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145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311篇
海洋学   49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21.
青岛奥帆基地海域漂浮浒苔光合生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青岛奥帆基地海域漂浮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 (Muell)J.Ag.色素组成及含量、光合放氧及呼吸耗氧速率、P/R(净光合放氧速率/净呼吸耗氧速率)、抗氰呼吸等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该海域漂浮浒苔的各项生理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且有抗氰呼吸的存在,生长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22.
斜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10~12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对人工培育的斜带石斑鱼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根据卵黄囊、鳍膜、鳞片以及背鳍长棘和腹鳍长棘的变化,将斜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3个时期.初孵仔鱼平均全长1.68mm(1.60~1.78mm).在培育水温为21.0~28.5℃,盐度为24.8~28.3条件下,初孵仔鱼至孵化后5日龄为前期仔鱼,3日龄仔鱼开口;孵化后6日龄至31日龄为后期仔鱼;孵化后32日龄至68日龄为稚鱼期;孵化后69日龄进入幼鱼期.背鳍第二鳍棘和腹鳍鳍棘的长出与收缩是斜带石斑鱼前期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此外,本文探讨了斜带石斑鱼与青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仔、稚、幼鱼期发育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3.
李沙园  吴传芝 《安徽地质》2007,17(2):109-113
采用基于Microsoft.NET平台、用通用语言编译运行的程序-ASP.NET,设计开发了科研成果管理系统软件.该系统包括用户登录注册、文档管理、项目管理、用户管理、文档分类管理及附件管理6个模块.  相似文献   
124.
基于GIS的油田井位自动成图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田生产中油水井数据的特点和管理需求,设计并开发了油田井位自动成图系统:基于Oracle9i与ArcSDE9.0创建空间数据库;基于ASP.NET技术开发浏览器端更新与维护属性数据;基于C与MapObjects2.3开发客户端实现成图及应用功能;对自动成图原理、远程数据访问、图属互查等功能提供了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5.
Palogue油田的发现打开了Melut盆地古近系勘探新方向,证实了北部凹陷为富油气凹陷.Palogue油田具有以下白垩统为主力烃源岩,古近系为主力成藏组合的跨时代运聚风格,幔源CO2气体对油气的聚集和改造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对CO2气体、原油特征、生标特征、包裹体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地层埋藏史,分析油气特征及成藏期次.结果表明:Palogue油田具有两期成藏的特征,古近纪中期发生第1期油气成藏事件,随后原油被降解;古近纪晚期-新近纪以来,伴随幔源CO2气体油气发生第2次运移充注事件,且CO2气体对油藏进行了强烈的气洗作用.   相似文献   
126.
王德涛  陈国雄 《地球科学》2022,47(4):1492-1506
近些年来,深度学习网络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反演以及解译等领域的应用.地震波阻抗反演是石油地震勘探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其反演精度在圈定油气储层构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时间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 network,TCN)模型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旨在无需建立初始反演模型,直接利用工区的少量测井标签数据,以地震振幅数据为输入,将波阻抗反演转化为时间序列建模任务,最终输出地下模型的阻抗信息.采用Marmousi2数据集对基于TCN的波阻抗反演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结果显示,在测试集上该模型预测结果的皮尔逊系数和决定系数分别达到97.92%和95.95%,并对远离训练区域的波阻抗信息预测有着良好的泛化性,且在预测时间和预测精度等方面都要明显优于前人的相关研究工作.上述结果表明,TCN时间序列深度学习模型在复杂地层波阻抗反演中具有一定优越性和应用前景,为地震波阻抗反演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7.
李章林  吴冲龙  张夏林  翁正平  王平 《地球科学》2015,40(11):1796-1801
作为一种常用的矿石品位估值方法, 距离幂次反比(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 简称IDW)计算结果的可信度难以评估.对此, 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学理论的解决途径. 将参与IDW估值的样品品位视为指示化阈值, 推导得出估值过程中其分配到的权重, 即为待估点取这样品值的概率. 基于这一结论构建出IDW估计值对应的条件累计分布函数(conditional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简称CCDF), 从而完成待估位置矿石品位不确定性的建模. 以一典型矿区的实际矿体勘探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对比测试. 针对每个估值点的CCDF进行了中位数、期望、方差等信息的提取, 验证表明这一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样品数据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好的吻合度.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在IDW品位估值结果不确定性评价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8.
童金南  殷鸿福 《地球科学》2015,40(2):189-197
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分会(SubcommissiononTriassicStratigraphy,简称STS)成立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建立全球统 一的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方案.以国际地质对比规划项目IGCP-4(特提斯地区的三叠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经过STS 专家的深入研讨,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于1991年确定了将三叠系划分为3统7阶的国际年代地层格架.随后的焦点集中于各 阶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lobalStratotypeSectionandPoint,简称GSSP)的选定工作.但时至今日只确定了3个阶的GSSP,而 且只有三叠系底界,即印度阶底界的GSSP获得的研究最多,且应用广泛;另外2个阶(拉丁阶和卡尼阶)底界的GSSP仍以传 统的菊石作为首选定义标志,其推广可应用性还待实践检验.其他4个阶的界线层型选定工作正在推进中,但都存在一些困 难,其中尤以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的选定工作面临重大挑战.鉴于国际年代地层研究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 专家于2000年提出了中国的年代地层划分和建阶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开展研究和推广应用.由于三叠纪时期中国处于从海向 陆的重要转折时期,海、陆相地层在中国都有广泛发育,因此提出了海、陆相两套中国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和建阶方案.经过十 多年的建阶研究和应用实践,中国三叠纪年代地层建阶方案逐步得以改进和完善,促进了中国三叠纪地层规范化研究,为相 关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国际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9.
晚二叠世时,湖北赤壁位于扬子台地与北部硅质岩盆地的过渡地带.特殊的古地理位置,使该地区发育一套独特的地层 沉积序列.沉积微相、古生物化石和草莓状黄铁矿的综合研究表明,晚二叠世长兴期至早三叠世早期,赤壁剖面沉积环境演化 可分为6个阶段:近氧化的深水台缘硅质岩沉积、含氧量正常的台缘缓坡沉积、火山活动加剧而含氧量正常的台缘缓坡沉积、 大灭绝后严重缺氧环境的沉积、大灭绝后贫氧环境下的沉积、大灭绝后氧化环境的沉积.由于赤壁剖面处在远离陆地的台缘缓 坡环境,陆源剥蚀的影响可能比较有限,因此火山作用带来的营养物质可能是引起大灭绝后海洋缺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0.
为了建立早-中三叠世双壳类的残存-复苏模式及深入探讨双壳类迟缓复苏的原因,对全球范围内该时期双壳类属的 时限分布进行了统计.总体来看,3个亚纲(Pteriomorphia、Palaeotaxodont和Heteroconchia亚纲)和5种生活方式(外栖活动 类、外栖固着类、半内栖类、内栖浅掘穴类和内栖深掘穴类)的双壳类均展示出了一致的规律,属级分异度直到中三叠世Anisian 期才恢复到晚二叠世末生物大灭绝之前的水平.二叠纪残存类型在早-中三叠世双壳类中所占的比例逐步降低,从占过 渡层的77.3%降低到了中三叠世Anisian期的33.7%,指示双壳类的缓慢复苏过程.而在整个早三叠世的漫长复苏期中,双壳 类仅遭受背景灭绝,表明双壳类的迟缓复苏受限于长时期的高压环境,随着海洋环境的逐步好转,才逐渐出现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