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3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602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485篇
海洋学   150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18篇
自然地理   74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大黄鱼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线粒体COI 基因序列片段与ISSR 标记方法, 研究江苏海域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野生群体(JS)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并比较其与浙江(ZJ)、福建(FJ)养殖群体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1)扩增COI 基因序列片段625bp, 3 个群体65 个序列中有15 个单倍型, 群体间有3 ...  相似文献   
992.
以来源于泰国的菌株TG06003作对照,对采自海南地区的27株溶藻孤菌(Vibrio alginolyticus)环境菌株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分析,其中6株为毒力菌株,另外22株为非毒力菌株。实验共得到70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PP13)为98.6%。基因多样度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分别为0...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采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对我国沿海6个紫贻贝群体12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紫贻贝6个群体中共发现13个单倍型和33个核苷酸多态位点.青岛群体单倍型数目是最多的,温州群体、丹东群体和宁德群体次之.6个紫贻贝群体的基因多样性为0.569~0.821,核苷酸多样性为0.015 5~0.051...  相似文献   
994.
有机磷农药具有高效、低毒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其残留对生物和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由于有机磷农药主要通过影响胆碱能系统的活性发挥其神经毒性作用,因此本文综述了有机磷农药对胆碱能系统中乙酰胆碱脂酶、胆碱乙酰转移酶、毒蕈碱型受体和烟碱型受体产生的影响及可能的致毒机理.有机磷农药首先抑制乙酰胆碱脂酶的活性产生神经...  相似文献   
995.
北极科考带回北冰洋海水,经透析室连续富集培养,培养基再培养获得膜上生长的可培养寡营养细菌.应用16SrDNA文库技术对北极N83站和C19站海水中可培养寡营养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细菌多样性丰富.N83站水样可培养寡营养细菌分为3部分:优势菌群为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在...  相似文献   
996.
对红藻门江蓠和石花菜的共附生的琼胶降解细菌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共筛选得到琼肢降解细菌25株,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15株进行了分子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细菌主要分布在Agarivorans,Cellulophaga,Alteromonas,Saccharophagus,Glaciecola,Vibrio六个属中,另外初步判定...  相似文献   
997.
998.
研究鲣鱼肝脏酶解物对大鼠血压的影响,提高低值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利用价值。SD大鼠按体重和血压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用高果糖饲料饲喂SD大鼠,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实验组大鼠饲料中添加5%鲣鱼肝脏酶解物(KPLH),分别于第2周和第4周时测定清醒状态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喂食4周后腹主动脉采取全血,分离血清,试剂盒测定大鼠血脂、血糖、血清脂联素、瘦素和胰岛素浓度。KPLH摄食2周后大鼠血压较模型组降低9%(P<0.05),4周后KPLH摄食大鼠血压较模型组降低15%(P<0.05)。KPLH摄食显著提高血液中脂联素浓度(169%,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大鼠胰岛素抵抗性得到明显改善。血清脂联素浓度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解析表明,KPLH引起的血压升高抑制作用与脂联素升高有显著的相关性。KPLH可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性,提高血液中脂联素浓度,具有抑制血压升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2007年夏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丰度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7年8月10-29日对南海北部41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80属216种(包括变种、变形、未定种),调查期间南海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占所有物种数的64.81%,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89.11%:甲藻次之,占所有物种数的30.56%,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10.62%;蓝藻门的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在许多站位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绿藻和一些淡水的蓝藻只在珠江口附近的站位才被检出.主要优势种为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和裸甲藻Gymnodinium sp..从平面分布来看,南海北部在珠江口外围和台湾浅滩海域存在2个浮游植物丰度高值区.表层和次表层浮游植物的平面分布格局差异很大,表层浮游植物的丰度平均为25.21×10<'3>个·L<'-1>,高值区在珠江口附近海域;次表层浮游植物丰度平均为9×10<'3>个·L<'-1>,高值区在台湾浅滩海域.调查区域的浅水站位(<200m)的浮游植物丰度远高于深水站位(>200m).从垂直分布来看,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基本上自上而下随水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大丰度在10m水层.深水站位与浅水站位的浮游植物垂直分布结构有很大的差异.硅藻类在浅水站位中基本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在10m处出现最大值;而在深水站位则存在次表层(75m)最大值的现象.甲藻类在浅水站位中随深度增加显著减少,而在深水站位的75m以上其分布比较均匀.越靠近外海,浮游植物中硅藻所占的比例越小,硅甲藻比率大的海区一般具有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浮游植物丰度.调查海区表层和次表层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的平均分别为2.8和3.0,生物多样性高的区域分别位于珠江口、粤东近海和海南的东部近海,浅水站位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远高于深水站位.  相似文献   
1000.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s of sampling and seasonal study in polar regions, knowledge of dinoflagellate diversity, distribution and ecology are limited. Dinoflagellates have been incidentally reported from polar regions during some seasons and some popula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as components of microalgae. Surveys of molecular diversity link the genotype of dinoflagellates from polar regions with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In this study, 37 positive clones of dinoflagellate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sites were used for genotype analysis, providing new insights into the bio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se species based on 18S rRNA sequencing. Diverse genotypes were recorded for the summer season in Kongsfjorden (high Arctic) whilst a single novel genotype of dinoflagellate was recorded from winter samples from the Antarctic Ocean. Data from ice cores suggests that this single dinoflagellate genotype was adapted to extreme cold and clone library screening found that it was occasionally the only microbial eukaryotic genotype found in winter ice core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uld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erse dinoflagellate genotypes occurring in these perennially cold microbial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