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105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17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山口红树林保护区互花米草分布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介绍互花米草的生物学特性,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引种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互花米草的扩展生长趋势及其所引发的生态问题,剖析和评价了其利弊关系,并提出控制和治理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的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32.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本地种,在环太平洋沿岸被认为是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作为本地种,被誉为“生态系统工程师”;作为外来物种,其入侵特性亦引起相关领域的高度关注。为加深对互花米草相关研究的认知,探索未来研究重点方向,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发表于1972—2020年的互花米草英文文献为基础数据,使用VOSviewer软件定量分析互花米草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72—2020年互花米草领域的发文数量与被引频次均不断上升,2004年后呈快速发展态势;研究领域涉及的学科有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海洋与淡水生物等;美洲、亚洲、欧洲与大洋洲等区域发表论文较多,其中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最强,中国其次;互花米草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于其对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生理生态和种间相互作用等,未来的研究趋势则集中于其对蓝碳的贡献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33.
互花米草湿地碳储量及碳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高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互花米草的入侵加快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沉积的速度,提高了有机碳积累潜力。就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角度讲,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34.
互花米草对福建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环境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泉州湾淤泥质海岸湿地分布广泛,互花米草分布面积较大.利用小型电磁式流速仪进行流速观测,结果显示,水流由光滩湿地进入互花米草湿地后速度迅速减小,但随着互花米草带宽度地增加,减小程度逐渐变小且不显著.利用PVC管采集短柱状样并现场以一定间隔分样,进行粒度分析、TOC和TN分析及重金属分析结果显示,光滩湿地沉积物颗粒较粗,互花米草湿地边缘沉积物颗粒粗细均有且分选较差,密集互花米草湿地内沉积物粒径较细且分选较好,红树林湿地内沉积物颗粒最细且分选最好;稀疏互花米草湿地作为盐沼发育演化的青年阶段,对C、N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红树林则对C、N的富集能力最弱,人类的排污活动增加了海岸湿地沉积物中的TOC含量;互花米草的存在拦截和吸附了陆源污染物,并使重金属富集在互花米草湿地沉积物中.  相似文献   
35.
王爱军  叶翔  陈坚 《海洋学报》2009,31(2):165-174
海岸盐沼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是研究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环境影响的典型区域之一。影响盐沼演化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水体悬沙特性[1]。在沿岸水域环境中,有机和无机的细颗粒悬沙在物理和化学的作用下絮凝成大颗粒的絮凝体,其粒径和沉降速率通常是分散细颗粒悬沙的好几倍,因此絮凝过程基本上改变了细颗粒悬沙的水动力行为过程[2]。絮凝体因相对分散颗粒物有较高的沉降速率,水中的悬沙更容易沉降到滩面,控制着水体中的细颗粒物质的沉降通量[3]。  相似文献   
36.
吴德辉  连东英 《台湾海峡》2005,24(3):377-382
本文应用准地转正压无辐散模式对双涡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只考虑相对涡度平流的情况下双涡以互旋为主,而且随着初始间距的缩小,互旋越来越明显。双涡的相互作用与它们的初始间距以及它们的强度和结构有密切的关系。(2)双涡的移动加速和减速都是出现在它们移动方向改变的时刻,当移动方向向逆时针方向变化时移速减慢,否则加快。  相似文献   
37.
精氨酸/赖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Metacaspase)在浮游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etacaspase基因在浮游植物中的分布,并以海洋球石藻(Emilianiahuxleyi)metacaspases(EhMCs)为代表分析其结构和功能,依据Uniprot和String数据库挖掘与metacaspase功能相关并参与浮游植物PCD过程的互作蛋白。结果发现:共计29条、四种类型的metacaspases分布于11种浮游植物中,它们的metacaspase蛋白一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但位于p20的组氨酸和半胱氨酸活性位点均具有高度的保守性;EhMCs三级结构与酵母的metacaspase十分相似,暗示它们具有类似的功能;浮游植物metacaspases与多种蛋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互作关系,在细胞PCD过程、响应环境胁迫和能量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外.metacaspase的磷酸化修饰可能在浮游植物PCD信号转导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8.
基于相关参数的时移地震互均化质量监控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时移地震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限于观测条件及处理流程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所获得的地震数据的一致性往往是较差的.这些不一致通常表现为地震资料在振幅、时间延迟、频率、相位等方面的差异.为了消除这些差异带来的影响,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进行时移地震的互均化处理,本文讨论了一种有效的时移地震互均化质量监控方法,用来评定时移资料的优劣,互均化结果的好坏,能够为时移地震可行性分析及互均化处理流程带来一定的帮助,同时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靳双龙  陈建 《海洋科学》2018,42(3):63-76
针对海上新能源开发的环境风险问题,基于中国近海的海面风场、海浪和热带气旋资料,统计其高值频率、概率极值、平均值、气候变化趋势等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互反判断矩阵计算近地层大风、大浪、热带气旋危险性指数,并对三者的综合危险性指数进行区划,为中国近海海上风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汐能等开发活动规避自然风险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海上新能源开发环境风险偏高的海区包括南海北部、吕宋海峡、菲律宾海中北部等,该海域热带气旋引发局地大风巨浪或将能量经吕宋海峡向南海传播形成大浪区;风险居中的海区包括北部湾、南海中部、菲律宾海中南部、台湾周边沿岸海域、东海中部等,这里虽然有台湾海峡、越南东南部海域等盛行大风区,但其相对热带气旋来说风险较低;风险偏低的海区包括渤海、黄海大部、东海西北部、南海南部等,这里风浪的各项指标都很低,热带气旋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几乎为零。此外,利用有效风速出现频率、波浪能开发有效时间占比,分别进行风能、波浪能资源区划,给出海上风能、波浪能的资源与风险综合区划。  相似文献   
40.
Morlet 小波用于环境激励下的模态参数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从卷积和Parseval定理的角度推导了非正交小波变换系数的实用计算方法。在环境激励下以互相关函数代替系统的自由响应数据,给出了基于Morlet小波变换的频率、阻尼比的参数识别方法,重点介绍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振型识别技术。采用2层楼仿真算例和潮白河桥应用实例验证本算法,识别结果表明基于Morlet小波变换的模态参数识别技术能够有效地识别出环境激励下系统的模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