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262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微小亚历山大藻中的膝沟藻毒素(Gonyautoxin,GTX1,4和GTX2,3)以及蒙古裸腹潘和菲律宾蛤仔摄食该藻后对膝沟藻毒素的累积状况.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可快速(4h内)检测出这三种海洋生物中的膝沟藻毒素,且培养的微小亚历山大藻每个细胞的膝沟藻毒素含量为9.46fmol.蒙古裸腹潘摄食微小亚历山大藻2h、18h、24h后,其体内GTX1,4的含量分别为4.8908、12.6241、31.4968mg/g,GTX2,3的含量分别为1.656、3.8533、10.9026 mg/g,且对GTXl.4积累量比GTX2,3高,在24h内GTX1,4含量是GTX2,3的2.89倍.菲律宾蛤仔摄食微小亚历山大藻2h、24h和48h后,肌肉中GTXI.4含量分别为3.1271、3.6709和4.6906 μg/g,GTX2,3含量分别为7.1874、8.1675和9.1476 μg/g;内脏团中GTX1,4含量分别为4.7088、4.2178和5.5064 μg/g,GTX2,3含量分别为7.6774、9.1476和13.066 μg/g,表明GTX1,4和GTX2,3在肌肉中含量逐步增加,且GTX2,3累积量比GTX1,4高,在48h内肌肉GTX2,3含量是GTX1,4的1.95倍,内脏团GTX2,3含量是GTX1,4的2.37倍.在停食净水培养96h后,内脏团和肌肉对GTX1,4消解率已达100%,而肌肉和内脏团对GTX2,3消解率分别为16.1%和45%.本文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能快速测定赤潮藻、浮游动物和贝类中的膝沟藻毒素含量,但不同生物对膝沟藻毒素有不同的累积方式.  相似文献   
282.
于2007年和2008年6月、8月,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对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4个航次调查。结果表明,采集到11271粒鱼卵,隶属于4目、15科、22种(不包括2个未定名物种);仔稚鱼2942尾,隶属于4目、9科、12种(不包括2个未定名物种)。6月份是莱州湾大部分鱼类主要产卵期,鱼卵、仔稚鱼种类达25种,鱼卵优势种以斑(Clupanodon punctatus)和凤鲚(Coilia mystus)为主;仔稚鱼优势种以凤鲚、梭鱼(Mugil soiuy)和斑为主。8月份产卵的鱼类较少,仅采集到15种鱼卵、仔稚鱼,优势种均以凤鲚和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为主。鱼卵、仔稚鱼平面分布极不均匀,黄河、广利河和老弥河口附近海域数量较多,莱州湾中部海域数量较少。通过SPSS软件分析发现,鱼卵数量与仔稚鱼、表层铵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38,0.604,P0.01),与盐度、透明度呈负相关(r=-0.343,-0.329,P0.05);仔稚鱼数量仅与鱼卵数量和表层铵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38,0.536,P0.01),与其它环境因子没有明显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283.
氟苯尼考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氟苯尼考对菲律宾蛤仔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7 d后,在氟苯尼考的作用下,菲律宾蛤仔内脏团和肌肉组织的SOD,CAT,POD和GR的活性都发生了变化.低质量比氟苯尼考对SOD,CAT和POD酶活性具有诱导作用,而在高质量比条件下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不同质量比的氟苯尼考对菲律宾蛤仔内脏团和肌肉组织中的GR活性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氟苯尼考质量比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284.
王芳  李筠  盛军  孙谧 《海洋科学》2010,34(7):1-7
RPD-1菌株分离自青岛栈桥近岸海水,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紫色非硫菌科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菌株RPD-1适盐范围较广,在NaCl含量为0~8%的培养基中均可生长,在NaCl为3%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快;在初始pH为6.0~9.0的培养基中均可生长,pH为7.5时生长最快;不同光源的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不同,白炽灯光照下,生长速度快,日光灯照下,生长速度慢;RPD-1菌株蛋白质含量为58.5%,含各种必需氨基酸。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育苗实验结果表明,RPD-1菌株能提高菲律宾蛤仔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水体氨态氮测定结果表明,RPD-1菌株能显著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  相似文献   
285.
