究区内,林地面积最大;俄罗斯研究区内,土地结构的主体为林地、草地、水域,与中国和朝鲜相比,结构比较均匀,自然景观保护最好。(3)朝鲜区域土地开发最为剧烈;俄罗斯区域土地开发强度最低;中国区域土地开发强度适中。  相似文献   
304.
李俊琦  刘志逊 《福建地质》1999,18(2):95-102
华安九龙璧赋存于三叠统溪口组下部,其岩性为钙硅质角岩。在福建省华安县境内分布范围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已被作为工艺石材广泛开发利用。品种繁多的九龙璧制品正受到国内外的青睐,并将对华安县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05.
九龙江口岩心中的硅藻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蓝东兆  陈承惠  陈峰 《台湾海峡》1999,18(3):283-290
本文阐述了九龙江河口SD03孔31个主要硅藻种的分布特征,并把该孔细分为3个硅藻段、9个硅藻带且结合^14C测年资料进行了地层的划分。结果表明,该孔全长36m的沉积物属于全新世沉积、全民海面在总体上升的过程中,约在8ka,、B.P.发生过短暂的下降。  相似文献   
306.
闽江口海蜇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高次方程和指数高次方程模拟闽江口海蜇伞径和体重的生长,结果表明海蜇生长明显分3个阶段:5月10日以前为缓慢生长期;5月11日至7月30日为快速生长期;7月30日以后为衰老期,个体收缩,体重减轻;伞径和体重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8月5日和7月30日;伞径和体重生长速度最大值分别在6月2日和6月25日。据此确定闽江口海蜇最佳捕捞期7月30日,最佳捕捞伞径494.1mm;合理开捕期7月20日,开捕伞  相似文献   
307.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 Ⅱ.水下三角洲平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全文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变。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属于构造-潮控型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因与典型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外,其近期地貌的发育和演变亦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重大影响。这些结论可为闽江口航道综合整治工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为其第二部分,主要探讨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平原的地貌特征及演变。  相似文献   
308.
闽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休眠孢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福建闽江口50个站位的海底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共鉴定出甲藻孢囊17种,隶属7属,主要的种类有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科夫/无纹多沟藻(Polykrikos kofoidii/schwartzii)、斯氏膝沟藻(G.scrippsae)和具刺膝沟藻(Gonyaulax spinifera):锥状斯氏藻为最丰富的种:并检出有毒种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的甲藻休眠孢囊主要分布在砂-粉砂-粘土沉积物类型中;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有可能在每年5-6月、10-11月对该海域的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309.
扬子东南缘两界河组的岩性以岩屑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代表了长安冰期和古城冰期之间的间冰期沉积,其沉积时限的厘定对认识华南Sturtian冰期地层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对黔东地区两界河组碎屑锆石进行了系统的形态学和U-Pb年代学研究,大多数锆石为典型的岩浆锆石,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于740~900 Ma,另有少量古元古代和太古宙年龄,主要峰值为~760 Ma、~780 Ma、~800 Ma、~820 Ma和880~900 Ma.在两界河组底部获得最年轻的单颗粒锆石年龄为708±15 Ma,在上部获得最年轻的单颗粒锆石年龄为703±22 Ma,结合区域上相当地层渫水河组的顶部年龄(~690 Ma),认为黔东地区两界河组的沉积时代应在708~690 Ma之间.两界河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记录了扬子陆块新元古代幕式岩浆事件及早期地壳演化的信息,结合锆石形态认为其物质来源可能包括下伏新元古代岩浆岩及沉积地层、扬子西北缘和西南缘的基底岩石.研究区两界河组底部碎屑锆石年龄约束了江口间冰期沉积晚于~708 Ma,考虑到南华纪早期地层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盆地构造活动,不排除长安冰期沉积物在黔东地区局部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10.
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的TOC,Cu,Pb,Cd,Cr,Hg,A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TOC,Cu,Cd,Hg和As的质量分数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Pb和Cd在个别站位超标.相关性分析表明,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大多数重金属呈现相近的来源特征,有机质是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重要因素.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九龙江口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态风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依次为Cd>Hg>As>Pb>Cu>Cr,除Cd达到重的生态风险外,其余元素均为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