于2008年6月,以大连野生型蛤仔为材料,采用巢式设计即1个雄性亲本与3个雌性亲本交配的方式建立了菲律宾蛤仔15个半同胞家系(A,B,…,O)和45个全同胞家系(A1,A2,A3,…,O1,O2,O3)。对各家系的壳长、壳宽、壳高、鲜重等各项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3、4、5月龄,菲律宾蛤仔45个全同胞家系的表型性状具有显著差异,且各月龄的差异趋势基本一致。5月龄时,从其生长性状上看,家系F2、G2、G3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壳长分别提高28.43%、24.72%、30.53%,壳宽分别提高21.14%、22.3%、25.58%,壳高分别提高30.88%、26.96%、25.25%,鲜重分别提高50.00%、68.42%、44.12%。从其存活上看,家系E3的四个表型性状在全同胞家系中最小,但存活数量最多为2269粒,表现出很强的抗逆性;具有生长优势的家系F2存活个数最少仅为43粒,抗逆性相对最差。从其产量上看,家系N3、I1、E3、C1、N1、G2产量较高,分别比平均产量提高了77.8%、75.61%、75%、69.45%、53.96%、50.19%。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家系G2、G3、N3、E3、I1、C1、N1可作为优良的家系育种材料,在下一步育种工作中可以利用家系选择及家系杂交的方法对7个家系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286.
利用在胶州湾采集的47组同站位多介质样品,进行了痕量金属Pb、Zn及其它环境因子的化学成分测试,讨论了胶州湾水-沉积物-生物系统中Pb、Zn的生物地球化学总体特征及其在各介质平面上的分布,揭示了胶州湾水-沉积物-生物系统对陆源物质输入的响应.垂向上表层沉积物是Pb、Zn组分的富集带,该系统中的生物相对于其所处水环境具有显著的富集作用,生物体中Pb、Zn生物浓缩系数分别为36、935;横向上,Pb、Zn在底层水和沉积物介质中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河口,即高值区分布于胶州湾的各个主要河口区,特别是在沉积物中金属组分浓度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于胶州湾的东部.而孔隙水中Pb、Zn的高值主要分布于水交替较弱的海域,如红岛前缘.但生物体中的痕量金属组分化学场空间分布规律与上述各介质的化学场均不吻合,亦即是生物体中痕量金属组分的浓度与其所处环境中的同名金属组分浓度无关.作者认为,生物对痕量金属组分的富集并不简单地取决于它所处环境介质中同名金属组分的总量,而存在形态上的选择性.通过回归分析揭示了孔隙水对生物体中Pb、Zn的富集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287.
两种蛤仔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形态参数及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大连(DL)、青岛(QD)、厦门(XM)、珠海(ZH)4个菲律宾蛤仔群体和湛江(RV)1个杂色蛤仔群体的形态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建立了群体形态聚类图和形态判别函数,结果较客观地显示了4个菲律宾蛤仔群体之间以及与杂色蛤仔群体之间的差异。利用4对引物组合对菲律宾蛤仔青岛群体与杂色蛤仔湛江群体共48个个体进行了AFLP分析,共得到216个位点,其中特有位点29个,可作为2个物种鉴别的分子标记。两种蛤仔都显示了较高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菲律宾蛤仔群体内遗传相似度为0.6051,杂色蛤仔为0.6882,群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只有0.2968。群体内香农多样性指数菲律宾蛤仔为0.2526,略高于杂色蛤仔的0.2154。对所有个体聚类分析,同种个体可以很好地聚在一起,没有出现种间的交叉,表明两种蛤仔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288.
以厦漳跨海大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分析工程施工期产生的悬浮物对鱼卵仔鱼的影响。依据2007年5月评价水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定量估算施工期悬浮物对九龙江口鱼卵仔稚鱼资源的损失量。结果表明,厦漳跨海大桥施工期悬浮物造成鱼卵资源损失量为14.0t;仔稚鱼资源损失量为96.8t。  相似文献   
289.
选用高毒性微小亚历山大藻台湾株和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毒藻投喂量对贝类累积和排出麻痹性贝毒(PSP)的影响.实验分为累积和排出2个部分,累积实验设计了4个投喂梯度(A组:2.0×107cell/d、B组:7.0×107cell/d、C组:1.1×108cell/d和D组:2.0×108cell/d),在排出毒素阶段,每实验组又分成投喂无毒饵料藻组和饥饿组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投喂梯度组间PSP毒素累积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毒藻投喂量的增加,PSP毒性增加,但毒素累积率下降,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毒藻投喂量的大小对蛤仔的毒素累积有影响.A组、B组、C组的最高累积量依次为6.5,82.9,113.9μgSTXeq/100g,D组达到本实验的最高累积量154.1μgSTXeq/(100g),但累积率却随着投喂量的增加而递减,分别为1.79%,0.92%,0.42%和0.39%.停止投喂毒藻后蛤仔体内的PSP毒性迅速下降,在排出阶段,对投喂饵料组和饥饿组的比较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得出P<0.05,结果差异显著,饥饿组的毒性均高于投喂饵料藻组,说明投喂无毒饵料有助于菲律宾蛤仔体内的毒素排出.其中D饵料组和饥饿组间排出速率差异最明显,饵料组的排出速率为13.2 μgSTXeq/(100g·d),饥饿组的仅为8.3μgSTXeq/(100g·d),因此将菲律宾蛤仔归属于快速排毒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